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凤凰面具有声小说佛像收藏:菩提妙相的光辉-珠海红太阳艺术品交易中心

时间:2014年10月30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562次

佛像收藏:菩提妙相的光辉-珠海红太阳艺术品交易中心
佛像收藏:菩提妙相的光辉
尽管《阿含经》说“佛身不可量”,但佛教造像还是以有形的方式承载了形而上的精神内涵。这些工艺精湛、造型优美的佛像完全超越了工艺品的范畴,传递着佛学精义,被人虔诚供奉,其价值自然无可估量。
 
今夏,巴黎苏富比“亚洲艺术”拍卖的图录封面是一件隋代(581 - 618)灰色大理石释迦牟尼佛立像,高140厘米。这尊立佛大约是1920至1930年间,经法国华裔古董大鳄卢芹斋之手,从山西辗转到巴黎的。日后又在当地古董店和纽约大藏家之间有序转手。此次上拍不负众望,以73.3万欧元(约合102万美元)成为全场之冠。无独有偶,早春时在纽约佳士得推出的美国收藏界泰斗赛克勒(Arthur M. Sackler,1913-1987)博士的中国艺术品珍藏专场上,拔得头筹的也是一件卢芹斋经手的高古佛像:一尊高达169.8厘米的北齐(550-577)彩绘大理石释迦牟尼佛立像,最终以4倍于估价的172.89万美元成交超级捕快。

(隋代 灰色大理石释迦牟尼佛立像 高140cm732,750欧元 巴黎苏富比2009年6月11日)
20世纪前半叶,卢芹斋以“Ching Tsai Loo (C. T.Loo)”知名于欧美古董行和博物馆界,在欧美大小博物馆的藏品卡中随处可见C.T.Loo的名字惊心食人族。可以说中国近代,文物流出海外与卢芹斋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1940年,此尊北齐佛像就在他纽约曼哈顿的古董分店举办的《中国石刻雕塑展》上出现过。1941年11月1日至1942年4月30日,它又继续在原地推出的《中国艺术大展》上展出。1961年5月15日,这尊佛像到了古董商弗兰克·凯洛(Frank Caro)手里。显然,凯洛很快把它卖给了享有“现代美第奇”之称的赛克勒。因为在紧接着的1962年11月11日至1963年1月18日,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推出的《赛克勒珍藏展:中国三千年陶瓷艺术和古代雕塑》中,此尊佛像又出现了。两年后,赛克勒同意将此珍品借展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一借就从1965年3月到了2008年10月。期间,台北故宫1990年出版的《海外遗珍—佛像II》中,收录了这尊佛像。而内地学者孙迪所著《中国流失海外佛教造像总合图目》(2005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也将其收录在内。





中国佛像雕塑的流变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而汉传佛像的制造自魏晋南北朝时渐趋成熟。东晋琴家、艺术家和哲学家戴逵(326-369)凭借自己的绘画、雕塑造诣,承接当时社会崇佛之风气,将印度佛像样式融入到中国传统的造像风格中,先后完成了建康瓦官寺、山阴灵宝寺两组著名的佛像雕塑,并开创了“秀骨清像”的新貌。他的儿子戴勃、戴颙也都善长雕铸佛像,作品传神,被誉为“戴家样”。及至北齐、北魏,中国进入了佛教造像的第一个高潮期。华婷婷造像线条简练准确,面容普遍清瘦,耳垂较大,微笑亲切,背光大多呈现椭圆型的火环。到了隋唐,佛像改变了北魏以来的“秀骨清像”,变得雍容华贵起来,并且更加靠近生活,以至有“菩萨似宫娃”一说。到了宋辽金,由于禅宗的盛行,佛教造像作为礼拜偶像的那种神圣性进一步减弱,在隋唐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生活气息。契丹和女真贵族虽然原本都信奉萨满教,但汉化之后也都改而推崇佛教。辽代的一些胁侍菩萨,面型和身材渐趋修长,既雄健流畅又严密繁复,呈现出优美的新风。

(北齐彩绘大理石连背光释迦牟尼佛立像 高169.8cm172.89万美元 纽约佳士得2009年3月18日)
然而及至元明清,中国佛像制作的主流风格由汉式转为藏式。三朝朝廷在信奉的同时也利用藏传佛教这一信仰作为笼络政策安抚蒙藏。元朝从忽必烈到成宗,基本上都接受过西藏高僧的灌顶,十分虔诚。藏传佛教成为元朝的国教。藏传金铜造像也随之繁盛,尤其到了明永乐、宣德时期,达到高峰。这些汉地制作的藏式佛像,特别是明清宫廷造像,外表大都鎏金,姿态也很有表现力,抚慰人心的同时凸显尊崇之美。不过到了清代,朝廷在利用藏传佛教的同时,已经不像元朝时那样极力信奉了,而是思想上防范,态度上分明。乾隆皇帝的《喇嘛说》就写到:“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而非若元朝之曲庇谄敬番僧也。”所以,清朝的佛像,批量铸造、单纯用于膜拜的比较多,精神内涵渐少。除汉地铸造的藏传佛像以外,藏中、藏西、青海等地都有精良制作,且面貌各异,宗教价值颇高。不过,藏式金铜佛突飞猛进时,汉式佛像的制作也仍在继续。但相比之下,则较为单调,不那么富有动感。
佛教艺术品的商品化
在收藏界,格外受青睐的要属早期佛像和明代宫廷造像了。当然,明清大体量佛像和西藏唐卡也有忠实的小众收藏群。早期佛像主要指十三世纪之前的佛像。早期汉传佛像精品,许多已经流失海外,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际行情。而仍在国内的早期汉传佛像是不能交易的,属于国有文物,需进入博物馆等机构做陈列和研究之用。早期藏传佛像,则国内外都可以交易,但仍主要流行于西方。藏传佛教始于七世纪中叶。当时,松赞干布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墀尊公主,日后受二位公主影响,皈依佛门,进而建立大昭寺、小昭寺。754年,第五代法王赤松德赞迎请乌仗那国莲花生大师,779年建立藏地第一座寺院——桑耶寺。佛教艺术也随之在西藏应运而生。这类佛像风格古朴,有着多种外来文化的烙印,体现了由外来向西藏本土发展演变的过程洋芋擦擦。
近半个多世纪,藏传佛教造像在欧美迅速普及。这固然有着西方人自己的文化危机和浪漫想象作为背景,但也和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沉浮直接关联。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时,各地纷争不断,经济几乎瘫痪冷新生。国际市场的大量需求和中国古董商的里应外合,使佛教艺术品成为中国古董中最初的利益角逐对象。此外,1959年达赖出逃,带走了一大批的藏传佛教艺术珍品。上世纪60年代初至今,达赖在欧美各地传教,客观上推进了欧美的“藏学热”。难以计数的藏传佛像也陆续流散在欧美各地。其实,欧洲对西藏的关注,在二战前就开始了,瑞士、德国和法国等都有不少藏学家。他们不仅从佛教义理上研究,更善于从图像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些佛像的图式、工艺等艺术价值。这些学术关注也带动了藏传佛教文物的收藏热潮。1967年,纽约苏富比已出现以印度佛教,藏传佛教为主的拍卖图录,伦敦佳士得也紧随其后。除众多的拍卖成交以外,英美为主的私人交易也异常活跃。亚洲经济崛起后,这股热潮自欧美又扩展回流到东南亚、韩国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并返来引导了国人的研究与收藏兴趣。
说到明代宫廷造像,主要是指永乐、宣德两朝的宫廷佛像,又称为“永宣造像”,堪称中国佛教金铜造像史上的巅峰,是国内外共同聚焦的热点。尤其是2006年到2007年,其精品的价格连番飙升。它们由明代宫廷的御用监“佛作”铸造,用以馈赠蒙藏地区的上层僧侣,为朝廷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永宣时期,从尼泊尔到西藏再到中原的文化交流也非常密切,不少尼泊尔的能工巧匠来到中原。所以,这时期佛像的风格不仅融合了汉藏艺术的精华,还凝结了众多尼泊尔匠师的智慧。清代宫廷造像则集中于康熙、乾隆两朝。雍正时期禁铜,铜佛像制作一度停止。乾隆时期,铜矿来源增多,加之乾隆喜好藏密佛像,造像也增多。只是这时期的造型较康熙朝呆板而简单,逐渐失去了内在的气质。

(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高72.5cm1.166亿港元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7日)
香港和内地的收藏热潮
近年来拉升“永宣造像”亚洲市场的标志性事件是2006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季推出的“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英国著名的老牌古董商兼收藏家斯皮尔曼(Speelman)家族珍藏的14件明永宣时期宫廷造像,成交13件,总成交额逾3.24亿港元,有5件佛像刷新世界范围内金铜佛像成交纪录。最贵的那件72.5厘米高的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正是今春沸沸扬扬的“兽首”事件中的蔡铭超花重金请下的,价钱是1.166亿港币。如此尺寸的鎏金铜佛实在是罕见。此尊造像螺髻高耸,额方颊丰,大耳垂肩,著袒右肩式袈裟,具有元代梵像的特征。更珍罕的是,它有完整的须弥佛座以及完整的背光装饰,尽显皇家造像的“富贵气”。其底部还刻有红色藏文真言咒语,在佛像内部还藏有泥金梵字经咒和檀香。凤凰面具有声小说2005年4月,此尊佛像曾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借去参加《永乐与佛教——早明宫廷艺术》。现今保存完好的明永乐释迦牟尼佛像,全世界仅存两座,这是一尊;另一尊现藏于大英博物馆,高59厘米。
此前数年,这批铜佛价格的变迁清晰地折射出行情的跳跃式上扬。台湾礼瀛东方艺术的蔡礼瀛透露:“18年前,我就到斯比尔曼先生的公司看过这批东西。他原初是希望这批佛像整体被收藏。陆续至少有4位收藏家问过这批佛像的价钱洁牙素。1996年,他在香港就此办过展览,当时的开价是1000万港币。2000年涨到3000万港币。而到2005年底,要价已高达1000万欧元。后来他居然能答应拿出来公开单件拍卖,其中香港苏富比一定做了不少工作!”而拍卖结果加倍证实了这批铜佛的价值。香港乾坤堂的万健更是激动地讲:“现在中国比以前富了,而我们的DNA里面本来就存在佛教文化的种子丹巴旺姆。一经开启,进入到里面,就一目了然了!目前藏家已经主要在亚洲,香港很近,大家可以自己来感受佛像的震撼与伟大。并且,制作精良的鎏金佛不是像瓷器那样被皇帝玩赏,而是被虔诚供奉。这哪里是瓷器可以比拟的呢?”
如此昂扬状态果然迅速蔓延到内地。北京翰海和匡时拍卖行在当季顺势推出了佛像专拍。北京瑞宝赛博总裁邢继柱,就在这波内地的佛像热潮中被挡访客,竞得数件高价拍品,包括在天津用680万元请到的60厘米高的康熙铜鎏金绿度母像;924万元在匡时竞得的一尊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佛像,以及2007年春天以2750万元请下的一尊明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像,这是目前为止内地佛像最高拍卖成交价。
托形象以存真
佛像确实是特殊的艺术品。对着佛像顶礼膜拜,有人迷信之翩翩姐,有人一概以避之。对此吴雨翔,香港冠军科技集团主席简文乐(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和佛像收藏家)深入浅出地讲到:“自古以来就有迷信、智信的分别。若有人求佛菩萨保佑升官、发财,甚至做坏事,还妄求我佛护佑,那些人不知,何者为佛?佛即觉者。我们应该想一想,当初释迦佛祖贵为一国之君,毅然抛弃了既有的一切,从大有至大无,褴衫赤足,捧钵要饭,苦修传道,乃至形销骨立,但我们却向佛祖祈求荣华富贵,而不学习觉者之道。”
不迷信、有所觉悟之后,更要身体力行。备受富商、名流和港台艺人崇拜的泰国白龙王祖师特别说到了“膜拜”和“做”的意义:“佛像艺术造型精美天启悠闲生活,工艺高超秘闯金三角,面相庄严慈祥,故此信众一望,便会立生敬畏之心。其实无论任何宗教都是教人‘做好’、‘向善’,其中的‘做’字特别具有意义;可是绝大部分人在求神拜佛希望自己将来会好、家庭和平及幸福之后,便以为幸福会自然到来,那其实是美丽的误会。”
澄清这些误会后,又当如何看待佛像这种特殊艺术品的商品化呢?以世俗心,金钱观来看待佛教艺术品的流转,一向被僧侣等虔诚的佛教徒所诟病。然而,在不可逆转的商业社会中,佛像的商品化恐怕也是顺势而为。毕竟,在弘扬佛法、辅助研修、增进审美等维度中,佛教造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当众多信徒和收藏者都有此需求时,以经济渠道与之结缘,也就成为当机教化。
有人可能还会质疑佛教造像的偶像崇拜,认为具体的形象实物会妨碍信众悟道大宋海贼。显然,人对佛陀诸相的想象与塑造总离不开人自身思维的框架局限。释迦牟尼也并不重视甚至反对偶像崇拜,这在原始佛典《三明经》中有所记载,佛陀在批评婆罗门教的偶像崇拜时说,如果用梯子架入云端,你也不会找到神祗;《阿含经》中还说“佛身不可量”绝妃池中物,意思是说佛陀的形象是不能用世间的语言文字和图画来描述的。而佛教对偶像的崇拜大概是在部派佛教时期开始出现的,特别是演变后的、群众性的大乘佛教兴起后,造像运动达到了高潮。在文字和资讯不发达的古代,造像成为向普罗大众传教弘法的重要途径。佛教于未被之地,“托形象以存真”。孕育中国佛教文明的敦煌莫高窟掳爱,其雕塑壁画668卡盟,皆是源自经卷的内容,假以艺术的形式,直观演示,作为精进观想,次第修持的依据。由此广布“见相非相”,“性空幻有”的真言妙谛,是为教化之根本。而非让人执着于“小我”的物去而悲,物复而喜。
的确,每一尊佛像,无论方寸与等身,都在召唤着人们的道德救赎。台湾平养居的林金春说:“凭借(佛教)这份信仰,人们得以在慌乱艰苦的年代,寻得心灵上的慰藉;凭借这份信仰,人们得以在快速便利、信息爆炸的科技生活中,获得心灵上的净化。只要一想到这些文物是发自于虔诚的信仰,所做出的超然的宗教艺术品,不论是哪个区域或唐宋元明历代的造像,美感便浮上心头。”
资深古玩经纪人李总:13726200651 微信:15913551567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