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迈克尔奥赫【晨友投稿】花都记忆:我要为花都的“迎春花市”说话!我为花都有迎春花市而自豪!-花都早晨

时间:2019年03月31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773次

迈克尔奥赫【晨友投稿】花都记忆:我要为花都的“迎春花市”说话!我为花都有迎春花市而自豪!-花都早晨

迈克尔奥赫
题记:花都的迎春花市,从最早设在商业大道,到后来移到今天三东大道西的保利花城一带(当时叫广州市花都南方花卉交易中心),再移到今天的芙蓉大道的“广州花卉之都”内;从最早设在新华市区中心,再到城郊,再度更远一点的郊区,见证了花都花市地点的演变,也见证了花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

(原位于今花都三东大道西的花卉市场,当时叫花都南方花卉交易中心。花都迎春花市曾在这里举办。)
离2018年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到来,还有一个多月!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盼望着,盼望着迎春花市的快点到来!
广州地区,每逢春节前,都有一个传统节目,就是——花市。政府在过年前,设立一个专给花农摆摊卖花的地方。“逛花街”成为广州地区的人们过年前必做的节目,去花市选购喜欢的花,而金桔树基本上是家家户户必买的。
花都人讲究“意头”,一样东西,都可以赋予无限深意。犹如拜神,祭台放上苹果,寓意“平安”;放上柑橘,寓意大吉大利;放上慈姑,寓意生男孩!
而一年一度的春节的花市,更是迎合了花都人“讲意头”的传统,买什么花,代表你希望什么!买桃花,象征大展鸿图(桃),年轻人即希望能行桃花运,解决单身难题;买金桔,因为粤语中“桔”和“吉”同音,买一盆放在家里,象征大吉大利。
这迎春花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卉语言,是最具广府文化的体现。逛花市,是本土人深入骨髓的喜好!如果新花都人,不逛花市,真的不能说是自己是新花都人,因为还没有入乡随俗啊!还不能融入当中感受花之都的文化!
广州花市,历史悠久。据说,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当时广州花市与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廉州的珠市,被称为“广东四市”,影响甚广。此后,广州花市,不断演变,不断发展,形成了如今的特色、规模、文化。
身处同一文化圈的花都,自然深受广府花市文化的影响。春节前夕,在花卉市场举办迎春花展,搭起漂亮醒目的彩楼,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花卉市场摆满了各式鲜花、盆桔、盆景等。特别是在除夕前三天,似乎全城倾巢而出,去花市参加一场盛大的嘉年华活动一样。花市迎来最热闹之时,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现在,花都每年的迎春花市,设在芙蓉大道的广州花卉之都内。那里地处城郊,空间广阔,适合人们逛花市,选购年花。但是,如果我们追溯花都花市的前世今生,花市最早不是设在城郊,而是设在市中心的!
对于新生一代,对于花都花市的地点演变,应该感受不深了。每一种感受的深浅,都和经历过关。犹如很多老年人,对于晚年的生活,形象不深,但对于年轻时的经历,念念不忘,记忆犹新!所以,对于具体亲身耳闻目睹花都花市的地点演变的人而言,那些过往,那些片段,从来没有远离过脑海中!

在我记事起的八十年代初开始,新华最早的花市,是设置今天的商业大道,尤其商业大道西靠近新华市场的那一段路上!那个时候,新华还没有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城镇化浪潮还没有来势汹汹,城区也不大,外来人口不多,不像今天车多人多。在市中心摆摊买花,并不会阻碍交通多少,反而方便了市民,就近逛花市、买花!
当时的花市的品种不如现在那样丰富,比较简单,主要是金桔、桃花。人们买花,买金桔,主要是自行车运载,反应了时代特色,反应了大环境下,当时的经济情况!
后来,随着城区的发展,有一段时间,新华的花市,除了在商业大道摆摊,还在今天的宝华路,即今天的车辆厂生活区后门的那段路摆过。
只是啊,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不会裹足不前。随着新华走上发展的高速度后,城区不断发展,车多人多,在市区中心设置花市,地方不大,停车位严重不足,显然不能满足人们逛花市的热情。于是,花市地点的设置,摆上了政府层面的议事日程!
大约在1998年底,位于今天三东大道西保利花园城一带的“广州市花都南方花卉交易中心”动工兴建。那时候,这些地方,原来是狮岭镇杨屋村(现在杨屋村不再属于狮岭管辖,纳入花城街管辖)的水稻田。这一带地区,名副其实是新华城区的郊区,城区还没有扩展到这一边。建成后的“南方花卉市场”,规模巨大,中心总占地大约760亩,中心集生产、展销、贮运、检疫、技术培训、信息交汇、游览观光于一体,是当时广东省内三大主要花卉交易市场之一。
这位于三东大道西的南方花卉市场,存在大约十年时间。每年,区政府在里面设立花市,花卉市场在城区边缘,很多广东地区的花农都到这里设摊卖花,过年前几日花卉市场更是人的海洋,无论市民、农民、外乡人都在这里选购鲜花,花市成为人们闲暇消遣的好地方。
此外,当时也为来自外省的民工有一个攒钱的好机会。由于花市里人山人海,为了逛花街方便、顾及安全,花卉办是不准机动车入内。而民工事前通过申办手续,取得人力三轮车入内营运的资格,帮人运送诸如鲜花、年桔攒钱,运到门口就需要十远,稍远点就更贵。
但如今,民工骑着人力三轮车帮人运送货物的情景不复再现了!何解?还不是城市的发展,花都新华城区继续向东向北发展,位于三东大道西的南方花卉市场这一带,不再是城郊了,也纳入新区中心范围了,建立了一座座高耸的商品楼!花都的花卉市场,只能继续向北搬迁。
大约在2010年前后左右吧,搬到今天芙蓉大道的广州花卉之都内。花都的花卉市场,继续上了一个档次,地方大,市民车辆停放也有保证,逛花市,买了桃花、金桔、年后之类,直接搬到车上即可运走,基本不再需要民工的人力三轮车帮忙了!

实话地说,1949年,县政府所在地从花山搬到新华,新华才开始热闹起来的。新华从那时候开始,到2018年,走过不到70年时间。也就是说,花都的花市,真正走过不到70年时间,但这70年,尤其从上个90年代开始,却是新华乃至整个花都的巨变时期,花都的迎春花市,也是巨变其中!
不妨再回头看看,花都的迎春花市,原来设在市区中心,场地狭窄,花市占据了商业大道或宝华大道的一大半道路,交通十分不便。场地不大,人流密集,人群拥挤,完全是被人流推着走,让人想好好挑选一下年花都难。后来,移到郊区,场地大了,不再局限在一条街上,而是在整个占地广阔的花场里,如今天的花卉之都,不再影响交通,人们不再急匆匆选购年花了,有足够的闲情逸致看花、购花,享受这人生最愉悦的美好时光!
我不养花,只因养花需要时间、精力去侍弄,否则,花很难存活。作家老舍爱花,也爱养花,他在《花草》一文说:“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他那么有爱心及精心呵护,花多数也有死的时候,为此,他说:“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虽然我不养花,但逢到春节,我会买一些花装饰门面,尤其是金桔树,取个“好意头”。
知名学者余秋雨在他的《五城记》之《广州》一文说:“走进每家的客厅,全是大株鲜花。各种色彩都有,名目繁多,记不胜记。我最喜欢的是一株株栽在大盆里的金桔树,深绿的叶,金黄的果,全都亮闪闪的。”这段话很好地反映了广州地区的人们过年时节家里摆花的情景。这些花都是应节的,它们装点了家家户户。过了正月十五,即过完年了,就会被扔掉。
而学者余秋雨从这悟出:“像我这样一个文人,走在广州街头上有时也会感到寂寞。倒也不是没有朋友,在广州,我的学生和朋友多得很,但他们也有寂寞。我们都在寻找和期待着一种东西,对它的创造,步履不能像街市间的人群那样匆忙,它的功效,也不像早茶和花市,只能满足日常性、季节性的消耗。”对这段话,我十分不敢苟同。
即使广州人如街市间的人群那样匆忙,又有什么关系了,在这个讲究“时间就是效率”的时代,工作着的人们当然讲究速度。此外,广州人不是也有悠闲“叹早茶”的风俗?人无论在何时、何环境都有寂寞的时候,地不分南北、东西。另外,我反而觉得花市是广州地区的特色,中国其它地方应当学习广州在过年时以鲜花来打扮家庭的温馨。

家里有了鲜花,赏心悦目,不再是死气沉沉,说明广州人会享受生活,不只是金钱的奴隶。广州的花市虽然是季节性,但广州年年都有花市,平常也是花的海洋。广州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面向海洋,接受的文化多种多样,具有包容的心态。很多南下谋生的人在广州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广州有精神追求,多少专家学者“孔雀东南飞”,成为广州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份子。广州创造出来值得持久的东西很多,不只是早茶和花市,这两样东西只不过对不了解广州人初来的外来人最强烈的第一印象而已,对广州还没有领悟透彻。广州有资格在全国占据一席之位,无论在物质文明,抑或在精神文明。
清朝文人李渔在其著作《闲情偶寄》中的第七卷种植部就专门介绍各种植物,把各种植物大致分为三大类:木本植物、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并且从花悟出道理,“根这个东西是万事万物生命长短的决定因素,如果想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就必然要先巩固它的根本。”如此说来,花市的花是草本植物,根基不稳,很快凋谢,从而成为过完年后的垃圾。但我不这样看,我只从人们的需要角度看。生活需要一种调剂,自然需要一种应节的品种,鲜花就像贺年糖果一样是广州地区人们的喜庆需要。除此外,再没有其他解释!
而花都的迎春花市,从最早设在商业大道,到后来移到今天三东大道西的保利花城一带(当时叫广州市花都南方花卉交易中心),再移到今天的芙蓉大道的广州花卉之都内;从最早设在新华市区中心,再到城郊,再度更远的郊区,见证了花都花市地点的演变,也见证了花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
我爱花市!我为花都有迎春花市而自豪!
作者:徐志明
这里是花都早晨,谢谢你的阅读!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