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7k7k皮卡堂过家家佛像的渊源与当代佛像的塑造(中下篇)-心象艺术

时间:2015年10月09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342次

佛像的渊源与当代佛像的塑造(中下篇)-心象艺术
佛像的渊源与当代佛像的塑造(中下篇)
文:冷山
本文转摘于2017年03期《雕塑》,由于篇幅过长,"心象艺术"分四期发布,本篇为第三期。

2017年03《雕塑》第26页 冷山

4、中国佛教三大体系佛像特征
藏传、南传、汉传佛教造像可谓源同而流异,经过2000年的逐渐演变,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面貌古武至尊,具有显著的特点。
(1)藏传佛像造型复杂
约在公元8世纪左右,以中观派为代表的部分印度佛教传入藏地,与藏地原有的密宗和大圆满——本教的密宗、大圆满、以及世间本教相结合而形成雪域高原独特的藏传佛教。古代西藏地区流行一种叫「本波」的原始宗教,俗称苯教,后与佛教融合。西藏佛教是汉传佛教和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后经过改造融合后的形态,又因这派佛教特别重视密宗,把密宗视为精髓我的黑道生涯,所以又称为藏密。
藏传佛像造型复杂,既有源于印度晚期佛教的密教金刚乘、时轮乘诸神,也有西藏原始苯教神、汉地神祗、蒙古神祗,以及众多的女神像、男女双身像、凶愤像等,远比汉地佛像丰富多彩。怪诞神奇的密教内容与复杂多变的造型是藏传佛教造像从古至今的突出特点,相对而言其佛像的艺术风格就时光概念变化不是很大。
(2)南传佛教造像风格相近
佛教在传入斯里兰卡、泰国、老挝、越南等国家时,也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并发展成为了南传佛教。
南传佛教的早期造像作品还保留着南印度佛像的风格,进入12世纪,佛像身躯日趋高瘦,肉髻高如宝塔,脸形清秀嘉荫天气预报,形态板滞曾雅铃 。特别是观音菩萨像身躯线条极为苗条,衣裙贴体郭林家常菜,轮廓凸显,俨然是南国少女形象,与印度早期的佛像风格日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传佛教造像风格。
中国的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也流行南传佛教,其造像风格深受临近的泰国、缅甸和柬埔寨影响,尤其与泰国佛像风格接近。

▲——南 传 佛 像
(3)汉传佛像随时代变迁
汉传佛像的早期主要是西北印度犍陀罗佛像,经由西域(中亚和今新疆地区)在凉州形成的样式,进入公元6世纪后逐步向中国化发展。宋元以后外来的影响日趋淡薄,除肉髻等显著的佛像特征外,已经改造为中国式的佛像形象:造型简单,宽袍大袖,面相圆润丰满东明房产网,没有了犍陀罗造像的鼻直而高、薄唇等西方人特征,造像与东方人轮廓相近,形象敦厚温和。
汉代时期的中国人已知有佛,统治者更派人西行到印度求法问道,取回佛像图样,《后汉书·西域传》亦有记载。汉传佛像早期模仿印度的犍陀罗造像风格,其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具有鲜明汉地特点的佛像广百百购网。造型变得简单,宽袍大袖,面相圆润丰满,没有了犍陀罗造像的鼻直而高、薄唇等西方人特征无翼蝙蝠,造像与东方人轮廓相近,形象敦厚温和。7k7k皮卡堂过家家汉传佛像随着不同朝代的文化演变,风格上亦各有不同。
(4)魏晋时期
佛教东来之初曾被视为一种神仙方术。经过百余年到了汉末仁心仁爱,佛陀与道教的区分仍不很明确。魏晋时,人们以老庄解释佛教,东晋以后佛学又与玄学趋于合流,深为士大夫们所欣赏。直到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独立地位连同它深入人心的精神文化影响一并如日中天,促成了佛教艺术的第一次大繁荣。魏晋以来清淡成风,士族们不事生产,轻视劳动,以体态轻盈为修身宗旨,以秀骨清像为审美范式。在姚秦时期的麦积山石窟中佛像表情刚健,线条分明,袒肩露胸。
(5)隋唐时期(公元581-公元907年)
隋唐时期,唐承隋制,注意廉政、用贤,发展经济与加强教化并重。国家统一、民族强盛,佛像艺术也迎来了黄金时代。僧俗艺匠们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融入当时人们对佛教成熟的理解和审美情趣,创造出高度理想化的新模式;佛像气势雄浑,体态丰满,神情温和死神游乐园,装饰华丽,实现了印度与中国文化艺术的完美融合,真实地体现了当时佛教高度发展的水平,同时也透射出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全面兴盛的社会实况。
隋代佛像主流面相呈现:
脸型长圆,温和慈祥,五官圆润,如鼻子已改北朝直上直下的风格,向饱满写实转变.头部较大,河珠熙身体粗壮,比例略显失调。充分说明隋代佛教造像是由南北朝过渡到盛唐的转变时期的特点。
唐代佛像具体特点:1.面相饱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肉髻相对于隋代较为高耸,大耳下垂,神采稳重而又不失慈祥废物老师。2.身体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丰满,袒露的胸肌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
佛像造像至五代两宋便走向人间化、世俗化
(6)宋元时期
宋代佛教造像有新的意趣和风貌,特点就是观音菩萨的造像进入兴盛阶段。宋代的佛教造像受当时理学的影响,宣传佛家的禅观思想,同时也宣扬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使造像成为儒佛糅合的产物。

▲——宋 代 的 佛 像
宋代的佛像具体特征如下:
面庞丰润,宽额丰颐,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佛像头顶肉髻,呈螺式发型,但肉髻趋于平缓,螺发与肉髻之间的髻珠更加明显。身材匀称,服饰的衣褶流畅莫林的眼镜,凹凸有致。罗汉造像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人物形体刻画完美。姿态随意活泼,富有个性,具时代风格。
▲——元 代 的 佛 像
(7)明清时期
明清和民国时期,佛像艺术不同于过往的任何一个时期:一是造像题材的模式化和世俗化,二是造像风格的程式化和世俗化。这一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影响极大大宋幽明录,特别是明清诸帝大力推崇藏传佛教,大兴藏传佛教寺庙,在皇宫设立造像机构,使藏传佛像艺术在内地得到了广泛传播,带动了汉藏佛像艺术的深入交融。藏传佛教重视造像仪轨,讲究造像的量度和躯体各部位的比例关系钱智民,它对塑造庄严如法的佛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却禁锢了造像者的发挥与创造,限制了佛像艺术个性化发展。这种造像艺术模式因明清诸帝崇重而大行其道,对内地传统造像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内地传统造像艺术纷纷仿效藏传佛像,形成了汉藏佛像艺术交融共存、汉藏风格趋于统一的趋势。
(8)近现代
中国各个时期佛像造像均体现了所属时代雕像艺术在工艺上最先进的技术。佛教造像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理想,日趋注重表现现实人物的性格和情态,这丰富了佛教艺术曲折反映现实的能力。现代佛像造像艺术往往体现出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学院派与传统融合的世俗化现象冯盈盈,具体体现在成功地把学院派艺术与民间派艺术、西方艺术与东方传统艺术结合起来。或者可概括为:应用学院的方法塑造佛像的外在形态,更多的是停留在视觉造型层面上的。

——《佛像的渊源与当代佛像的塑造 》
(中下篇)

▲ ——上海心象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夏水涛(艺名:冷山)
1966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启东市结算通卡。1989年毕业于江苏南通师院美术系,199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助教进修班。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文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启东版画院专业画家。1990年《篇章》入选第十届全国版画展、1993年版画《节日》入选全国第5届三版展暨中国版画版种大展甩皮鬼。2013年《渔之三》入选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水印版画《渔》、《流逝的痕迹》分别获1995、1996年江苏省版画年展优秀作品奖。1996年6月参加江苏省青年版画家10人提名展,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莎莎舞。大型城市雕塑巜同心至境》入选2011年中国雕塑年鉴、《新篇章》入选2013年中国雕塑年鉴、石雕巜东方之韵》入选首届中国抽象雕塑大展、汉白玉雕塑巜释迦牟尼佛》获2016年国际大同雕塑展二等奖!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