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风中叮咛传承烟花艺术 尊重民俗文化-花炮网

时间:2016年03月17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405次

传承烟花艺术 尊重民俗文化-花炮网

尊重民俗文化 传承烟花艺术
河北省烟花爆竹行业协会
按:春节前,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进一步扩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范围嘎鱼的做法,全省包括乡镇、农村在春节期间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2天后文件撤销,此事件最近再次反复;其它部分城市也在跃跃欲试,笔者不禁发问: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们能否认真研读一下国办和中办文件?你们手中的公权不受法律约束吗?同受雾霾之害的“帝都”都不禁花炮,你们不问个究竟吗?
一、中办、国办文件要求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统筹整合现有相关资金,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点项目。修订文物保护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关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
《意见》提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水平。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鼓励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让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二、国办发〔2016〕68号明确烟花爆竹为传统文化产品并列入重点领域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规划改善优化市场环境。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开放、公平竞争、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进一步明确政府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创新政府监管体制机制杀马特团长,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
《规划》)重点领域明确提到传统文化产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产品等传统文化产品的品牌培育和保护猛龙特囧粤语,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的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加快质量提升、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品牌文化附加值、提升质量竞争力,推动传统文化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针对文房四宝、烟花爆竹、竹藤、丝绸、瓷器、漆器等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制定,加大旅游景区销售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开展文化创意、传统工艺、评价测试标准化工作,推动国际国内标准同步发展,加大传统文化产品宣传展示力度,促进传统文化产品出口,促进中外文明互学互鉴。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于2005年6月联合发出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 明确指出: “中国传统节日星象仪罗马音, 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 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可见, 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已提升至保持民族独特性、增进民族认同、进而维护民族国家统一的文化资源的高度。
三、浏阳花炮是烟花爆竹传统文化产品最突出的代表
2003年,浏阳花炮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4年,“浏阳花炮”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证明商标;
2007年,“浏阳花炮”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2011年,浏阳金生花炮集团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
2013年,浏阳花炮以1071.4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中国文化品牌价值200强排行榜》总榜第12位,在工艺美术分榜中位居首位;
2016年,商务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认定公布了2015-201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湖南浏阳花炮有限公司、湖南浏阳金生花炮有限公司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2016年,浏阳花炮出口27.6亿元,销往98个国家和地区;
2015—2017年,浏阳花炮连续三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亮相纽约;
无需重复强调,烟花爆竹尤其是浏阳花炮的传统文化产品地位早已深入人心。
四、烟花文化的古今传承
春节时燃放爆竹, 以增添节日之喜庆气氛, 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源于先秦时期“爆祭”。《诗经·小雅·庭燎》中就有“庭燎晰晰,君子至止”。“庭燎”是将竹子、草或麻杆捆扎一起燃烧。“晰晰”就是火烧竹子的声音, 这可能是中国关于放爆竹雏形的最早的记载。《周礼·春官》篇所记载的“九祭”中的第三祭,即是“爆(炮)祭”。“爆”,其实就是烧,但其与一般烧火不同的是燃烧时要发出声响。这是先秦时期流行的一种“用火”方式,《诗经·小雅》中的《瓠叶》诗即称,“有兔斯首,炮之燔之”。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而发出很大的响声,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种燃料,故“爆竹”流行开来。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也是保存至现在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 其中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过年燃放爆竹,唐代开始盛行。唐诗中爆竹有许多描述:“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元稹《生春二十首》)、“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张说《岳州守岁二首》)、“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就聚爆竿仄”(于鹄《早春》)。至唐代, 爆竹的燃放已发展为人们将一支长竹竿点燃, 或将一串串竹节挂在长竹竿上燃爆, 当时又被称作“爆竿”宇宙少主。又据《通俗编俳优》记载:“古时爆竹, 皆以真竹着火烧之, 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 称为爆竹。”
宋代,爆竹又衍变成了“燎竹”,宋代文人袁文的《瓮牖闲评》书中有“岁旦燎竹于庭”的记载天宠岛。其对“燎竹”的注释是:“燎竹者,爆竹也。”过年燃放爆竹之风到宋代更为普遍,宋代文人所记比唐代更加丰富:“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陈与义《除夜二首》)、“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当然,最著名的还是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成了过年时最流行的名句。然而,这时广泛流行的爆竹并不是用火药制成的飞腾帮,而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燎竹”风俗,即烧真竹子,又叫爆竿。现代乡村仍能看到的烧“岁火”现象,便是此遗俗,岁火越旺越吉祥。
火药爆竹始于北宋并出现烟花,宋朝时, 已有专门生产鞭炮的作坊。但那时使用火药的爆竹叫“爆仗”,与军事行为有关联。据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条,此叫法源于军中一种仪仗形式的表演,“出场凡五七对,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表演开始的号令昏前婚后,叫“爆仗”,“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仗’”。这种“爆仗”即是现代爆竹的雏形,如果不用火药当原料,是不可能有“霹雳”那样怕人声响的。因燃放时声响如炮,时人又称之为“炮仗”。用火药引燃的爆竹,到南宋时已很流行了。南宋人施宿于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编撰、陆游作序的《会稽志》记载,“除夕爆竹相闻,亦或以硫黄作爆药,声尤震厉,谓之‘爆仗’。”
宋末元初,爆竹已成时人过年时必备的“年货”,燃放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周密的《武林旧事》“岁除”条称,“至于爆仗,有为果子人物等类不一晴朗吉他谱。而殿司所进屏风,外画钟馗捕鬼之类。而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绝。箫鼓迎春。”“一爇连百余不绝”,就是将单一爆竹编连接在一起,这种放法,时人俗称为“编炮”,与现代燃放方式已无区别。因炸时如舞长鞭般响震,又被叫做“鞭炮”。《武林旧事》中这段记载最重要的地方,不是燃放方式,而是引燃爆竹的方式,开始使用“药线”了宣钢吧。宋代使用火药的爆竹,一般用纸裹成的纸筒和麻茎装火药。这种爆竹危险性降低,燃放较为安全,又叫“纸炮”,是孩子们过年时最喜欢燃放的鞭炮,南宋王铚《杂纂续》中“小儿放纸炮”一语说的就是这种现象,并诞生了一条歇后语:“小儿放纸炮–又爱又怕”。在发明鞭炮的同时,宋代还出现了烟花(烟火)。也是从宋代起,中国的“爆竹文化”丰富了起来,燃放更讲究,民俗目的更明确。过年,从除夕之夜起,一直到正月十五,不同日子要燃放不同的爆竹,不同日子所放爆竹的意义也各有不同。

明清时代,中国爆竹烟花更是盛行,每逢婚丧喜庆或逢年过节,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爆竹来祭神祭祖,以表示庆贺,并求神灵祖先福佑。清代诗人顾太清在《乙未元旦》中所写“声声爆竹散林鸦,烟火春城千万家”之句,就展示了当时城里人过春节时大放烟花鞭炮的盛况。清代蔡云在《吴歈》诗中云:“一样过年分早晚,声声听取霸王鞭。”
花炮文化,经唐、宋、元、明各代而逮至清朝、民国,再经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时期,续存1300多年。可见, 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 其最初的目的是驱邪, 而后演变至为节日增添喜庆色彩。该习俗经过长年经月的累积沉淀逐渐渗透至普通民众日常生活里, 成为我国普通百姓生活中, 尤其是节假喜庆时, 不可或缺的部分。花炮以其绚丽多彩、灿烂夺目、响彻寰宇的特质,构成了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民俗景观,并且影响到整个世界。春节时燃放爆竹的风俗也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传入了越南、朝鲜、新加坡等周边地域。如嘉庆年间烟花大宗出口, 远销到暹罗(泰国)等国。现今,我国烟花爆竹已销往世界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的出口额近50亿元。
绚彩的花炮散发着古朴淳厚的民族气息,而且不择时令、地域,不择种族、人群,总是天随人愿地变幻着无穷的美丽,带给人类的也总是信心、力量、喜悦和幸福。它手牵着往昔,情系着当今,拥抱着未来,蕴含着所有人群的精神寄寓,表达着所有民族的共同期盼,是喜悦的音符,是吉祥的象征,是美丽的图画,是动人的诗篇,已成为人世间各种民俗活动和庆典活动不可或缺的特殊艺术品。无论哪洲哪国,也不分肤色人种,花炮及其文化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情之所系,心之所求,历久弥坚。
五、世界烟火艺术
自古至今,烟花一直在演译着不同的浪漫,承载着不同的人文情怀,蕴含了不同的时代故事。李亚倩烟花,不只是商品,也是艺术的载体。烟花的美丽与韵味水皮的博客,吸引了艺术领域的许许多多的创作者,烟花原素也被以多种艺术形式与作品展现。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不一样的烟火。在国际级博物馆的藏品目录中总可以看到许多与烟火相关的作品,如:征战胜利、建筑落成、登基盛典……
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不少浮世绘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便是“两国花火”。最古老的花火大会始于日本1733年,当时日本刚刚遭受了大饥荒和霍乱的侵袭,八代将军德川吉宗为了悼念死者、驱赶恶灵,在隅田川上举行水神祭与施饿鬼会,与此同时两国桥附近也会燃放烟火。自此以后,每年夏季在两国桥坐船看烟火成了江户人重要的休闲活动,也成了浮世绘画家钟爱的主题。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还有一幅18世纪的绘画作品,描绘了两位印度妇女在排灯节上手持烟火燃放,璀璨的花火溅射开来,形成了一棵大树的形状。亡灵节是墨西哥的独特盛事,每年这个时候,当地人会将烟火装置做成高塔、骷髅、动物等形状,几件这类装置也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独立日”是美国人放烟火最重要的契机。《Puck》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非常流行的一份漫画杂志,当时每年的独立日前后都会推出与庆祝相关的漫画。这一系列作品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1905年的那一幅作品是盛大庆祝的人群放出一个像太阳般巨大的烟火,火焰的正中是“山姆大叔”的面孔。
美国艺术家马斯登·哈特利(Marsden Hartley)生逢两次世界大战黄凯良。一战酝酿时他便生活在德国,受到德国表现主义的重要影响,甚至爱上了一位德国军官。他惯用色彩丰富的符号表达心意,他著名的作品《天堂》(Himmel倾国娇妻,1914-1915)充满了烟火盛放的气氛,两个德语词汇“天堂”和“地狱”嵌在其中,或许预示着国家间的战争就如同孩童的游戏,结局是上帝的拯救或是恶魔的诅咒。
柬埔寨艺术家梁西贡曾在2012年的上海双年展上呈现了“降落伞”系列作品,他将儿时记忆中从天空飘下的军用降落伞绘满画布,仿佛是朵朵烟花在空中盛开。残酷的童年被如此这般以梦幻般的执念包裹起来。
烟火不仅璀璨了天空的色彩,同样映照出内心的风景。日本艺术家酒井博子(HirokoSakai)作品《烟火》不仅绘出了天空的斑斓色彩,而居中两个没有面目、孤独地拥抱在一起的人更是画面主体。

另一日本艺术家北野恒富(Kitano Tsunetomi)创作于1939年的作品《星》(The Star)描摹的是身穿烟火花样和服的妇女依靠着木栏杆,背后是深蓝的夜空。妇女苍白的肤色与纯白和服上的烟火花样,渲染出了夏夜的感性氛围。
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导演蔡国强在80年代中期便开始使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创作作品,数十年来为许多国家的国庆仪式、大型盛会设计烟火表演。他的爆破总是在寻找一个不同文化、政治之间的契机和线索,而他白天引爆的那些烟火往往更加令人回味。
2011年12月,在卡塔尔多哈附近的沙漠,蔡国强引发了一系列爆炸。鲜亮的蓝色天空中,升起滚滚浓烟,也跨起片刻的彩虹。这是他在中东地区第一次做火药爆破的表演,蒙着黑纱的当地妇女雀跃不已,而受邀前来观看的欧美记者或许会联想到反恐军事演习或者恐怖袭击事件。“9·11”之后的恐惧和焦虑时刻牵动着西方人的神经。
1994年,蔡国强用100多个氦气球在日本广岛上空组成一朵黑色的蘑菇云。他曾带着火药在美国内华达州核试验基地放烟火,他也曾于“9·11”事件之后每天在纽约的蓝天下升起一朵小小的蘑菇云。他的火药爆破表演去过华沙、柏林、金门……

(点击欣赏蔡国强的《天梯》视频)
如果说东方人表现更多的是感性的内省,那西方人则是更擅长于理性的反思。
《时代》杂志曾形容尚·丁格利(Jean Tinguely)的作品《向纽约致敬》是“自毁机器”。1960年,他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启动了这台机器。250名观众在寒风中,看着这座27英尺高的雕塑如何在27分钟内拆毁、点燃自己并最终毁于一旦。“在《向纽约致敬》中,我试图从材料中解放出来,”丁格利如是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毁掉自己,就像中国的烟火,因此,伴随着这一事件——自然地它会成为事件和景观——所有的材料,乃至烟尘武尊道,都将成为雕塑的一部分。”
阿根廷艺术家Jorge Macchi善于运用寻常物品来创作艺术。他的作品《烟火》(Fireworks,2002)是通过钉子、电灯和光线制作的。风中叮咛平凡和璀璨,瞬间和永恒之间形成一种张力,引人思索。(摘自世纪红烟花微信公众号《不一样的烟火》)
六、尊重民俗文化,政府责无旁贷
众所周知,年节习俗在任何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中,都是最能够牵动全民族人民心灵的文化要素。在中国多民族共享的民俗大节庆中,农历大年的春节,其年俗是众多节俗之最。两千多年来,每一年周期的年终岁首,举国上下,人们都做着“有钱没钱,回家团圆过大年”的盘算。围绕着敬天祭祖,辞旧迎新,企盼五谷丰登、欢庆国泰民安,都要用一系列民俗要素和它多彩多姿的表现形式加以装点和渲染。毋庸置疑,烟花爆竹正是年俗中的文化要素,在辞旧岁的免灾祛病的祝愿中,在迎新春的狂欢喜庆中,烟花爆竹的文化色彩和文化震撼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也是其它任何东西无法代替的,鞭炮是中华民族抹不去的文化情结。它跟春联、年画、秧歌、饺子、汤圆一样,成为记忆里最生动的生活场景和温暖细节。烟花爆竹记载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它随着传统节日延续至今,有着根深蒂固的传承意识。烟花爆竹里寄托人们热烈、真挚、纯洁的情感,对美好生活、纯真爱情、幸福快乐的祈愿。
官方也常常借助燃放烟花爆竹表达一种喜庆。据专家介绍,早在宋代,朝廷就在外事活动中用焰火晚会招待外番及各国来使,皇帝与文武百官一同观赏。到了清朝,以燃放烟花“乐宾”的形式十分普遍,圆明园西边的西厂就是招待外国来宾观赏烟花的场所。今天,在国家庆典和重要体育赛事中燃放烟花更是屡见不鲜,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北京APEC会议到杭州G20峰会等,焰火燃放都惊艳绝伦。
著名的社会文化专家赵书先生说“民俗是什么,民俗是人们的共同约定,比如十几亿人同时吃饺子李鸣岩,同时吃元宵,同时吃月饼,这是一个伟大而神秘的力量,是一个民族能够凝聚的力量。所以说民俗这个文化只有时间差别,没有先进与落后的差别也不是良俗与陋俗的差别。”文化是存在于人民大众之中的,也是无形的潜意识的,其力量也是巨大的,为什么有人冲破“禁放”的规定、冒着被处罚的危险也要放一通鞭炮呢索命女鬼,其原因就在这里!(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2期 )
全人类的文化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传统,其根基都十分深厚,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延续、凝聚、发展和创造的悠久文化根脉。经过几千年的代代传承,它早已被锤炼成了一种文化法则,这种法则已经为亿万民众所掌握、所习惯早间主播。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尊重民俗文化。
七、传承烟花艺术,政府应择善而为
1、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深入骨髓的文化符号。中国是烟花爆竹的故乡,烟花爆竹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2、烟花爆竹让“年味”更浓,让家庭更欢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对中国人来说,烟花爆竹是春节里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符号,爆竹一响,就点燃了节日的气氛。
3、“国标”调整之后,烟花爆竹安全性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和提升。2013年,烟花爆竹“新国标”开始实施,对花炮规格、药量等有了明确限定,在政府的引导下,花炮企业也不断向更安全、更环保转型。据国家安监总局对烟花爆竹产业的追踪、调查情况来分析,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储存、运输和燃放事故呈逐年下降的态势,偶有事故发生,所发生的生产事故的责任主体以非法、违章生产为主,而燃放过程中的事故大部分为燃放人员的违反操作方法所引起的,简言之:烟花爆竹的安全问题实质是可控的,关键是要做好合理引导、规范管控、适时的宣传。
4、烟花爆竹并不是雾霾的“元凶”。据国家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研究数据表明:一场30分钟的焰火燃放,于下风处检测产生的PM2.5最高值为200μg/m3,一台排气量为1.8T的汽车尾气排放时,在尾气排放处检测产生的PM2.5最高值达到1200μg/m3,是30分钟焰火燃放时的6倍。另外,根据标准考察年和24小时平均的PM2.5,大型焰火燃放后24小时能迅速恢复到原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短暂性的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烟雾更是挥发消散很快,一般正常燃放在几分钟内浓度迅速降低,恢复原有空气环境质量,不会形成积累,对环境影响很小。尽管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可能使PM2.5短暂升高,但考察其全年、24小时的平均浓度就极小了。尤其与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相比,烟花爆竹产生的PM2.5更是微乎其微。
5、政府部门应按照《规划》要求:“规划改善优化市场环境。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开放、公平竞争、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进一步明确政府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创新政府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强化政府政策措施与标准的有效衔接,形成协同推动标准实施的工作合力。”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不滥用公权。
6、加快国内外标准接轨。“建立消费品标准比对与报告制度吴奇修,加强对主要贸易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标准分析研究,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促进我国标准水平持续提升,提高消费品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推动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烟花爆竹产区政府要努力推动烟花爆竹国标和国际接轨。
(本文由河北省烟花爆竹行业协会授权发表)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