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menu
首页
全部文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21ic.com体育是精英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课程!-深圳天勤书院
时间:2014年11月28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602次
体育是精英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课程!-深圳天勤书院
题记:精英教育,就是让学生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都通过持续的锻炼来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局限,不断提高自我品质的教育。某些高收费学校(据了解,中国已经出现年学费高达12万元或三万美金以上的“贵族中小学”),如果仅仅关注在生活条件上尽量照顾好孩子,提供最优越,最享受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学校,就不是真正的“精英学校”,而是宠物馆。
可悲的是:中国的家长们似乎很喜欢这样的“贵族精英学校”爱婴室门店,即使无法进入这样的宠物馆,中国的家长往往也愿意在家里为孩子尽其所能地建一个“宠物窝”。这代表中国多数家长的“教育思想”,因此中国出现了大量无能的孩子--无论在体能上,学习上,人际关系上,甚至“玩”上面,都缺乏能量的孩子。
很难想象一个身体懒散的人,会有勤奋的头脑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很难想象一个体质孱弱的人,会有积极进取的心灵和远大的人生理想。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身体都管理不好的人,可以承担企业和社会的“领导重任”。也不敢相信一个心理和行为品质有缺陷的人,能够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能够为自己,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什么真正的贡献。
因此,无论中外,无论古今,真正的教育,莫不认为:身体的教育,行为的教育,心灵个性和品质的教育,要远远重于“读书认字”的教育。很少有人知道,美国所谓的“常春藤盟校”,其实并非什么特别的称誉,这只不过是当初这些学校共同参加的一个校际的体育运动联谊比赛活动罢了。没想到这个体育机会,却成为今天“精英大学”的代名词。美国的各类学校里,体育项目始终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体育的价值,就是精英教育的价值!
我这样说,可能会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大跌眼镜!因为这完全违背中国几百年来的“常识”。虽然我这种说法,才最符合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和真正教育精神。
简单地温习历史,古代的皇家教育机构一直称为“保傅”机构:“保”就是“保其身体”,“傅”就是“傅其德义”。显然,古代皇家的精英教育理念,是认为皇子们的身体训练和体育教育,才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育。因此“太子太保”增城家园网,也就是“皇家体育教师”的地位,排在“太子太傅”----这位“皇家文化教员”的前面。
作为皇帝及其周围的高参,他们非常深刻地知道:对于治理国家和人生成长来说,很多必须的重要素质,是无法通过读书和上政治课,文化课来学习并拥有的,只有通过体育课才能学到!
如果理论化一点,文雅一点,复杂一点来说:古代的中国文化,一向坚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曾经是一个各方面都极为进取和积极向上的民族,而且还是一个极为务实的民族。当然,这已经是“过去时”了混沌传说。
中国古代读书人追求的人生三大成就,分别是“立功,立德,立言”,翻译成现在语言,就是做事第一,人品行为第二,会读书写文章第三。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一生中要对社会和国家有所贡献(立功),干出一点成绩,才是很了不起的真本事;比会做人(立德),比著作等身(立言),都要重要得多,才没有枉活一生。
可见古人没把会读书当成多了不起的事情。古人说“行有余力,而后学文”,只有当一个人会做人,会做事后,还有剩余的资源和精力,这时候才需要“学文”读书,21ic.com提高文化素养。如果只会读书,说大话的呆子,是会被笑话的。古代说这种人是“酸儒”“腐儒”,就是说他们像变质了的酒,或者腐败了的食物一样,是需要丢弃的人类垃圾品。汉唐时代的读书人佛山新八景,上马可以杀敌立功,下马可以写诗赋文,其胸襟气概,绝非明清以后只会夸夸其谈的酸秀才们所能比的。
现在的人,早就不记得这些真正宝贵的传统了。因此我说“体育比读书和听课学习更重要”听起来像个怪物。我办学堂,把体育和武术作为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更是让人不可思议。人们会怀疑我是不是故作惊人之语;或者调查一下我的背景,是不是代表某某运动体育团体说话。因为在中国,很多人说话往往不是用脑子,而是用屁股来说话----坐在什么位置上,就说什么话。换了位置,就换一套相反的说法。因此对我有这样的怀疑也可以理解。遗憾的是:我没有任何体育利益团体的背景,相反,我的经历更像是一个正宗的“文人”。
中国宋明以后的“近现代文化传统”,造就了中国人“积弱”的个性品质。这一点国外研究汉学的人看得很清楚。明清以后,对于涉及需要评价人体自然能力方面的用词,往往倾向于负面:比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等,罕有“醉里挑灯看剑”的英豪之气。
人们对读书人勾画的理想形象,就是“文弱书生”,“白面书生”,就是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相公”,如果读书人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好像就不太像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当然,上面这种说法太直接了不太好听,换个词汇就理所当然了:同样含义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难道不就是中国读书人长期以来自我陶醉的荣耀之语吗?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在公开演讲中都引用过的宋代张衡渠“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读书人理想,具有何等的胸襟气势。而这个张横渠,却并非文人,而是“武人”----他的理想,是到边关驰骋疆场,一刀一枪打出大宋的威风来为国效力。可是当时的范仲淹见此人可造,因为爱才,就告诉他国家当时很需要文化提高。这才“弃武学文”,成为一代文化大师的。他的武和文,都是要效命于这个国家和人民的。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这就是中国真正读书人的精神品质!
可是,这种优秀的读书人精神瓢虫之年,却断送在明清以后的世俗和功利中---读书仅仅是因为可以带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种种俗世的好处。就这样,用色迷迷的情欲和贪婪来引诱下的读书,就把中国的读书人变成了一群世界上最虚伪的,利欲熏心,而又特别无能的群体。如孔乙己之流的文不行,武不通的废物,终于成为了明清以后的“中国文化主流”;积弊至今,反而越演越烈了。目前通行全国的“读书,考大学,找个好工作”的“读书人理想”,连明清时期一点优雅的虚伪面子都丢下了,变成了赤裸裸的“市侩读书交易哲学”。
我认为中国优秀的读书人文化传统,是中断在朱熹老先生身上的。当然,他前面还有个董仲舒,是“部分中断”了中国文化道统的“腐儒先驱”。由朱熹开始,创造了中国书生的文弱和阴柔,以及虚伪自私的人格,外加自卑和自傲混合一起的怪物读书呆子的光荣时代;与先秦时期慷慨激昂,善于且勇于进取的读书人完全不同了;也和盛唐时期李白等文人喜欢写诗,同时也喜欢舞剑和从军不同,与经常做“边关梦”和“万户侯”理想的唐宋诗人、文人们也不同了。
宋朝以后的读书人,越来越失去了阳刚之气,越来越“阴柔”和“文弱”,开创了中国书生的“现代形象”,一直持续至今。朱熹本人,也为后来的读书人树立了堪称典范的“成功范例”,据说他标榜的“正宗文人”形象,就是“终身不问家事”的“清高”。把什么事都不做(可能也什么都不会做),看成是读书人的“本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至此甚也。
可是,别忘了此君尊奉的儒家祖师爷孔子,就是一个“什么事情都会做”的人(少也贱,多能鄙事),而且力能举鼎,史书上说他可以把城门都扛起来。哪里象朱熹这种躲在书本里不肖子孙的没用样!此人自称儒家的信徒,装出一副道学先生的样子,自居为儒家道统的传人,实际上却处处违背孔子和先贤的教诲,可见宋儒的虚伪!
而且,儒家学问中,特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万历兴亡录,平天下”,这种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的读书人精神,被自称儒家正统的宋儒们搞成了“平时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夸夸其谈,和百无一用的“书生正统”,专门制造腐儒阶层。
可是,这种走样了的朱记“儒家思想”,却统治了中国人几百年来的文化思想观念:这个价值观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的读书人,一定得“弱不禁风”到“手无缚鸡之力”,才像个“正宗读书人”的样。不会做事,不屑做事,就是读书人的“气节”。“赳赳武夫”古代本来是形容很雄壮很威风的男性的正面词汇,我想翻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很具有雄性气质”,“很性感的男性特征”吧?但是现在显然是一个贬义词。
糟糕的是,由于我们现在读的书都是文人写的,文人虽不会做事,但善于自吹自擂。于是这种流弊,经由书本的强化,居然变成了现代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深入到了国民的灵魂深处。
于是,不仅仅是文人:只要是稍有些“档次”的中国“名流精英”们,也都以“示弱为贵”。出门一定要坐车,即使只有几步路;上楼一定要坐电梯,即使只有一层楼。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一定要随从代劳,这样才有“面子”。你没看到现在年纪轻轻的大学生们,考上了“秀才”,就施施然来“上学”了,背后的奴才们---他们年纪不老小的父母们背着行李,箱子,殷勤地,心甘情愿地伺候这些少爷小姐们来“读书”,甚至有些家长还自甘堕落,当家奴到底,专门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来陪大少爷大小姐读书。这正是继承了这种“无用”的“书生传统”现代版本。
武汉大学有一个大学生,跟我学过两年。此君家庭情况不够好,大约无法提供给她比较好的物质条件,所以在学校上学期间,需要打些小工,做做家教来补贴日用。这本来很正常,武大很多贫困生都这样。但是有一次,她却愤怒伤感地对我控诉:“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给过她,这个世界非常冷漠。她的父母和亲人,周围的所有人都没有帮助她,一切都是靠她自己努力。因此她将来,也不会在乎这世上的所有人。”
我当时听后大为惊讶,说:这二十几年,你没有织过一寸布曹三公子,好像也没有少过衣服穿吧?看你的衣服档次,比我上大学的时候还好得多。而且,你也没去种地种菜,看你长的也挺好的,很健康的样子,可见这二十年没人饿着你。你不耕不织,不稼不樯,专心读书考试,没对社会做任何贡献,却一直衣食无忧。这个世界把你好吃好喝的供养到现在,还让你上了名校,比别的人有更多的人生机会,可你居然还说: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给你!也太没良心了吧?
可能她的理论就是:因为我会读书,所以世界就应该跪在她的面前,把她需要的一切都奉献上来。这其实就是继承了朱老夫子的“人生理想”,我能说她不对吗?连某高考“作文满分”的学子,因为总成绩太差只能去上技校读书当工人,都被国人批“世界太冷漠”,“没给别人机会”。这个武大的“高材生”批评世界太冷漠,不是更应该吗?虽然国外名牌大学的哈佛和耶鲁的博士,毕业后去当厨师,当司机谋生都认为很正常。在中国,此君居然因为会读几本百无一用的教材,会考试拿高分,能够考上名牌大学,社会居然还不把她好好供起来拜,奉献上她想要的一切,就实在是太对不起她了。
这就是中国人的“读书人文化价值观”,在这样一种文化价值观下,中国也就没有真正能做事的实干型精英了。数百年来积弱日久,变成了一个温顺无能的羊群国家。16世纪的欧洲传教士记录了这样的文字:“日本人骁勇,是天生的战士。中国人则沉迷于安逸,性情温和柔顺,又不知习武。因此中国虽大却很容易征服”。
而留下这个记录的时代,还正好是中国经济上最发达和强势的时代:明朝后期的“天朝大国”之时。这个很有见识的观点,几十年后就被清军入关所证明----八万铁骑,打遍了数亿人的天下。可后来被汉族同化后的清朝也一样不堪一击:八国联军以百万之众的“国军”,挡不住四千英军的进犯。到甲午海战,以及后来的中日战争等,骄傲的“大中华人”需要付出一百人的牺牲,来换取我们看不起的“小日本”仅仅一人的伤亡比率。这些事实一再证明了中国人的无能和衰弱。我们总说这种差距是因为武器不行,国力不行等等物质的,外在的原因。实际揭秘的资料却证明:大清末年的国力(经济指标)是世界第一,是当时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而且也买入了很多第一流的武器,如德国的克虏伯大炮等---但是我们不会用,也没有想去用。甚至于很多武器买来后就一直放在仓库里锈掉。后来的抗日战争中,美国免费提供给我们的先进飞机却被中国的飞行员不好好而降低性能,无法同日本飞机对抗,后来美军只好自己派自愿人员来华参与作战,这就是“飞虎队”的来历。折射的依然是中国人的无能,而不是物质武器的落后。
中国人的“弱不禁风”和“沉迷于安逸”,只关心物质享受的特征,难道现在不依然这样吗?明,清两朝谢谢哑虎,都是在我们最富裕,自以为最强大的的时候突然崩溃的,我们今天已经学会了这个教训没有?今天能够脱离几百年的“历史宿命”吗?
与此同时,英国的精英阶层,也就是“绅士”们,不仅讲求“学富五车”,但绝对不能是书呆子:他们更强调要有很强的个人德行品质和行动力,甚至还要精通剑术,否则就无法参与绅士的荣誉之战:决斗!
这样一种社会风气,培养出了自信自强纪泽希,优雅而坚强的英国绅士,成为后来的“日不落”大英帝国的坚强基石---以很少的人,统治和管理了庞大的世界。英国的管理人才,一直为世界各国所称道!直到最近几十年,这个大英帝国才开始衰退。但这个民族---央格鲁撒克逊人,却越来越强大----英国的精英教育传统,被美国人很有创意地继承了,如今借教育带来的强势称霸全世界。不仅仅是拥有军事霸权,也不仅仅是经济霸权,更是文化霸权,教育霸权---把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全部吸纳去美国为美国服务了口袋战争!
中国的文人,事实上很多是属于“行动力超差”的一类人群,连读书人自己也承认“自古无用是书生”,知道自己除了一张嘴,什么东西都没有了。真碰到什么事情,或者要做什么事情,书生是最靠不住的。
翻看历史,我们看到了太多的这种文人误事记录。平时说什么都振振有词的样子,一遇到事情,处理的一踏糊涂。而且最没有责任感,最缺乏良心的,就是中国的读书人了,所谓的“文人无行”绝非虚言。可是中国的这些懦弱无能的书生们,还往往很可恶地把自己抬得高高在上,装出一副很了不起的“精英”和“贵族”样子来,要别人供养他。我的自我介绍里自称“不学,无术”,人说我谦虚。其实是我骨子里实在不愿意做这样的“文人”,我倒是宁肯当一个“武夫,剑士”!
而国外很有水平的大专家大教授,却很实在地说:自己不过是喜欢读书,结果这点爱好居然还有人愿意供养,拿一份优厚的薪水过日子,实在是很荣幸和惭愧。这两种心态,就是西人“务实”,国人“务虚”的本质差别。
如果说,封建统治者有意用儒家的纲常和科举,把原本强悍进取的中国人变得如此孱弱,是为了便于统治和奴役的好处。今天的中国,依然保持如此落后的“文人观念”,对于目前需要积极参与世界竞争的中国人来说,实在不知有何益处?难道就是希望“中国人永远为世界打工”吗?做全世界的仆人吗?
我这里就不去谈什么历史:我只谈教育,谈精英教育。
身体方面好理解,家长说:不就是多锻炼身体吗?家长很支持的,身体好当然很重要。中国的家长,也会买个篮球足球,让孩子去“玩玩”,“活动活动”。或者送孩子去学游泳,跑步等等。
这可不是我说的精英教育的体育课程。这只是身体锻炼临汾旅,活动筋骨而已,与“教育”无关,更与“精英教育”无关。由于丧失了文化传统,我们教体育的专业人员,都不知道真正的“体育精神”了--不是什么“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而是通过身体来运动来改变和提高自身的各项品质。
难道体育还和精神上的教育和提升有关吗?
是的,当然是这样。而且,体育课程能够达到的提升精神品质的成果,是通过读书和讲课学习所根本无法达到的。
精英教育,需要用各种手段来全面开发人的各项潜力。但是读书这种形式,相对于精巧和复杂的运动项目来说,实在是很容易和简单轻松的活动。事实上,要培养出一个奥林匹克运动员,要比培养一个博士难度高很多倍。因此,用体育运动课程全面地开发人的精神潜力,就要比读书上课有效得多。下面我们就用具体的分析和实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我们的身体,对于您自己来说,到底是主人还是仆人?
或者换句话说:你是否相信和愿意跟随一个连自己的身体都控制不了的领导?一个被自己的“身体需要”,盲目地驱使的无奈“主人”,您能相信他可以管理好您吗?可以管理好企业吗?可以成为“精英”吗?
精英一定是善于驾驭自己身体的主人!
而体育是唯一能够帮助你学习如何驾驭自己身体的课程。当你能够驾驭身体的时候,你也同时驾驭了你的思维和精神,而且您获得了宝贵的自信。一个无法控制自己身体的人,精神一定是孱弱的,即使很有才华,也一定像是林妹妹一样“多愁多病身”,性格古怪而无能!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国人而言,身体是自己灵魂的主人。他们从生下来就开始忙活,一辈子所做的事情,第一无非是“食”,这是中国人最强调最重视的核心生活内容。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特色,已经世界有名了。有人就公开宣称人生一辈子,就是为了个“吃”字。
文化研究者们说,东西方对于“吃”的概念是很不相同的。
西方人吃是为了活着,中国人活着是为了吃。
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别”!当然,这也是中西方经济差别、政治差别,民众幸福度差别的根本原因所在。
满足吃之后,接下来当然就是“色”字,以及衣食住行等等身体的欲望和要求,就成为中国人生活的全部内容,而很少是精神方面的追求。中国的广大人群一直在为了身体的各种欲望而忙活,大多数中国人一生中所做的一切,本质上就是为了让“身体”这个“主人”更舒服和安逸。
中国人认为这是最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我们发现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身体的奴仆。可是这正常吗?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买了一辆车,显然你是主人。车辆是为了帮助你实现生活目标而服务的,甚至你可以开着它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让它为你踏过万水千山。
而如果相反,你买了车后,却根本就不知道你要用这辆车来做什么。可是你的生活和生命,都从此全部围着这辆车转;你为了满足这辆车所需要的开支保养和消费,而不得不从事一份其实你并不喜欢的工作。而且你根本不知道到你要用车来干什么(你的人生目的是什么)?你只是被动地服从于车的要求和指令,看见别的车怎么开,自己的车也稀里糊涂跟后面走,也不知道为何要走。一切以车为中心,你心甘情愿地当“车奴”,会不会很可笑?
可是绝大多数人就是这么可笑!
实际上,我们的身体,就相当于这部车。我们的思想,就是指挥和驾驭这辆车的司机。如果你没有思想了,当然车就成了“自动自发”的疯狂小车了。
对于精英而言都市全能霸主,他们不愿意成为任何人的奴仆;即使是自己的身体,他们也不愿意被其奴役和控制,反而他们努力学习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身体。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体显然是仆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任务而甘为驱策的忠心耿耿的奴仆。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个仆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而且要通过各种手段来训练身体,让身体更有能力来帮助自己!而不是娇它,宠它,照顾它,把它当大爷好好伺候和供起来。
他们对身体会很爱惜,就像是骑兵爱惜自己的战马,象车手爱惜自己的车一样,这并不妨碍车和马是为他们服务的工具。如果他们不得不去照顾身体的时候,只是为了让身体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他们的人生目的,因此他们会比“车奴”们更关心如何让身体更有效工作的方法。他们经常会把车和马好好驾驭起来“突破极限”,尝试发挥潜能。因此,在“车奴”们看来,他们很不会“爱惜自己”,经常把自己的身体置于危险和过度使用当中。但是,最终他们发现,这些人运用他们身体的手段非常高超,一生中会取得不凡的成就。
这就是精英的特色。戴尔.卡耐基调查过,人群中大概只有3%的人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在中国人中,这个比例还更低,不知道有没有0.3%)?其他97%的大多数人,其“人生目标”,听起来非常可笑:就是帮这3%的人实现其目标!当然,他们都是心甘情愿而又不知不觉地这样做的,绝非有意为之。
其实这些所谓的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都是为满足自己身体的欲望而被驱使着,一辈子做一份他们自己也没有兴趣的工作。可以说他们就是自己身体的奴仆,为了“身体”的需求,这个主人辛勤且烦恼地劳动一生。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些痛苦了,不想再当身体的奴仆,想学会怎样做自己身体的主人。换句话,你开始想通过掌控自己的身体,最终学会怎样掌控世界。你想问:怎样才能学会驱使身体当自己的仆人?
读书和上课是绝对没有用的,你只会听到一大堆的空话和套话。当时会让你很兴奋,过后就忘了。这就是很多“成功学”培训,即使内容再好,也不会有太大效果的原因。
把古人的经典教诲背诵下来也是没用的:不信,试试下面这句话读过没?只要是中学生水平的估计都读过,背诵过,可是有谁做到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抚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就是古代的精英教育家孟子,教大家怎样成为自己主人的方法,也是成为精英人才的方法。大家背下来了,就有用吗?其实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还有副作用:如果遭遇了挫折,把这一句话念一念,像是咒语一样,于是心情好了,感觉就像是孟子一样“养天地浩然之气”了。结果大圣大贤的至理名言,成了现代阿Q的避难所。可见会读书,会背书并没多少实际用处,反而更虚伪!
要学习能够很好驾驭自己的身体,只有一门课程能够完成任务:就是体育!不是中国人所认为活动身体的健美操式的“体育”,而是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刘昊霖,能够提升精神品质的体育。
美国是一个很会培养精英人才的国家,美国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超喜欢“自讨苦吃”,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极限运动”,没事就去爬峭壁,或者雪山,或者横跨沙漠,或者从飞机上往下跳。或者跑到没人的地方“探险”,每年都会因意外而死很多人。但是他们照样乐此不疲,他们是真正把孟子的这句“至理名言”用出来的人。我们所谓的“炎黄子孙”,除了会背书以外,连意义都不太了解,更别谈去实施了。我建议大家看一部系列影片【生存大挑战】,就是美国人(很多还是中学生)挑战自己身体极限,自讨苦吃想出来的各种花样,你们有空时也学一学?
美国的耶鲁大学,是一个总共只有五六千人的小大学,但是却有各种运动队二十多个,而且运动水平很高。但是没有一个人是中国大学里面那种“体育特招生”,除了运动技巧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他们的学生中还有奥运会的冠军,这与我国大学里面的“奥运冠军学生”是非常不一样的,后者是奥运冠军把名声送给大学交换文凭的一个“生意”;而耶鲁的奥运冠军,是把获得的荣誉献给母校的光荣。
学习控制身体的教学案例:
今日学堂最有代表性的体育课,就是剑道修习。为防止误伤,不用真剑,而用木剑代替。一个人负责攻击,用木剑重击防守对象手中的木剑。他们很快就发现,要击出对手无法防守的完美一击,需要自己全身的协调和整合。一旦身形松散,则无法击中。同时,还需要心神的凝聚和专注。
防守对象则发现,对手出剑的时候是有各种征兆的。水平越低,这种征兆就越明显,出剑速度就越慢,因此他们可以轻易躲过身体控制不良者的出剑。
无论攻防,他们都在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身体控制力的技巧,这是一个艰难的工作,他们发现比读书和背诵要困难的多,不过幸运的是:他们同时发现:这种练习也有趣得多,有挑战性得多。
二:精英是勇于面对压力,承担责任和克服困难的挑战者。而“责任”和“面对困难”,是课堂和书本都教不出来的品质。“体育课程”则是一个良好的训练手段。
成为精英的一个特征,就是愿意“面对压力”,
姚启凤
“承担责任”和“克服困难”。这些优秀的品质,是读书和上课,听讲都教不出来的。用“读书”和“背书”的方法来教小孩子,他很快可以写一篇作文来阐述这些品质的重要性,可以说一大堆漂亮话。但是,他在生活中可能根本做不到。因此,读书人古来就有“文人无行”的评价爱上美人鱼,翻译成通俗的语言,就是文人们很多都没有基本的为人正直的品格,认为他们很虚伪,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人,根本就没有人敢指望他们承担什么“责任”,面对什么困难。
要培养这种素质,你用什么圣人的说教来教,都是没有用的。而且共青团团歌,圣人说的越好,孩子背诵越好,可能还越虚伪。因此,我对于“儿童经典诵读”就可以“拯救中国文化”的观点,实在是不敢认同:靠背诵几本古书,就能塑造优秀的人格,就能培养一代精英?这也太容易了吧?靠听几节大师的课,就能成为人才?也太离谱了吧?
相反,用“体育课”来训练这种素质,就容易得多。
无论多么会说漂亮话的孩子,面对自己在运动竞争中的失败,都只能“接受结果”,他不太可能虚伪地把它翻译成“另一种成功”。
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这句话,本来的目的疯狂化学,是要参与者面对失败,面对困难。不要因情绪沮丧而失去更多的机会。
可是无论你在课堂上把这句话说多少遍,都不如让孩子在运动中实际承受失败来的体验教训更深刻。而在一次一次的挫折中,孩子们学会了不带情绪地面对失败,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进步,最终取得成功。
难道你还要比体育更好的课程来让孩子理解这一点吗?
今日学堂在剑道练习中,学生是如何学习承受压力的?
他们作为防守者,必须随时面对攻击者可能的进攻,这种压力是很大的。作为攻击方,他们必须承受攻击无效和失败的结果。而且,无论攻击和防守,只要失败就会遭遇处罚:在每星期一次的比赛中,排名最后一名的学生,会罚他不能上课,天天勤奋练习和提高,实践孟夫子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能还会罚他们一天不能吃饭,实践孟夫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教诲。当然,他们还得承受同伴们胜利的骄傲,和自己失败的沮丧。这些都是压力,都是挫折。小菁就是害怕和逃避这种压力而试图跑回家去躲起来的节瓜汤。不过,其他所有的学生,开始迷上这种游戏:他们觉得太好玩了。
因为本质上所有的学生,都是超喜欢“挑战”的,传统的教育没有提供这种机会给他们。在面对压力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眼神越来越充满了自信和阳光。这就是他们学会了面对压力并从压力中取得进步,并获得乐趣。
于此同时,他们也学会了“承担责任”,如果你做不好,当了最后一名,这是自己的问题,需要改进,因此他们也要学习如何改进,反省和提高自己,而不是怪东怪西,抱怨别人。所有的责任都是自己的问题。
也就是慢慢学会了孟夫子的“增益其所不能”。而这,就是我们体育教学的目的。这是任何想教给孩子们“如何面对挫折”的演讲和课程都无法达到的学习结果。
(以下部分,先列提纲,有缘看到的人,稍微思考是可以明白的)
三:体育运动对于读书和听课效果的提升作用。
其实家长们可能不知道,即使你只要求孩子能够真正把书读好,也必须接受真正的体育训练。要提高读书和听课的效率,体育训练必不可少。读书不能做到的事情,体育能做到,而且体育还能够很有效地帮助读书和学习。
四:对于大脑的思维连贯性的训练价值,及学堂的实施方案。
五:对于大脑的反应速度的教育和训练。及学堂的实施方法。
六:对于思维控制和静心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学堂身体实施结果。
七:对于气质改变和人生态度的教育和训练。
八:对于个性塑造的价值和训练手段。
九:对於耐心和毅力的教育和训练,及学堂的实践案例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上一篇:
ct队员何时出现绝佳机会?-珺沧海
下一篇:
魔笛第二季传承百年的汉族传统工艺——铜胎画珐琅-北京金典藏品
文章归档
2020年11月 (60)
2020年10月 (312)
2020年9月 (302)
2020年8月 (311)
2020年7月 (315)
2020年6月 (293)
2020年5月 (316)
2020年4月 (301)
2020年3月 (314)
2020年2月 (282)
2020年1月 (310)
2019年12月 (310)
2019年11月 (202)
2019年10月 (240)
2019年9月 (292)
2019年8月 (230)
2019年7月 (93)
2019年6月 (101)
2019年5月 (90)
2019年4月 (1599)
2019年3月 (2202)
2019年2月 (356)
2019年1月 (385)
2018年12月 (209)
2018年11月 (298)
2018年10月 (305)
2018年9月 (313)
2018年8月 (310)
2018年7月 (316)
2018年6月 (304)
2018年5月 (313)
2018年4月 (299)
2018年3月 (319)
2018年2月 (288)
2018年1月 (297)
2017年12月 (311)
2017年11月 (304)
2017年10月 (303)
2017年9月 (305)
2017年8月 (315)
2017年7月 (154)
2017年6月 (91)
2017年5月 (111)
2017年4月 (101)
2017年3月 (95)
2017年2月 (92)
2017年1月 (93)
2016年12月 (88)
2016年11月 (92)
2016年10月 (80)
2016年9月 (89)
2016年8月 (87)
2016年7月 (99)
2016年6月 (89)
2016年5月 (98)
2016年4月 (100)
2016年3月 (98)
2016年2月 (99)
2016年1月 (87)
2015年12月 (90)
2015年11月 (92)
2015年10月 (94)
2015年9月 (103)
2015年8月 (96)
2015年7月 (91)
2015年6月 (87)
2015年5月 (102)
2015年4月 (107)
2015年3月 (98)
2015年2月 (86)
2015年1月 (89)
2014年12月 (84)
2014年11月 (86)
2014年10月 (95)
2014年9月 (85)
2014年8月 (89)
2014年7月 (90)
2014年6月 (90)
2014年5月 (93)
2014年4月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