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佐伯俊男佛学知识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阿含经

时间:2014年12月19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477次

佛学知识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阿含经
公众号提供阿含经的文言文或白话文内容,关注后可查阅其他经文内容。

(二一)动摇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从坐起。为佛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不放逸住已。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汝今作是说。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耶
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动摇①时。则为魔②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③
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④。如是受.想.行.识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是故我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ca1303。若色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如是受.想.行.识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注解]
① 动摇:心动。
② 魔:害人智慧与性命、障碍善事者。
③ 波旬:恶魔的名字,是欲界最高天(他化自在天)的一位天主。
④ 色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被色所役使时,即被恶魔所缠缚;如果不被色役使,即不被恶魔缠缚。
[对应经典]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蕴相应22〉第64经思经。
参考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蕴相应22〉第63经取经。
---------------------------
翻译:
二十一、动摇经:本经叙述对于五阴,应除其动摇,也就是对于五阴应不动摇。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个比丘从座位起立,向佛陀行礼,禀告佛陀说:「世尊啊!请您为我简略地解说佛法的要义,我听闻佛法后,将独自在一个僻静之处,专心思惟法义,不放逸懈怠。不放逸懈怠后,这样思惟:一个信佛的善男子之所以要正信佛法,以俗家为非究竟归处(或不执着于家),而出家学道,……乃至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之中。」
那时,世尊告诉那位比丘说:「问得好啊!问得真好!你今天这样问说:『慈悲的世尊啊!请为我简略解说佛法的要义,我听闻说法后,将独自在一僻静的处所,专心思惟法义,不放逸懈怠。……乃至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之中。』吗?」
比丘禀告佛陀说:「是的,世尊!」
佛陀告诉比丘说:「仔细听啊!仔细听啊!要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说法。比丘啊!一个人要是不能安住于正法时,便会到处追求执取,那就会被魔王波旬所束缚了。若不到处追求执取,那么就能从魔王波旬的束缚中,获得自在解脱了。」
比丘禀告佛陀说:「知道了,世尊!知道了,善逝!」
佛陀告诉比丘说:「你如何在我简略解说佛法中钱金耐,深广地去了解其中的法义呢?」
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啊!对于物质现象,向它追求执取时,就会被魔王波旬所束缚了;如果能安住于正法,不去追求执取的话,就能从魔王波旬的束缚中,获得自在解脱了。同样地石油工人之歌,对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的追求执取,就会被魔王波旬所束缚;如果能安住于正法,不去追求执取的话,就能从魔王波旬的束缚中,获得自在解脱。所以,我从世尊您简略地解说佛法中,深广地去了解其中的法义。」
佛陀告诉比丘说:「答得好啊!答得真好!你能从我简略地解说佛法中,深广地去了解其中的法义。为什么呢?因为对于物质现象,如果向其追求执取时,就会被魔王波旬所束缚了;如果能安住于正法,不去追求执取的话,就能从魔王波旬的束缚中,获得自在解脱了。同样地,对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追求执取时,就会被魔王波旬所束缚了;如果能安住于正法,不去追求执取的话,就能从魔王波旬的束缚中,获得自在解脱了。」……乃至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心灵获得自在解脱,成为阿罗汉。
---------------------------
(二二)劫波所问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比丘名劫波。来诣佛所。头面礼足①。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比丘心得善解脱。世尊。云何比丘心得善解脱
尔时。世尊告劫波曰。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心善解脱②章慕良。善哉。劫波。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劫波。当观知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色爱即除③。色爱除已。心善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识爱即除。识爱除已。我说心善解脱。劫波。如是。比丘心善解脱者。如来说名心善解脱。所以者何。爱欲断故。爱欲断者。如来说名心善解脱
时。劫波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
尔时。劫波比丘受佛教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心善解脱。成阿罗汉
[注解]
① 头面礼足:五体(两肘、两膝、头额)投地,以头碰触受礼者的脚或地面的最高礼法。
② 心善解脱:心彻底地解脱。
③ 色爱即除:对于物质及物理世界现象的贪爱即可消除。
[对应经典]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蕴相应22〉第124经劫波(一)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蕴相应22〉第125经劫波(二)经。
---------------------------
翻译:
廿二、劫波所问经:本经叙述佛陀应劫波比丘所问,而说明心善解脱之事。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个名叫劫波的比丘来到佛陀住处,顶礼佛足后,退坐一边,向佛陀禀告说:「就像世尊您所说的,比丘的心灵要获得完善的解脱。世尊啊!比丘的心灵要如何才能获得完善的解脱呢?」
那时,世尊告诉劫波说:「问得好啊!问得真好!你能向如来问说如何使心灵获得完善的解脱。真好啊!劫波!仔细听啊!仔细听啊!要好好地去思虑这件事情,我将为你解说。劫波啊!应当去观察了知所有的一切物质现象,珂兰葵尔瑞无论是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是在内或在外,无论是粗糙或细致,无论是美好或丑恶,无论是远处或近处,那一切物质现象都是随缘生灭,变化无常的。正确地去观察这种无常的现象后,那么对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爱欲就能消除。对一切物质现象的爱欲消除后,心灵便能获得完善的解脱了。同样地,要去观察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无论是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是在内或在外,无论是粗糙或细致,无论是美好或丑恶,无论是远处或近处,那一切精神现象都是随缘生灭,变化无常的。正确地去观察这种无常的现象后,那么对于一切精神现象的爱欲就能消除了。对于一切精神现象的爱欲消除后,我说他的心已获得完善的解脱了。劫波啊!比丘的心灵能这样地获得完善的解脱的话,如来就说他的心灵已获得完善的解脱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对五蕴的爱欲已断除的缘故。对五蕴的爱欲能断除的话,如来就说他的心灵已获得完善的解脱了」
当时,劫波比丘听闻佛陀说法后,心中非常欢喜,向佛陀礼敬后便退下。
那时,劫波比丘接受佛陀的教示后,独自找一个僻静的处所,专心思惟法义,不放逸懈怠。……乃至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内心获得完善解脱,证成阿罗汉。
---------------------------
(二三)罗睺罗所问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①迦兰陀竹园②
尔时。尊者罗睺罗③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
佛告罗睺罗。善哉。善哉。能问如来。云何知.云何见④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⑤。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耶⑥
罗睺罗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罗睺罗。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罗睺罗。当观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⑦.不相在⑧。如是平等慧正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
如是。罗睺罗。比丘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泉林吧。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
罗睺罗。比丘若如是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比丘是名断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⑨
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
① 王舍城:中印度摩羯陀国的首都。
② 迦兰陀竹园:佛陀的道场之一,为迦兰陀长者所拥有的竹林中所建立的道场,是佛教最早盖的寺院。
③ 罗睺罗:比丘名,以严持戒律、精进修道闻名,誉为「密行第一」。他是佛陀未出家求道前的儿子,又译为「罗云」。
④ 云何知、云何见:如何知道、如何见解?
⑤ 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我这个「有识的身体」及「身外的一切境界、形相」。
⑥ 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繫著:去除「(识身是)我」的见解,去除「(外境界一切相可由)我所拥有」的见解,解脱「自我中心、傲慢」的结使(烦恼)的繫缚。
⑦; (色)异我:色之外有我。(而色是由这个我所拥有的。)
⑧ (色、我)相在:我处于色之中,或色处于我之中。
⑨ 断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断除爱欲的执著,转化各个结使(烦恼),不偏不倚地洞察(没有间隔、差距的以智慧观察),彻底地断尽了苦。
【导读——五阴无我】:
佛教说「无我」,我们所认知的「我」其实是由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的。
凡夫则执著认为在五阴中有「我」。举例而言,就「身体」与「我」的关系而言,凡夫可能误认:
身体是「我」:身体就是「我」,至于受、想、行、识都是由这个「我」所拥有的东西。
身体异「我」:身体之外有「我」。例如以为「识」甚至所谓的「灵魂」是「我」,而身体是由这个「我」所拥有的东西。
身体和「我」互相含摄:「我」处于身体之中,或是身体处于「我」之中。例如认为有造物主(大我)遍于一切物质(也包括身体)之中,一切物质都有造物主在其中,但造物主却又不是物质。
以上三类认为有「我」的见解,佛经中称为「色是我」、「色异我」、「相在」,这几个名词详细的逻辑定义及探讨,在卷五第109经会进一步说明。
佛陀则发现五阴都是因缘生灭的,一切的身心运作中没有不变的自我。
修证无我的智慧,才能彻底地放下自我(无我),也不挂念身外之物(无我所),去除贡高我慢、爱欲等结使的束缚。
[对应经典]
《杂阿含经》卷八第198经。
《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65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罗睺罗相应18〉第21经使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罗睺罗相应18〉第22经远离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蕴相应22〉第71经罗陀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蕴相应22〉第91经罗睺罗(一)经。
---------------------------
翻译:
廿三、罗睺罗所问经:本经叙述佛陀和罗睺罗就有关于内外一切无我无系等正智的问答。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尊者罗睺罗来到佛陀住处,顶礼佛足后,退坐一边,向佛陀禀告说:「慈悲的世尊啊!为什么说:如果真实地知道身体及六尘,就能断除【身体是我】这一错误认识,就能解脱我慢的束缚呢?」
那时,世尊告诉罗睺罗说:「很好,问得好啊!你是问如来:如果真实地知道身体及六尘,就能断除【身体是我】这一错误认识,就能解脱我慢的束缚。你是这样说的吗?」
罗睺罗禀告佛陀说:「是的,世尊!」
世尊告诉劫波说:「很好!问得很好!仔细听啊!仔细听啊!要好好地去思考这个问题,我将为你解说。
罗睺罗啊!应当去观察了知肉身(六根),无论是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是在内或在外,无论是粗糙或细致,无论是美好或丑恶,无论是远处或近处,这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不是我在肉身中、肉身在我中】。这样的观察思维才是真正符合真相的。
同样,应当去观察思维感受、分析判断、意志行为、感知,无论是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是在内或在外,无论是粗糙或细致,无论是美好或丑恶,无论是远处或近处,这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极品西门庆,我不在感受、分析判断、意志行为、感知中,感受、分析判断、意志行为、感知不在我中】。这样的观察思维才是真正符合真相的。
「就像这样,罗睺罗啊!比丘要这样地去认知,这样地去观察。能够这样地去认知、这样地去观察的话,那么就不会有【身体是我、身体是我所有】这样颠倒错误的认识了,也不会受我慢的系缚了。」
「罗睺罗啊!比丘如能像这样真实地知道身体及六尘,就能断除【身体是我、身体是我所有】这一错误知见,就能解脱我慢的束缚。那么可以说这位比丘已断除了对身体的迷恋执着,解开了束缚心的一切烦恼,证悟了和所有阿罗汉相同体验的意识境界,将不再遭受转生轮回之苦。」
那时,罗睺罗听闻佛陀的说法后,充满法喜,遵奉修行。
---------------------------
(二四)罗睺罗所问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伽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罗睺罗。比丘。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
罗睺罗白佛言。世尊为法主.为导.为覆。善哉。世尊当为诸比丘演说此义。诸比丘从佛闻已。当受持奉行
佛告罗睺罗。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罗睺罗白佛。唯然。受教
佛告罗睺罗。当观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
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
罗睺罗。比丘如是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超越疑心。远离诸相。寂静解脱。是名比丘断除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使.增诸数非我.非彼结系.动摇劫波所问亦罗睺罗所问二经
[对应经典]
《杂阿含经》卷八第199经。
《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66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罗睺罗相应18〉第22经远离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蕴相应22〉第92经罗睺罗(二)经。
---------------------------
翻译:
廿四、罗睺罗所问经:本经叙述的内容和前经同,然而主客即有异。
像这样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曾经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这时,世尊曾经告诉罗睺罗说:「比丘啊!要怎样的去了知,怎样的彻见我的此识身,以及身外的境界的一切的一切之相,能够使其为无我、无我所见,无我慢,无有使缚之系着呢?」
罗睺罗回答说:「世尊乃为法主(佛陀为法之王者、大师),是导师,是覆护的觉者。善哉!世尊!愿为诸比丘们演说此义。诸比丘们听闻后,当会受持奉行!」
佛陀告诉罗睺罗说:「你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其真义。我当会为你讲说」。
罗睺罗仰白佛说:「唯然!受教(愿接受教训)」。
佛陀告诉罗睺罗说:「应当观察诸所有之色。不管是过去,或者是未来,或者是现在,或者是内,或者是外,或者是粗,是者是细,或者是好,或者是丑,或者是远,或者是近,那些一切的一切,均为非我、不异我(不是他之我)、不相在(不是此他两者相结合之我)鲨鱼惊魂夜。像这样的以平等慧去如实而观察。也像这样的观察受想行识。不管是过去,是未来,是现在,不论是内,是外,或者是粗、是细一岁太子妃,或者是好、是丑,或者是远、是近,那些一切的一切,均为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像这样的以平等慧去如实的观察笔秀网。当比丘的,应这样而知佐伯俊男,这样而见我此识身谋杀的艺术,以及外的境界之一切之相,均无有我,无有我所见,无有我慢,无有使,无有系着!罗睺罗啊!当一位比丘,如能如是的观察此识身,以及外境界的一切相,为无有我,无有我所见,没有我慢,没有使,没有系着的话,就能超越疑心,能远离诸相,能寂静而解脱。这叫做比丘之断除爱欲,转弃诸结,正无间等(不被烦恼所间隔,也就是正断烦恼),而究竟苦边(超越六道轮回)」。
这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摄颂如下:使增诺数 非我非彼 结系动摇 劫波所问亦罗睺罗 所问二经
(使经、增诸数经,非我经、非彼经,结系经、动摇经,劫波所问经,也和罗睺罗所问经同样的有二经)。
(劫波所问经缺一,而只有列名之一深经,故仍为十经)。
---------------------------
(二五)多闻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为佛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多闻①。云何为多闻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问我多闻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当知。若闻色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如是闻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比丘。是名如来所说多闻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注解]
① 多闻:多听闻佛法而受持。在此经中特别指出是多听闻「五受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
---------------------------
翻译:
廿五、多闻经:本经叙述由于闻持经法,厌离五阴,而能无执着, 而能得真生,才是多闻。不是所谓博学多智。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个比丘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行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就如世尊您所说的多闻,要怎样才叫多闻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问得好啊!问得真好!你现在是问我多闻的义理吗?」
比丘禀告佛陀说:「是的,世尊!」
佛陀告诉比丘说:「要仔细听啊!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解说。比丘啊!应该知道,如果听闻到物质现象的时候,说是要对它厌嫌,远离贪欲,要把它灭尽,使它寂静不生,这就叫多闻了;同样地,听闻到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时,说是要对它厌嫌,远离贪欲,要把它灭尽,使它寂静不生,这就叫多闻。比丘啊!这就是如来所说的多闻。」
 当时,那位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雀跃,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
(二六)善说法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法师。云何名为法师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对应经典]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蕴相应22〉第115经说法者(一)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蕴相应22〉第116经说法者(二)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六处相应35〉第154经说法者经。
---------------------------
翻译:
廿六、善说法经:本经叙述一位法师应该讲说对于五阴生厌,而得寂静,不是多说多事。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有一位比丘,来诣佛陀,头面投礼佛陀,然后退住在一边。他向佛请教说:「如世尊您所谓的法师,到底是怎样,才能名叫法师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善哉!善哉!你现在想知道如来所说的法师之真义吗?」
那位比丘回答说:「唯然,世尊!」
佛陀告诉那位比丘说:「你要谛听,听后要善思惟其义,我当会为你讲说。」
佛陀接着就告诉那位比丘说:「假如对于色,叫人须要生厌,须要离欲,而演说灭尽寂静之法的人,就名叫做法师。如果对于受想行识,也叫人须生厌,也叫人离欲,而演说灭尽寂静之法的话,此人就名叫做法师,这就是名叫如来所说的法师」。
这时,那位比丘,听佛所说后,非常的欢喜而踊跃,就礼谢佛陀后郭民俊,离去。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