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化工易贸余修生--怀念那段无忧的日子(散文)-作家

时间:2018年06月28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609次

余修生||怀念那段无忧的日子(散文)-作家

倾力打造当代中国文学“微”领域第一公众平台

刊名题写:主编魏民 刊名制作:希然机甲世纪。

作者简介:余修生,男,70后,汉族,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现在河北廊坊一民营企业做人资企管部人事管理工作。
致力于写作二十余年,以散文、诗词,中篇小说,纪实文学为主。始终热爱家乡,画皮姐感恩父母,挖掘村史,不忘家史。由于我兴趣爱好的原因,愈挫愈奋中耕不辍,善于发现生活的亮点,用心扑捉精彩的生活瞬间,多次在河北一家大型企业,内部报刊上发表作品。电子作品《深情岁月》三十万字,已经截稿;电子作品《史记--大余营传》上部已接近尾声;《史记--大余营传》中部已在筹备中。

余修生的散文
怀念那段无忧的日子
我的祖父余恒梅老人,居住在镇平县大余营村六组,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
他虽然受尽苦寒历尽沧桑,但遮掩不住他多才多艺的天赋。
他练过武术,在民间做过艺人,做过鼓手,表演过旱船,是一个思维活跃具有艺术细胞的人庶女皇妃。
常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艺多不压身。”大队部里他一有机会,就去大队部学习和研究,有叉、有小鼓、有狗锣、有大小喇叭、也有笙,但是,祖父偏爱打鼓,很想成为一个鼓手。
在祖父的思想里,只有点点的鼓声,化工易贸才能激起人们的斗志;只有鼓声,才能唤起大家沉睡的思想。
他是白天干活,晚上就独自在小屋里学习,在外边怕影响到别人休息,用二尺长的木棍一手一个在地上练习,有志者事竟成,苍天不负有心人。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用工。
通过他不懈的努力,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祖父终于掌握了打鼓的技巧,在娱乐队里,他是个多面手,什么样的乐器都能玩上一通。
一有演出机会,他自是首当其冲,点点鼓声,鼓槌在握李国铭,鼓点声声催人急,鼓声阵阵士气高,在娱乐团里,他是一个善于打鼓的能手郭令灿。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祖父是个好玩爱玩的人。他的周围也总有一群好玩爱玩的朋友,这叫生活的乐趣。
自家屋有个名叫余恒勤,外号小胖。自幼天赋很高,聪明智慧。
他在自家屋因排行第九,人称老九,我们修字辈分的亲切的叫他九爷星誉花园。他一米八九的个子,高高大大的很是威武。但他也有一个特长,喜欢下网捉鱼捉虾,尤其喜欢起早贪黑在田间扑雀捉兽,把逮回来的鱼虾、鹌鹑野兔分给乡亲们,让大家都尝尝野味儿韦神反向q,因此,这些爱好成为他人生当中的一大幸事。
白天,他们只要在田间地头走过巭孬嫑莪,通过细心观察准能发现野兔的脚印。天一擦黑,就迅速的下上长筒形的丝网,或是下上钢丝套子,到了后半夜准能逮到猎物。
好多人向他们请教,甚至要拜师学艺,但他们总是讳莫如深的笑笑,就是不传授经验商超快车道,还故作神秘,被称为宝典秘籍。
没办法,有心的人们,就会偷偷的跟着去学习,细查究竟,秘密终于被发现了:原来,野兔的出行的规律,走的是直线,白天安安全全地白天走过至尊血帝,算是探道:“观赏风景,走亲戚看朋友”。看看有什么农作物,成熟的可以作为“夜宵”,
然后,夜间,就又平平安安地按原路返回赴宴,因为,白天看好的目标,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就没有什么顾虑,如同自家的菜地一样,放心大胆的往前走。
如果是钢制丝网的话,兔子会一头撞进去,就会拼命的拱,一直挣扎到精疲力尽为止。
如果是套子的话,它的前爪或是后爪,一旦落入套子里,越是着急越是勒得紧,最后只能束手就擒。
可能是以前见过同类被铺的过程,它们虽说胆大,可真是进入陌生地带,也特别谨慎狡猾。如果前路有了障碍,哪怕是一丛横倒的野草,它们会立即改变路线,这就是捕猎人所说的“横草不过”的由来。
据祖父说:“逮兔子虽然辛苦,但和捉鹌鹑比较起来,却也算不得什么。”
每到入秋时节阿克图瑞斯,凌晨三点多钟,他们就早早地来到地里。先在“鹌鹑道”两头设下网,再把一个装有母鹌鹑的笼子放在网下,这些母鹌鹑叫声很凄婉,而且声音叫的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一些不明所以不知真相的鹌鹑会好奇的从四面八方飞来,似乎要营救同类一样。
天刚蒙蒙亮,远远地一群灰色的鹌鹑从空中盘旋而落,恒梅等人的头上顶着一条麻杆簸,直能露出一双眼睛一闪闪的不作声。说来也怪说来也奇怪,鹌鹑们一个个的不向两侧跑,只是顺着田垄一直往前走。其实这是鹌鹑的天性,可行家们正是因此而屡屡大胜,而这种逮法被乡人唤作“一头挤”爱读屋。
鹌鹑们低着头,扭着屁股,呆头呆脑地走到网底。这时的他们轻轻一撩麻杆簸,随后招呼随身的人猛然扑过去,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七手八脚的急收网子,而脸上全都绽开快意的笑容。
一个早晨的功夫,多的时候可捉个二十多只渔貂。虽说斩获丰硕,但对于任何一只鹌鹑,人们都倍加珍惜。有时候,为了一只漏网的鹑鸟,他们会一口气追出十多里地,弄得气喘嘘嘘,大汗淋漓,最后只能手捂着腰眼,望天兴叹。
祖父也曾把我带入到这个行列,真的,这个玩的营生好辛苦好辛苦的。但是封神榜老版,能捉到成群的鹌鹑,心情也是很兴奋,很有成就感的。
祖父是个用心的人,曾经用一个皱巴巴的本子飞特族,让我记录他的体会方法,捕猎的步骤方法及心得,当一些人闻讯想看时,他却呵呵笑着文县党建网,就是不拿出示人。
那时,我年龄小,什么也不懂得,只是远远的跟着凑凑热闹而已。最有趣的是看祖父和九爷,他们将逮回来的鹌鹑放在一起,用手拔着鹌鹑的翅膀和羽毛,那种得意的神情,好像是完成了一件重大的使命一样。
然后,轻轻地放下,静静地欣赏鹑鸟们惊慌的表情。高兴时他们还会挑选几个膘肥体壮的鹌鹑来斗一斗,这种游戏在我们当地叫做“斗鹌鹑”。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里也提到过鹌鹑斗架这档子事。对于鹌鹑斗架的原因,我也说不出所以然,但是,只要把这种鸟放在一起,就会产生这种排斥性的反射作用洪世馨。斗的惨烈时,一方会把另一方的叨的头破血流,就这还兀自不肯松口。惨败的鹌鹑主人会觉得很没有面子,但还是把受伤的鹌鹑拿在手里,心疼得摸着鹌鹑,似乎在安慰着这只同类好斗的小生命。
对于他这些好玩的人,固然头天很累。可第二天依然起的很早,可谓是雷打不动的规定,所以,家里鹌鹑笼子越来越多,这是闲时逮回蓄养的结果。
早晨起来,站在满是凉凉清风的院子里,听着阵阵鹌鹑的啼鸣,陶陶然,真是一种别样的感受。虽然辛苦流汗,但是,可以治人懒惰陶冶情操;虽然付出艰辛,但是,生活赋予了乐趣乐此不彼。
逮鹌鹑、斗鹌鹑,虽说是家乡民间的趣事,可在过去匪寇肆虐的岁月,也有人曾拿这些心爱之物,给匪首送过礼讲过人情,据说因此还救过人的性命。
曾记得家乡,有一本?乱世英杰彭玉廷?的书,其中一个章节讲的就是镇平老家一带的趣闻,记述了当年一些拔鹌鹑的艺人智斗匪首们,用斗鹌鹑的办法,营救人质的惊心动魄的惊险故事,很是耐人寻味。
祖父少年苦难,青年立志,壮年勤劳,中年有乐,古稀无忧。祖父后继有人,深感安慰,无疾谢世,享年七十八岁。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家人们的眼前贾云哲微博,而孙子于感念少年趣事之余,也依然怀念着感恩跟随祖父走过的那段无忧的日子。
(责编:魏民)
链接:
余修生||大小官池的传说(散文)
余修生||红薯面贴饼的故事(散文)余修生||情断天涯路(短文)
投稿须知:
1、投稿邮箱:
qhz1960@126.com
注明:投作家
2、凡投稿,必须是没有在其他公众平台编发过的原创首发作品。
诗歌、微散文、微小说:3-10首;
散文、随笔、杂文、文学评论:1200~5000字;
短篇小说、报告文学:3000-8000字;
中、长篇小说:可连载。
3、欢迎针对本平台作者作品的评论与读书心得!
4、投稿请附200字简介,1-3幅生活照,并加编辑微信:nj363688,以便联系。如有合适配图,更佳。
5、投稿须注重文学艺术,不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纯文学作品。一旦投稿,则视为授权本平台。
6、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敬请关注《作家》

赞赏说明:
微刊赞赏资金,每位作者凡累积至50元,编辑部大部分以微信红包形式发放给作者,其余部分则留作网站建设。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