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钱夫人雪梨传承千年家规的6大家族,为何如今火遍全国?-谈文论史

时间:2018年08月07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534次

传承千年家规的6大家族,为何如今火遍全国?-谈文论史
安徽这6个家族要火啦!
因为被中纪委点名表扬
不红都不行啊!

中纪委官网
今年5月,
中纪委网站推出"中国传统的家规"专栏。
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
延续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
到目前,安徽有6大家族被点名,
一起走进这6大家族,看看有没有你的先辈!


绩溪章氏
崇文重教 礼仪相传
800多年前,福建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章仔钧后裔中的一支,跋山涉水,于宋朝宣和二年,定居于绩溪登源河之畔。
历经沧桑,章氏后裔崇本敬祖,薪火相传33代,形成了“瀛洲章”、“西关章”、“湖村章”等章姓繁衍地。
他们世代耕读,恪守家规,“十户之村,不废诵读”,“邦无尤民,民无尤行,刑罚设而不犯,风俗美而不流。”
《章氏家训》原名《太傅仔钧公家训》,作者章仔钧(世称其太傅公)。自北宋宣和二年章仔钧后裔中的一支迁至绩溪以来的800多年,《章氏家训》一直被绩溪章氏家族奉为传家之宝。

【湖村章氏宗祠照墙上的贪兽】
《章氏家训》共196字,主要内容为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忍让安家,嫖赌败家,凶暴亡家,不存猜忌,不听离间,不生愤事,不专公利。
其最核心的内容是耕读和勤俭,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教育子孙后代以知书达礼修身立命,遵守规矩为家族争光。

《章氏家训》将修身之大法、育人之根本以浅显直白的语言警醒告诫子孙后代,约束有规有矩、教化掷地有声,让章姓族人无论为官为商抑或从教,都恪守家训、风范世袭,成为治家良策。


【湖村章氏祠堂内景】

桐城张氏
廉俭礼让 聪训传家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是桐城清代大学士张英的一首《让墙诗》。
桐城,著名文学流派“桐城派”的故乡。
地处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素有“吴头楚尾”、“七省通衢”之称。

桐城世家显族中的“张”,指的就是张英家族,以其郡望称为“清河张氏”。
明初由江西鄱阳迁居桐城北乡土铜山。六世祖张淳科第起家曾毅的老婆,自浙江永康令官至陕西布政参政,因长于断案,人称“张一包”,即包拯之谓。

【礼让牌坊】
其长孙张秉文,就是张英的伯父,为明朝封疆大吏。季孙张秉彝,就是张英的父亲,赠光禄大夫。

张英撰写的家训《聪训斋语》,是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
他集自己一生官场仕途、为人处世的经历体会,以“立品、读书、养身、择友”为主要内容,要求子孙“务本力田、随分知足”,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读书、立身、做人、持家的道理。

【张英家训、行轴】
他把家训概括为四句话: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
其核心理念就是要求子孙廉俭礼让,谨言慎行,勤苦读书、乐闻规劝,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聪训斋语》于康熙年间刊行于世,广为流传,为诸多名流大家所看重。
曾国藩对其推崇备至,认为《聪训斋语》“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因此要求曾氏子弟人手一册,认真学习领会。

东至周氏
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
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城东郊,有个叫周村的小村庄。从这里走出了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它就是东至周氏家族。
这个村庄紧靠一座山,叫纸坑山,所以后人又称这个家族为“纸坑山周氏”。
纸坑山周氏远祖是唐代的中丞周访,由徽州迁至东至。
后裔中有唐末诗人周繇、宋朝武将周泰星等。时间来到十九世纪中叶,自周馥始,在晚清以来的百年时间里,周氏家族迅速发展成为声名远扬、文商并举的大家族。

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代周家人在政界、商界、学界都颇有建树全氮阴离子盐。
周馥(1837-1921)一身正气、勇于担当,于朝廷危难时,治水、兴实业、理外交日基奇,政绩突出。
周馥育有六子,四子周学熙(1866-1947)尤为出色。庞凤仪
周学熙是近代著名实业家不胜唏嘘,他开创华北实业之先河,创办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煤矿,促进了华北近代工业的发展故园怀旧,与当时南方著名的实业家张謇齐名,并称“南张北周”。

翻开《周氏宗谱》,家训六条、家规十八条赫然在目。周馥晚年还撰写治家宝典《负暄闲语》,关于读书处事、待人治家都有详细训诫,要求后世子孙随时参悟以助学力。

【周馥接官厅】
家训第一条:“心为一身之主,身为一家之主。培心地即培家本也。人生世间,百物受用有尽,惟此善根无尽。”周氏后人之所以多诚惠桑梓,跟“培心地”这一家训有莫大关系雄霸南亚。

合肥包拯
清心治本 直道处世
包拯(999-1062)前门23号,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定风猴,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尹等职,官至枢密副使。
他为官清正,执法严明张颖儿,吏不敢欺,权豪势要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包拯一生坚持“清心治本、直道处世”,以清廉、刚直名重于世。曾巩称他“仕至通显,奉己俭约,如布衣时”。他不但自身廉直,钱夫人雪梨而且重视约束子弟。

【合肥包公园】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十三日,包拯正在枢密院处理军机要事,突然发病,从此卧床不起。

【包公园·廉泉】
包拯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大儿子包繶已经去世,小儿子包绶只有五岁,还不太懂事,谁来教育他?他将来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思前想后,他提笔写下一则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严厉告诫子孙后代做官时不得贪污受贿卡拉布吕尼,否则就不是他的子孙。
寥寥数语,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歙县张氏
大医精诚 传家有道
安徽歙县定潭“张一帖”家族被公认为历史悠久的世医家族。张家世代为医,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治疗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症有奇效,往往一帖(一剂)药而起沉疴刘耀梅,故被称为“张一帖”。

从明朝嘉靖年间“张一帖”一世祖张守仁起,张氏后人代代为医劝学诗,传承至今已有460余年的历史。
为了提醒后世子孙,张守仁定下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的16字家训,并要求后世子孙铭记于心、遵行不悖。
后来,张氏子孙又在16个字的家训基础上衍生制定了12条家规。

孝敬父母,祭拜祖先(孝) ; 友爱兄弟,和睦姐妹(悌);
忠于职守,报国效民(忠) ; 以信立身,以诚待人(信);
知书守礼,温和谦让(礼) ; 乐善好义,济困扶危(义);
勤俭节约,廉洁朴素(廉) ; 知耻为勇,行己有耻(耻);
自尊自爱,自律自为(自) ; 坚毅刚强,变易求新(强);
宽厚包容,稳重慈悯(厚) ; 五德为本,仁和精诚(德)。

【歙县定潭村,“张一帖”祖居地】
医者仁心可以广济天下,“张一帖”家风家训所承载的“精”“诚”“仁”“孝”“和”等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价值观的体现。
正是在张氏家风家训的传承引导下,“张一帖”的历代传人都医德高尚、妙手仁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传为杏林佳话。

黟县胡氏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据西递胡氏族谱记载,唐朝末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叛乱天宫山,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途中唐昭宗将出生仅月余的一位皇子托付给近侍胡三。
胡三遂将皇子带回家乡徽州,并将其改姓为胡,取名胡昌翼。胡三自己终生未娶,将皇子抚养成人。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胡昌翼以明经科及第,但得知自己身世后,决定终身不仕。自此隐居山林,闭门专事经学研究,注有《周易专注》,人称“明经公”。
为报答胡三救命之恩,胡昌翼留下家训不得复宗,即不得改回李姓。
千百年来全蝎蛇蚁胶囊,明经胡氏后代谨遵祖先遗训,勤耕苦读、崇文尚义、恤灾扶困、福及乡党,被誉为“诗礼孝义人家”。
胡氏家族“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闯出了一条发展之路,是“集贾、儒、仕一族”祖训的最好注解。

读书起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源,和顺齐家之风,谨慎保家之气,忠孝传家之方……”西递明经胡氏始祖昌翼公立的家训文托拉,距今已有千余年,如今还挂在宗祠敬爱堂内教化后人。

【西递标志性建筑“胡文光刺史牌坊”】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