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clocksync作文指导:创新,在路上——命题作文-百卉争春各自香

时间:2015年12月10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330次

作文指导:创新,在路上——命题作文-百卉争春各自香

原题回放
平凡中的发现
写作指导
“创新”这个词语,我们并不陌生。
何谓“创新”?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是“创造”,它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要求我们凡事都能动脑筋,想办法,有效地解决。“创新”,一点也不神秘。这里的“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一个概念。以修房子为例:在地面上造出一栋新房子,这是“新”;按功能需要,对旧房子内部进行改造,这是“新”;对旧房子外观进行改造,这是“新”;对房子周围的环境,进行重置或改造,这还是“新”;房子里换了主人,这也是“新”……发明创造,当然是创新,生活中的一点有益的小改变,学习中的一点有益的点子,都是创新。比如改变一下绣花针的针孔,使穿线更便捷,这就是创新。创新不是某些人的特权、专利,我们每个人只要确立“创新”的理念,具备“创新”的知识,掌握“创新”的方法,时时都能“创新”,事事都能“创新”,人人都能成为“创新”之人。
人类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创新”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人猿从树上到树下生活,上肢和下肢分工,这是创新,猿进化成人;火的运用、穴居、结绳记事……每一次创新,都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特别是今天,“创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无处不在,正主导着我们的生活。认识“创新”,理解“创新”,践行“创新”,可以说是时代使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凡是学习成绩好的人,通常是会学习的人,而创新学习就是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
要进行“创新”,有人认为必须具备这样一些要素:一是目标,目标是创新的驱动;二是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三是“好奇”,好奇是创新的萌芽;四是兴趣,兴趣是创新的营养;五是质疑,质疑是创新的举措;六是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七是探索,探索是创新的实施。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可以说“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创新”又是作文本身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母题”,是热点话题,写好这类作文,过好这类作文的写作关,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我们,显得尤为重要。
“平凡中的发现”是个命题作文。“平凡中的发现”,这道题目有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字眼,粗看有些乏味,细细一想,它却是把触角伸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点意思。可一不小心,你会发现自己似乎捡了一地鸡毛,琐碎而杂乱,因为无所不导致眼花缭乱,可能竟不知如何下手。
因此,要写好这篇作文,还先得静下心来,细细揣摩,去寻找隐匿于芸芸世界中的那个闪烁的亮点——“发现”。既是“发现”,它便需要你“见乎隐”、“显乎微”片翼之鸟,于平凡——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从从容容的生活中,找到激荡你心灵的那一幕幕。“发现”,表明激荡你心灵的那一幕幕此前就已经存在,是客观的,而这种东西对我们而言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影响我们成长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被自己忽视或忽略。这就意味着“发现”有一个过程,隐含着一种获得的惊喜。
罗丹早就说过:“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这里我套用一下作为我们这篇作文的提示,那就是:平凡的生活中不是缺少亮点,而是需要我们拥有发现亮点的能力(眼睛)。
这些亮点藏在哪儿呢?——平凡中:在上下求索的学习中,平淡而真实的生活中,寻幽探胜的旅行路上,甚至你平日的思索中……我们不妨将自己的经历感受做个梳理,翻翻日记,看看照片,检视记忆深处,寻找那些曾让你激动兴奋并有所发现的小小瞬间,问一问自己有没有想要叙述分享的愿望,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再斟酌选择,确定你最想述说的那一个。这时候,想必你会文思泉涌、欲罢不能了。
比如独自在公园的一张长椅上惬意地读书,微风吹过,忽然间一阵甜香直沁心脾,那是让人非常痴迷的一股甜香,深吸了几口,开始找寻它的源头。原来就在椅子的身后,小小灌木的绿丛中有一朵朵小小的白色花儿,有的刚冒出芽儿,有的已绽放出甜甜的微笑,标牌上说它的名字叫含笑,一看就让人欢喜的名字,没想到它还有这么好闻的香味儿。就这样不经意间遇见了含笑,也深深地记住了它的那股甜香,还有那一刻捧着书读书时的美好。
张晓风从植物传播种子,发现生命值得敬畏;宗璞面对一树由衰而盛的紫藤萝,发现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刘白羽救助一只蝴蝶,发现了人性的复杂。这样的课文,比比皆是。
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发散思考:自然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文化世界……力求找到真正打动过自己的、影响过自己的“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平凡中的伟大,即这些“发现”从不同的侧面曾经或正在助力我们的成长。
“发现”与“创新”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发现”,就没有“创新”。很多发现,就是“创新”光绪中华。哥白尼发现地球围绕太阳运行,达尔文发现物种起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这些伟大的发现,改变了人类及世界。我们作文,当然也要通过“平凡中的发现”来体现“创新”,表达“创新”。或者说,你在平凡中的某种“发现”,就是一种创新。
谁的发现,发现什么,题目没有任何限制,能让我们写起来更自由、更灵活。这类题目,对思考的深度有一定的要求,即要写出独有的感悟或道一点哲理。

优秀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平凡中的发现(王牧天)
嗨,醒醒。
沉默。
醒醒,要走了!
依旧是沉默。
细数往事,这已经不是你第一次对我的呼唤沉默以对了。
还记得是学龄前的最后一年,我认识了你。一根弯曲的木棍,插上几根小木棍,再加上一个木桶,两根钢丝。如此平凡,如此不起眼,甚至还有些寒酸,我却莫名地向往。第一次握起弓,用力一拉,幻想中的乐声并没有响起,反倒是一声刺耳的哀鸣,如锯木头般的空洞。那一刻,我的内心掠过一丝讶异,却又隐约地感觉我们之间会有一段缘分,在你极其平凡的外表下,我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后来,你就证明了我是对的。你那细细的两根琴弦似乎蕴藏了无穷的能量。琴弓一拉,松香如雪般扬起,随风飘散,又静静飘落在地上,一推,又是一阵。循环往复的推拉中,我来到了草原,看风吹过齐腰的绿草,激起千层浪;望远处的汉子,跃马扬鞭,进行着激烈的比赛。马蹄声渐渐响起,渐渐近了,又渐渐远了。取而代之的是欢歌乐舞,那是人们在庆祝。在热情的夏夜,我陶醉在如火的热情之中。
可是,定了定神,一切却恍如隔世。我震惊于你的能量,可你却不为所动,静定沉默。
日后几年,你又相伴着我走过了许多地方:初春早晨,走入雾霭弥漫的山中,谛听空山鸟语;中秋之夜,坐在园林深处,静望良宵美景;丰收季节,跨越天山南北,看一串串葡萄熟了,心中满是欣喜;枫叶红时,登上长城,共对飒爽秋风,感叹岁月永恒,历史沧桑;还有,还有,我们曾经一起徜徉在洪湖,心中一同激荡着风起水涌的壮志豪情……
八年了,终点又回到起点,又是月圆夜,又是一方园林,我们又并肩坐着,凝望二泉映月。月,还是那样静静地挂在天边;夜,还是那样暗暗地垂在四周。不变的惹火王妃,是周遭的环境;改变的,是我与你的外表:我已然从幼稚的孩童变成了一个高大健壮有思想的少年,原本青涩的你的身上也泛起了岁月的油光,那是在我千百次的抚摸中留下的痕迹,更是在那一支支二胡曲的滋润下泛起的自信的光芒!在你的身上,留下了我们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心境。而此刻,我只让琴声响起,让我们一起来缅怀阿炳,那位盲人,那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盲人,想象当年阿炳的心路历程。想必,他也是在年幼时遇见了你;想必,你也曾跟随着他走过大江南北:在他幸福快乐的时候,有你跳跃的琴弓奏响了他心中的欢歌;在他艰难困苦的时候,有你深沉的胸膛接纳着他满怀的哀伤;他流浪飘泊,孤苦零丁,但你的不离不弃安慰了他,成就了他,也感动了当时及后世无数的人们,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音乐财富。是的,毋容置疑,他在你极其平凡的外表下有了自己的发现,给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增加了许多色彩,让他更有勇气和力量面对这个世界。
我相信,这些乐曲的背后,一定还有更多更多的东西等着我去发现。
背上了沉默的你,我跨出了家门,相信我们的缘分还将继续,也一定会发现各自平凡的外表下愈加丰富的内涵。
【精彩点评】
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语言,就本文来说,语言的优美畅达正是它的一大亮点。说到二胡,只有几句白描,简简单单却勾勒得十分形象,尤其是符合幼小的孩童的眼光。提到练习,他没有按照普通的写法去描述学习的艰难,而是在一个个画面中让人去感受他学琴时陶醉享受的状态:《奔驰在千里草原》、《赛马》、《喜唱丰收》、《空山鸟语》、《良宵》、《葡萄熟了》、《长城随想》、《洪湖主题随想》、《二泉映月》等耳熟能详的曲子都能在文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加上“我”自己的感受,形成了一个长长的“二胡链”,给人扑面而来的丰富而唯美的享受。
文章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写“我”与二胡的缘分,略有波折,使文章不致于显得平淡,并且前后呼应,让读者看到的是二胡这位沉默而有内涵的朋友与“我”的默契,也正是这位朋友,引导“我”发现并沉醉于音乐的美,探索音乐给人带来的内涵与力量。
不过,这篇文章还是有一些不足,比如说,内容拉得太广,对“发现”的感悟还是停留在较为表层的内涵上。(选自新知文化)

获奖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平凡中的发现(董愉靖)
秋天总是带着浓浓的忧郁气息,秋风吹来也总是油然产生了飒飒感,只是你可有发现什么,那秋风吹动或树上或地上或飘旋或静止或金黄或油绿的叶子时,那沙沙的声音一如母亲絮絮叨叨般的爱意。
母亲的唠叨,曾经我厌烦不已。
又是一年毕业季,学校组织我们去军训,我兴奋不已。就在去的前两天,阳光明媚,我一人径直走向房间,拖出那一口单人行李箱,顺手捋走那要穿的衣物,兴致勃勃地在客厅整理起来。
待我要整理完之时,只听得门口钥匙随意转动了两圈,很不巧,妈妈回来了,她一见到我在理行李箱,像连珠炮似地轰向我:“你怎么不带防晒霜?”我胡乱应了一声,转过身去拿,回来时只看见妈妈一个劲往箱子里塞东西。
“你怎么不多带几件衣服,万一冷了怎么办?”
“带纸和笔,到时候可以记记东西。”
“带个木梳,就不会坏了。”
好好的箱子塞得乱七八糟,我一下子失去兴致,瘫坐在沙发上不知要做什么。天一下子沉下来。
又是一年出游季,妈妈的单位组织她们去游玩了。我那天正在看书,只见妈妈忙里忙外,询问,才知她正在理行李,我低头看了一眼她理的行李箱,衣服乱糟糟地堆在一起,生活用品也是随意地摆放。我看不下去了,二话不说着手帮她理了起来。我忍不住地边理边说道:“带下感冒药,万一生病了也说不准。”“带好车票,到时候又忘了。”
“唉唉,带点吃的,路上就不会无聊了!”
妈妈忍俊不禁:“你个小唠叨。”
不知怎的,我愣住了。
便是了,什么时候,我也这么唠叨了。唠叨或是絮絮叨叨中,请问,你又发现什么了吗哦哈哟?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飞场登机口处,母亲们总是望着孩子的背影习惯性地哭,而孩子们总是习惯性地头也不回地跑掉。孩子,你走了,可是母亲的孩子又在哪呢?她就像自己没有了依靠,却还要为你的安危担忧。孩子出行,母亲总是最担心你的,可是你没有无偿接受的资格。
你可能不知道,你的每一个不耐烦,就等于拒绝了母亲的爱,她该有多么痛,多么无奈,多么渴望小时候那一个天真懵懂的你,你没有资格让她一昧接受你的脾气。
良知啊,请问你有没有发现母亲的絮絮叨叨中,有的,只是对你浓稠的爱啊!
岁月,在母亲的发丝间,飞逝地流过,流过,将她的发丝一点点,染白,她却还要不断地为你的脾气或安危,絮絮叨叨。
就如同秋风对叶的一片柔情。
我劝劝你,不要再让母亲为你的无知承担后果,她只是想再多爱你一点,无奈却选择了让你厌恶的方式。
她是爱你的。
记平凡中的一则偶然却是必然的发现。

获奖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平凡中的发现(何永新)
平平凡凡,普普通通,那个春日午后,那片丝瓜架下,曾有过平凡的发现……
春日午后,懒散的阳光在新芽上小憩,我闲来无事,在奶奶的瓜园中闲踱,看着阳光透过枝叶,碎成斑斑驳驳。这一切,普普通通,却依旧拥着让人愉悦轻松的魔力。微风拂面,轻轻柔柔,亦如,我,微扬枝叶,满心轻柔,只因这平凡之景甚美,使人悦而静……
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双脚已来到奶奶的钟爱,亦是我之爱的瓜类眼前,丝瓜。那叶片下,半掩着的,正是自己喜欢的丝瓜,我多希望,它能早些成熟,因为它的美味。
轻轻地,我撩开一片青叶,小心地,托起丝瓜,正欲欣赏它半年来修养得丰盈的身姿,手中却被一硬物抵触,急急翻转,却见,一根霸道的藤蔓紧缠住这根可怜的丝瓜,甚至,还有几道勒痕,就像被枷锁勒出的伤痕一般。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心爱之物?此情此景,我一边为它解去身上的“枷锁”,一边,默叹:“何苦这般对待自己?”
最后一根了,它终于要获得自由,能随心生长了!
当我托着它的手微微一松,解开重重束缚后,我都没想过它会如此之开心,以致于,它,倏地,从我手中,滑落,孤零零地,躺在地上……
怎么了?为什么我解开藤蔓后,它就……我茫然……
这只是一根丝瓜,我也仅是在那个平凡的午后,用我的恻隐之心,为它解开藤蔓,解开枷锁,解开束缚,这,不是为它好吗?但它脱离了藤蔓的束缚后,就径直走向了死亡……未曾想,那看似虐待丝瓜的藤蔓,却是瓜对自己生命的支撑……
一根瓜尚且如此,那人呢?常反感于社会中的各种制约,希望摆脱制约的束缚,自由地生活,但试想一下,倘若真的,没有了所谓的束缚,我们的生命,又能前行多久呢?扪心自问,或许没有了制约以后,一踏出家门,便可能面临疾驰不停的汽车吧……
想到此处,勿觉一凉。再次低头,看见那孤零零的,平凡的瓜,不禁一叹,这可怜的瓜,只因我的怜惜,而中断了生命,内疚,内疚。我轻轻捧起这平凡的瓜,向那充满制约的家走去。
回想起来,那仅仅是根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瓜,失去了藤蔓的束缚而死亡,倒也是个自然现象吧。一切都是平凡的,但铁血娇娃,却又不平凡。
因为,在这平凡中,我曾发现过,也必定有其他人发现过,一个,关于束缚的发现。我想,倘若发现这“束缚”的真面目,也必然,会以一颗平常心,感恩心来对待世间一切一切的制约与束缚,而少掉许多不应有的抱怨与反感……

获奖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平凡中的发现(李懿宣)
我们身处于一个平凡的世界中,却会发现许多不平凡的事情。
——题记
身处于平凡中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徘徊,游荡,在这样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美好的事物,但又总是一无所获。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中的哲理,又怎会轻易地显现在眼前?
期中过后,惘然若失的我在公园里漫步着,没什么特殊的目的,仅仅是因为那下滑的成绩而感到不悦而已。
就这样,我在这不是很大的公园里徘徊着,行至一个草坪旁,感觉有些疲惫,便坐在一个小木椅上,看着那些孩子们在草坪上玩闹,嬉戏,奔跑。我无奈地笑笑,继而仰望蓝天。在这广阔的天宇下,我只是个平凡的沙砾罢了,所有人都是,而就是这样平凡的我们,竟然还想去寻找那些不平凡的事物,真是让人贻笑大方。
是啊,眼前的一切都太平凡了,平凡得让人感到生活有些无趣。
而就在转眼间,我在那个草坪上看到了一个十分醒目的标语:“芳草茵茵,踏之何忍。”那些孩子们应当看到了的,我想。但有谁会去考虑一棵草的感受呢?它仅仅只是一棵草而已。
我把头稍微偏了下。草坪靠南边有棵4米来高的树,但不算很高。即便如此,它也能给人们遮挡阳光。一些人在它的荫下乘凉,两个园丁在为它修剪枝叶,一个园丁在为它浇水。因为它是一棵树,尽管不是一棵十分高大的树。
而也就是那一刻,我在这个极为平凡的事情中看到了人生的哲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
如果你只是一棵草,可能是会有一些人扬言说要保护你,可还是会有更多的人从你的身上踏过,随意践踏你的自尊,因为不会有人去考虑一棵草的感受,所以我们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被他人践踏,你也可以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十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在遥远的地方,人们会看到你;走近你,你会给人一片荫凉,即便他们在遥远的地方看着你,你也会成为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刚劲挺拔,永垂不朽。
不久,细如线丝的雨为公园蒙上了一层轻纱,在那草坪上玩闹的孩子们大都回了家。黑压压的乌云在我头顶上盘旋着,雨下得更大了,而我的心情却刚刚雨过天晴。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会再因生活的平凡而感到索然无味,也不会再因一次失败一蹶不振。前方的路还长着呢,谁又知道未来会有什么,只要我们努力走好每一步,前方又怎会不是一片光明?
在公园的逗留之余,我又回望了那棵十分平凡却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的树,它在雨中仍然挺拔着。倾盆而下的大雨仿佛只是在梳洗它的叶片,帮助它成长得更为高大罢了。或许第二天,受到风吹雨打后的它,会变得更加茁壮,而那些树叶也会变得更加浓绿茂密吧。
我转过身,顶着大雨,伴随着豁然开朗的心情离开了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公园。
【老师观点】
三篇获奖作文,分别写的是:发现唠叨渗透着真诚的爱;发现束缚有利于成长;发现一个人要像树一样经受风吹雨打。第一篇将妈妈的唠叨和“我”的唠叨比照着写,由此引出对唠叨的思考——爱有不同的方式,唠叨是爱;第二篇怜悯丝瓜被藤蔓束缚,“我”帮丝瓜解开束缚,丝瓜却滑落在地上,引起思索,想到“制约的家”,感悟到必要的束缚有利于成长;第三篇叙述怅然若失地在公园中漫步,坐下休息看到告示牌,由小草和小树想到应该成为怎样的人的问题,明确人生目标,豁然开朗。三篇文章都扣住“平凡中”,写出了发现的经过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而这种“发现”,都对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三篇作文启示我们,无论是聚焦日常生活,还是关注自然,都要着眼平凡的、细小的物、事,写好发现的经过吴悦石,道出心理历程,写出平凡物、事所蕴含的不平凡,在真切的体验中写出独有的感悟。还要注意,尽可能的写出“发现”的惊喜,暗扣“发现就是创新”的主旨。

原题回放
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写作指导
“创新就在我们身边”,是一个表义明确的陈述句。“在”在这里是动词,表存在,是题眼。“就”是副词,表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语气,含有“发现”后的自豪、喜悦之情。
写作这个作文题,准确理解“创新”的内涵很关键。“创新”是近几年的热词,可以说耳熟能详,但人们的理解多集中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我们初中生来说,有概念大于体验之感。詹克明的《马背上的闲思》写的却是马镫、马靴、轮子这些小物件对人类文明史产生的深远影响。马镫、马靴、轮子这些小物件现在司空见惯,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时可是了不起的创新。马靴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华夏民族室内家具、房屋布局与人们坐卧起居的生活方式,马镫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骑马的方式,更让人类战争史迎来了无敌的“骑兵年代”。它们的出现只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小的改变,其本身并不是要影响改变什么,影响人类文明史也是它们的发明者始料未及的。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诠释“创新”,“创新”就是人们生活中求真求善的一些小发现和小改变,这种发现和改变本身并不以影响改变人们为目的,只是为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和便利。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用微观的眼光去看待“创新”,如我们在学习中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社会实践中自己独有的发现、在手工制作中一个细小却效果显著的改变、在艺术修炼中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所作的一些新尝试……命题方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我们关注身边的这一类“创新”,而不必纠结宏观范畴的“创新”。
界定了题目中的“创新”内涵后,我们就要关注“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创新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创新。
第一个角度可以审视他人的创新在我们的生活中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我们如何运用他人的创新改变自己或周围人的生活,如孟加拉国为穷人发明无电力空调在我们生活中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以此创新为贫困地区人们在暑热中降温)、利用手机导航功能在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自助旅游、利用手机翻译功能与外国友人沟通交流来达成自助和助人……第二个角度可以关注我们利用创新的观念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如在学习陷入困境时尝试新的方法、为乐器演奏的提升尝试改变演奏技法或使用新的表演工具、在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利用电脑编程展示自己的创新设计……总之,只要我们从微观角度关注我们身边的“创新”,就会充分调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发掘出新颖而独特的写作素材。
这个题目,除了写叙事类的记叙文,如果对议论文写作有自信的话,尝试一下议论文也不错,毕竟题目《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就可以作中心论点。无论选择什么文体,写什么样的事情,字里行间都要洋溢一种喜悦自豪之情。

优秀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老师说:“同学,请你策划一下XXX活动,记住,要勇于创新……”
中队长说:“小X,请你设计一下XXXXX,记住,要勇于创新……”
妈妈说:“XX,学习XX专业,要勇于创新……”
“创新”似乎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中心词,须臾难离。这样一个我们并不觉得陌生的词,一旦让我们解说时,在多数情况下,不少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语焉不详,或浑然不知“创新”为何物。其实,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创新可大,亦可小;创新可以是一种科学上的进步,亦可是一种生活中小小的改变。创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我曾看过一个现在上初三的小姑娘庞凡的报道。她在读五年级的时候,发明了一个“方便擦背器”,获得了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一根用电视机天线做成的伸缩杆,用一个活动的弯头固定在一个木制手柄上,伸缩杆的前端固定着一块海绵,可随意调整角度和长短。这个发明很简单,但又有多少人会想到去动手制作呢?这个小姑娘,因为奶奶无意间抱怨洗澡时擦背不方便,她为了给年迈的奶奶解忧,从而发明了这个简单实用的东西。
卑之无甚高论,创新并不专属于专家学者,它就是这样实实在在,就这样以一种不惹眼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就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一百个问号之后》,生活中哪一个真理的发现不是从对身边的小事的关注而来?谢皮罗教授从放洗澡水的漩涡推断出台风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的关系;魏格纳从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一自然现象推论出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形成了两大洲;一个奥地利医生从自己儿子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发现人们眼珠转动与做梦的关系。
就是专家学者,他们在学术上的新发现也多是源自身边的小事。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你知道,我的朋友,我们热爱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应该予以坚定的信念,应该让热情时刻洋溢在我们身边。是的,因为有了这份热情,我们才会不断培养自己的能力,我们会拥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创新”会离我们更近一步,做到像古今中外那些科学家的成就的可能不会像您想象的那么难——我再举一个很平常的例子吧。那天星期六,7岁的宇昕来我家玩,当妈妈正拿着一大堆废弃的塑料纸准备扔进垃圾箱的时候,宇昕不知怎么鬼使神差,跑上前问妈妈要来废纸,还充满稚气地对我说:“姐姐,我们用这个玩吧!”我被逗笑了:“你自己玩吧,我不擅长手工。”“手工?我最喜欢手工。你就陪我玩嘛。”当我无语地在她身旁坐了半个钟头后,我霎时间惊呆了。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用塑料纸做成的简易的分叉街道模型,还滴上了几滴胶水作为人流,在模型的中央,一个用塑料瓶壳剪制成的舞蹈家塑像亭亭玉立。一个7岁的小学生,竟能如此心灵手巧!打那时起,我便对宇昕那句“我最喜欢手工了”深信不疑。
创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精彩点评】
这是一篇较成功的议论文,有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善于学习。本文带有较明显的模仿痕迹,行文结构和议论方式基本借鉴了上学期学习过的《一百个问号之后》,尤其是对《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的化用可以说颇有心得。
其次,本文论点鲜明。文章开篇从日常生活中对创新一词的使用入手,诠释了自己对创新的理解,为下文立论界定了恰当的范畴。行文中以“创新就在我们身边”为论点贯穿全篇,列举论据后都能紧扣论点议例,使论点和论据形成了较紧密的关系,较好地避免了初学议论文写作时论证容易跑偏的错误。
再者,论述的思路较为严谨。从开篇对创新内涵的自我界定到对“创新就在我们身边”的分层论述,层层推进有条不紊,少有旁逸斜出。在分层论述过程中,先用庞凡的事例论述“创新”并非高不可及,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再借助课文《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论述即使是专家学者的创新也是源自于身边的日常生活现象,从而使论证思路清晰严谨。
不过,作为一篇议论文,本文还是有不足的。倒数第二段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叙述偏离论点,而且叙述性较强,冲淡了议论的逻辑性。(选自新知文化)

获奖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创新就在我们身边(李青杨)
看那天边燃起的夕阳用热烈的红为青砖绿瓦镀上金边,我挥动笔尖,为一纸水墨添上点点华彩。抛开时间洪流中的按图索骥,这古老的渔村正以崭新的姿态说着——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题记
“最喜欢的事便是去金山嘴渔村写生了。”
小时候,初学水墨画的我曾如此拉着奶奶的衣角说道。奶奶不语,一双深邃的眸将目光撒向那片星罗棋布的矮房子。我也紧追着那视线,打量起这好似丹青水墨的世界前田阳菜,无论这灰墙,这土路,还是这升起炊烟的远方。我满以为奶奶在欢欣陶醉,却不想在侧身的一瞬,看到的却是溢满双眸的落寞与哀伤。海风将那声轻轻的呢喃吹入我耳中——“唉……我伴了你的年数我都数不清了……只是再过不久,你也再没有吸引他们的新意了吧……”风又刮了起来,卷起渔村的命运,似乎下一瞬便再不见踪影。
但让我惊讶而又欣喜的是,海风未曾停下,渔村的生命脉搏在日复一日的潮起潮落中安危跳动着,将创新的血液送入每一寸角落。
如今,我从自行车上跳下,沿着石子与贝壳砌成的小路缓缓走下,放眼望去,一片令人振奋的新意为之展开。在茶馆的屋檐下歇息,一朵含苞的莲花跃入我的视线,寻着那亭亭净植的枝叶望去,原来这青灰的墙壁上早已开满了粉莲。再靠近点,仿佛亦能闻到阵阵清香,又好像看到那成片的叶儿在风中轻轻摇曳。不用说,这一切都是茶馆年轻女主人的杰作。
忽地,一丝熟悉的香甜钻入鼻腔。“海棠糕!”就像在记忆的河流中掷下一块石子,我的回忆似涟漪般涌起,扩散开去。同样的巷子中,我曾与奶奶吃着糕,说着笑一同走过,而此时这不变的香甜,正将我久远的快乐唤起。走到卖糕的店铺,却不见从前就地堆起的小油锅,一家绿植环抱中的小牌坊正以舒缓的音乐声唤着来来往往的游人。买糕时,一声爽朗的“hello”引我回头,原来是一对金发的外国女学生正邀请我与她们一同“自拍”。
在镜头下,我情不自禁地展露欢颜,太阳正西沉,微风扬起的衣袂并着沸腾的内心与那夕阳同温。
坐在青石板上,我扬起笔,转动笔尖,在一纸的茵蒀水墨上添出点点明丽的色彩。那是荷花的红,甜糕的黄,贝壳小路的白,更是那小渔村在一代年轻人手中,因创新焕发的鲜红脉搏。此时此刻,那三色古香亦能层林尽染,亦能生机勃发。
大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历史的页眉页脚间按图索骥,但且看这溢满创意色彩的渔村,我们又何尝不能看到创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又为何不伸展拳脚,打造身边的创新呢?
我们活在当下,我们亦活在创新之中,我会自豪地伸出手,告诉这创新的世界——我来了!

获奖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在创新这条路上,我在原地踏步,遥望远处的名人渐行渐远,感叹着自己只是个普通人,与创新搭不着一星半点的关系。
到了初三,母亲为我报了一个物理补习班。第一次是母亲带我去的,此后母亲便让我一个人来上课。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之后,我就照着第一次的路,绕了大半个小区,找到了老师家。
这天,母亲说:“你同学小张也参加了这个补习班曹操与蔡文姬,以后你俩就一起去吧。”有同学可以和我结伴去上课,这可让我欣喜不已,欣然允之邱如白。
又是一个周末,我和小张一起走在上课的途中,她问了我几个关于老师的问题,我一概不知。她无奈了,只好问了我一句:“老师姓什么?”我便是如此回答:“我母亲没有告诉我。”她看了我一眼:“你妈不告诉你,那你怎么不去问呢?”我却答不上来。
如此又是过了两三周,小张又问我:“为什么每次不从小区里面走,要从小区外面绕着走呀,我看小区后门不是开着么?”我反倒是愣了:“还可以从里面走啊,我没尝试过。”她没好气地拉着我从后门进入:“你怎么连这点创新精神也没有啊,从里面走,若是成功了,可以节省一大笔时间呢。”
我对她说:“还是从外面走吧,我看里面好像不通啊,应该没法到老师家的……”
话音未落她已拉着我进了小区。我一边跟着她走,一边心中犹豫。这陌生的环境让我不知所措。
她带我走过一扇扇小门,绕过几个弯,我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看着那熟悉的大楼,拉着她手直叫:“找到了,你居然找到了!”她看了看手表说:“你看看,这才用了5分钟,要是像你原来那样绕着小区走,还要10多分钟呢!
我尝到了“创新”的甜头,自动提出换几条路试试,又是节省了几分钟。
其实,创新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只是在踏出那一步前,犹豫了,最后放弃了,遵循着前人所探索的路,墨守成规。而那些成功人士,是在那条陌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不止,成就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46亿年物语。
面对任何事情,无论是小是大,都要有创新的精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面对未知事物的时候要努力探索,毫不退缩,也许我们原本眼中高高在上的成功,距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呢!
【老师观点】
写好“创新就在我们身边”这个题目,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选取并确定一个小、巧的角度。第一篇聚焦古老的渔村,按认识的变化“喜欢——失望——惊讶欣喜”组织材料,展现创新给古老渔村注入的活力,由此引出自己的感悟。第二篇选取“走路”这件小事,因为习惯而绕远,在同学的启发下,尝试“找捷径”,获得成功,由事及理,揭示主旨。
文章所叙之事,我们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类似于文中的事情,就是“创新”,可谓比比皆是。让同学上台讲题的翻转课堂,让同学当一天班主任的体验式学习,微信布置检查寒假作业……关键是要通过叙写这样的事,表达出自己独有的能给人启迪的感悟。只有这样,作文才会有思想,有深度。

原题回放
有一种神奇让我着迷
写作指导
题目“有一种神奇让我着迷”是个句子,是句子中的兼语句。关键词语有:“神奇”“让”“着迷”。“神奇”即神妙奇特,不同于平凡普通。生活里,自然界,书籍中,神奇的事物很多。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对诸多“神奇”进行了形象的展示:“口技”是神奇,“核舟”是神奇,“山市”是神奇……生活里,更是数不胜数:悬崖上的一棵树,被钉住却存活十几年的壁虎,将铁丝融进体内的大树……“一种”对“神奇”进行限制,即只能写一种李九鸣。“有”,表存在。“有一种神奇”是句子的主语,也是写作的对象,含有肯定意味。“着迷”,是个动词,指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表入迷程度深。“着迷”往往有一个时间过程,是一个对人或事物认识由浅入深、由知之少到知之多、由被吸引到沉迷的过程。“让”表明“神奇”是造成“着迷”的原因。“我”,要求用第一人称叙述,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甚至是拟人化的物。
这个题目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的开放性,它不但充分解放了同学们的思想,扩大了同学们思维的空间,而且激发同学们写作的激情冲动,让同学们能写出好文章。
《旅鼠之谜》一文,旅鼠有着超强的繁殖能力,还有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死亡大迁移”的行动,至今存在于旅鼠身上的许多谜团仍然没有得到解答,怎能不让人感到“神奇”呢?《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文中的“胡杨”就是一种神奇的植物。人们夸赞胡杨巨大的生命力是“三个一千年”,即活着一千年不死法布尔的资料,死了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沿着这个思路,同学们不难发现原来大自然的“神奇”一直在我们身边。一次旅行,一个偶然,都有可能让我们见到大自然“神奇”的动物、植物以及景物,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所带来的那份震撼,一定会让我们着迷、难忘。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为了突出“神奇”,去刻意寻找奇事、怪事来写,写好这篇作文还是要回归生命的本真,用一双慧眼到平凡生活中去发现,用一颗慧心从司空见惯中去体验,写好生活中的小事、琐事。
“神奇”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比如,一位强势的班主任在面对顽劣的学生教育无效时竟会流下伤心的泪水,而就在同学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深深伤害了老师的时候,老师却又准时地出现在课堂上,没有一句苛责,没有一丝怨言,依然用她的敬业关爱着学生,用她的温暖陪伴着学生。比如,一位爱玩,爱旅游,爱和朋友k歌的父亲,为了毕业班的孩子可以变得居家,不再k歌而是陪读至深夜。
又或者帝锦电视剧,“神奇”还可以是一种成长。在最无助的时候,从未想过放弃;在被朋友背叛的时候,从未想过计较;在获得成功的时候,从未想过就此停止。就像孙燕姿有首歌就叫“神奇”,里面有句歌词叫“经历了悲喜好神奇”。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题目中还有一个中心语“让我着迷”,这是事件的结果。所以我们在选择有关“神奇”的材料的时候,要具有积极的审美倾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将材料中最富有表现力、最能突出中心主旨的那部分尽量具体形象地表述出来,而且要或用描写或用抒情表现出“我”的迷恋、沉醉和向往。我们还要把“着迷”和“创新”联系起来,创新往往缘于着迷。着迷,就是想弄清“神奇”的原因,找到真相。创新,就是在探索真相的过程中产生的。可以说,创新是着迷的一种必然结果。
因为“着迷”有一个过程,在结构上,必须有曲折、有波澜、有过程。要像曹文轩说的,“要会折腾”。可以横向平铺地组织,列举出各种“神奇”的现象或事情,突出认知的局限性和打破成见的重要性,突出自己一步步的精神成长和收获;也可以纵向深入,前后对比,先抑后扬,一波三折,冲突强烈,这样文章才会好看。

优秀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有一种神奇让我着迷(张若云)
有这样一种神奇让我着迷……
春暖花开之时,坐在多年前就存在的饭店里,看着店主熟悉的容颜,品尝着味道依旧独一无二的美食,恍惚间仿佛从未离开过这里。夏天,走在陌生的小镇上,热浪滚滚,阳光透过树荫,斑驳灿烂了一地,仿佛随着蝉鸣在轻轻颤抖。如果同和善的当地人打招呼,他们就会请我喝清冽甘甜的泉水,一直凉快到心底,如归故乡。秋雨连绵的季节,漫步在山间小道,不用看什么景点,一整个下午看着远处的云朵变幻,有了和这个季节一样湿漉漉的心情,那是许久都不曾有过的平静恬淡。冬天,坐着火车穿过漆黑的夜晚,伴随着隆隆的声音和远处小镇上缓慢后退的灯火,从雾气蒙蒙的车窗玻璃看出去,孤独的站台上,寂寞的列车员身上洒满昏黄的灯光,缓慢地做着放行的手势,我的心里忽然暖意阵阵……这些微小的风景总是让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一点点沁入我的内心。
我曾读到过这么一句话:美食和风景,可以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伤和迷惘。风景的意义正是如此,魏哲鸣美食则其次,因为在旅行中遇到不同的人,欣赏不同的风景,是一种在想象之外的环境里慢慢去改变自己的世界观,改变自己心中真正觉得重要的东西的方式。
有些人认为旅行其实没什么值得看的,风景千篇一律,而所谓的旅游胜地到如今早已变了味。但其实只要用心去体会,停下来耐心地等一等,你就会发现那些大大小小的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在身旁。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微小而又美好的风景会让人感到眼前一亮。冬末春初的时候,花坛里有一朵小花开了,在初融的冰雪里,在早春的阳光下,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它是那么地不起眼,每片花瓣都是白色的,甚至因为微风的吹拂而轻轻颤抖着。但如果停下来仔细欣赏,你会发现它是多么地美,惊叹的同时也会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
曾经我也是这么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却在一次次和“风景”不期而遇中改变,而我自己并未意识到。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在听我谈及这些细微的发现,她扑闪着双眸说十分羡慕我,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么平凡的我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让他人羡慕的人。
这是件多么神奇的事啊,当我遇到这些美好的风景时,我也被它们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它赋予了我更多的经历与体悟。世界上有很多事物,细小而琐碎,却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支撑我们跨过许多道坎,成为我们咬牙坚持下去的理由。
这种神奇我至今仍未完全明白,但它却令我着迷,让我渐渐不再迷惘地在昨日徘徊,就算前路依旧模糊,也会毫不犹豫地向着远方走去。
【精彩点评】
漫漫人生路,我们总会与神奇不期而遇。走过春、夏、秋、冬,走过城市,走过乡村,当我们抬起头,睁开眼,总有各式各样截然不同的风景在沿途等着我们,这何尝不是一种神奇?而当这些风景进入眼帘之后,让我们感受到世界如此美好的同时居然还能触动我们的心弦,感染我们的心境,改变我们的认知,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神奇吗?可惜,这种神奇却总被我们当作平凡。
小作者凭借一双慧眼,怀揣一颗透明纯粹的心去感受沿途风景带来的美丽与美好。当她看到花坛里那株不起眼的小花在春寒料峭时傲然绽放,在冰雪世界中显得如此娇弱,却白得如此绚烂的时候,她看到了勇者的坚强,理解了锲而不舍地面对人生磨难的真谛。当她与一个孩子聊天时才发现,正是来源于生活中的这些平凡的风景使她在潜移默化中有了更多更深刻的对生活的认识、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追寻,使她成为了一个让人羡慕的人,这不也是一种神奇吗?这种神奇怎能不让人着迷呢?
小作者以独特的视野、细腻的笔触将生活中的“平凡”之景娓娓道来,将“平凡风景”的神奇之处有层次、有变化地展现于我们眼前,这是小作者的高明之处。不过文章在结构布局上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如果能将生活中的风景带给“我”的思考和启迪的部分再多些笔墨,着重突出给“我”的感受和震撼,对文章的结构和中心都会大有裨益。(选自新知文化)

获奖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有一种神奇让我着迷
沿着时间的扉页追随历史的痕迹,长歌当啸,驼铃阵阵,思绪在茫茫的时空中穿梭,远古的时空回荡着我沉重的叹息,我终究是对你着了迷———秦文化。
我叹息,叹息曾举旌旗一扫天下的秦王朝,仅仅度过十八年的短暂春秋;我叹息,叹息这短暂的十八年却斩断了通古连今的纽带——那诸子百家灿烂的思想文化。走向历史的黑暗,我窥见了民族的阴暗,窥见了水深火热中的苦难百姓,窥见了历史的长河终究将这繁盛的王朝而吞噬。我还窥见,在熊熊烈火和岑岑黄土下燃烧和掩埋的,是秦文化的精髓,那时代的辉煌。那让我着迷的美丽与神奇。
十八年的历史,十八年的血泪,昭示着秦文化的沧桑……
忘不了灿若星汉的诸子百家,他们或犀利率直,或豁达宽容,或幽默风趣……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但他们都在那个动乱的时代下展现属于自己的风采,他们的思想像一颗颗枝蔓,舒展了枝叶,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含苞欲放。
可命运·是不由人操控的,丞相李斯笑了。他残酷的举起了“剪刀”:儒生们谈论诗书,以古非今,会削弱秦朝的统治,应当将它们统统烧掉。于是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他们充当了冷漠的“园丁”,将生机勃勃的枝蔓连根拔起,投进了熊熊烈火之中,让他们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我深深着迷的秦文化没落了,如同霜打过的茄子,低下沉重的头颅。思想被钳制的秦文化,面目早已全非,辉煌不复存在。
熊熊燃烧的烈火早已熄灭,层层黄土下的生灵早已沉淀在秦文化的长河里。典籍燃尽,儒生被坑·,曾经灿烂的秦文化已变换成一副斑驳的面孔,这棵被连根拔起的枝蔓,只能躲在历史的角落里,在绵延的时间里,望着身上被火烧,被刀剪的疤痕,无声的哭泣。这种无言的神奇终究没落,我仍不愿放手。
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无力铲除历史的车轮在时间的长路上碾出的车痕凹凸,只能沿着时光的扉页去追求往昔的足迹,去感悟时代的悲哀,文化的沧桑。
秦文化如一缕轻烟,飘散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梦碎人醒,眼前只剩下了古都咸阳的空寂和荒凉,只剩下大漠的孤独与萧瑟。我无法回到过去,去触摸秦文化斑驳的面孔,我只能站在繁盛的古都,去一边又一遍寻找秦文化留下的残痕片语。终究,还是着迷于此,不肯离去啊!
一出“焚书坑儒”的惨剧沉寂在历史中,唯有秦文化斑驳的面孔还清晰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禁锢的思想没落了秦文化,我多愿历史回倒,惨剧不再上演。
然而,时间的长河从来就不会逆转。
那,便只能不重蹈覆辙。
新一代的我们,便将以万里河山为纸,无尽年华为墨,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书写自己的自由篇章!
或许,这便是秦文化让我着迷的原因吧!
花开花落,月缺月圆,仍有一种神奇让我深深着迷。

获奖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有一种神奇让我着迷(金璐)
神奇让我着迷,更让我改变。
——题记
夏日的光把空气灼烧得有些扭曲,闷热的气流在这片篮球场上四处游离,就连周围的树也被闷得有些抬不起头来。可我却神采奕奕,坚定的眼神附着在篮筐之上,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是的,这个夏天,时间只属于我的兴趣——篮球。
小学的懵懵懂懂,让我的生活陷入黑与白之间,对于那时,我竟没有了丝毫的记忆,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可现在的我却大径不同:我找到了一个可以向往的目标,让我可以用尽全力去拼搏,用尽满腔热血去挥洒青春的汗水,为之奉献我的时间与精力,而不记生命的流逝。那便只是一种场篮球就足矣,因为这其中的神奇让我深深地着迷而不可拔,因为它让我做到了许多。
记得自己过去的不堪一击,一点点小小的挫折都能将我击溃,更不用说试着去掀翻困难的压迫了。但这一次,为了篮球,我选择了去对抗一路上的阻碍。还记得刚开始接触篮球时,父母几乎是持着反对的心态来对待这件事的,我出奇的没有选择退让,而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母亲,对于我打篮球这事,给我好几天冷眼色看。但我硬是顶着压力坚持了下去,我用自己无声的行为表示着我真实的想法。慢慢的,父母被我对篮球的认真所征服,也就不再出言阻止。那时自己就明白其实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没有什么事是坚持不下去的,只要有心即可!
在那个夏天,顶着烈日在篮球场上累的半死不活几乎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回到家后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要化成一滩泥了,可我的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因为我不仅能感受到自己篮球技艺的娴熟,而且自己性格的改变更为明显。要知道以前的自己懒散惯了,宁愿待在家里饿一天,都不愿踏出大门一步。但是现在一想到篮球便有着冲出家门的冲动,自己宁愿与一颗篮球为伴一天,也不愿对着电子银幕一秒。因此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更愿意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磨砺,懒惰的习性也悄然随风流逝。
但最让我着迷,也是篮球所蕴含最神奇的,还数其中的团队合作。篮球的合作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了如何与朋友合作,如何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使我一改之前‘世界以我为中心’的想法,放下内心的高傲,谦逊的做人,更加积极地参与团体活动。
就这样我以为我的篮球之道会一直风平浪顺,直到有一次的月考失误。这让父母有些不愉,毕竟之前的我如此坚持于篮球,而现在成绩却下滑。因此自己度过了一段黑暗时期:老师谈话,父母反对,同学的嘲笑与不理解。但这都没有让我的篮球之心动摇半分,更没有熄灭我对于篮球的热情。我想要告诉别人:我的失败不需要找任何的理由,也不是因为篮球闯进了我的生活。只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我还能够压榨自己的潜能。于是我对于篮球的执著让我更加的勤奋,我在学习与篮球上皆付出了双倍的努力。我要证明我自己,证明我的选择是没有错的,用结果反击那些质疑的声音!在将篮球与学习制衡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克制,克制我那躁动不安的心,只专注于眼前的学习;学会了释放,释放我自己对于篮球的热情以及学习的压力;学会了完善,完善自身的漏洞与不足……通过篮球我在一点一滴地学习这个世界。
而后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有朝一日控制自己,就连我的父母也在惊讶着自己的孩子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有时会有人问我:“你怎么有这么大的变化?”我会很认真地回答他:“因为篮球改变了我对自己的态度,改变了我追求事物时的决心,更让我明白自己应该为自己而活着!”是的,这便是篮球的神奇之处——亦是它深深折服我的原因。
【老师观点】
第一篇作文着眼于历史,聚焦秦文化,从叹息流星般灿烂和短暂的秦王朝入笔,反思焚书坑儒造成秦文化的没落的历史教训,想到我们不应“重蹈覆辙”,揭示“着迷”的缘由。 第二篇先点出篮球“让我着迷”,然后具体描述篮球的种种“神奇”,及对“我”的改变,点明主旨。两篇文章,入迷的过程都写得一波三折、生动具体。
写好这个作文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怎样的“神奇”,二是“着迷”的过程。

原题回放
遇见另一个自己
写作指导
对于初中生而言,作文要学会写自己,写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深度思维,这一点非常重要。
“遇见另一个自己”这一文题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思考。
首先,另一个自己当是不同于一般情况下那个为人熟悉的自己,甚至是不同于先前自我认知的那个自己。那么,我们必须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另一个自己”是怎样的?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在学校是好娃乖女,但在家里则是皇上皇后,截然不同,甚至其表现令人吃惊。也就是说,不同的场合人的表现是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是戴着面具的舞者。但这并不是要你言不由衷地对“公众”的自己作简单的否定,因为写作应该真实地再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包括对自我的认识。而且,这个自己可以是与先前的自己相反的优势表现,如自信、聪慧、勇敢等等,也可以是一种负面的东西,比如说怯懦、骄傲、鲁莽等等。当然这些特点必须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显示出来,而非概念化地陈述。
其次,当我们完成了上述内容的思考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另一个自己具有哪些特质,而把这些特质与之前的自我特点融合在一起,正是文章应该着重体现的内容。
最后,两个自我在客观上本就是一体的,这种情况下的“遇见”就包含了矛盾、冲突,当然这并不一定是绝对的非此即彼,两者之间也可以是一种协作、互补的关系,最终解决问题,也就是自我思想的提升,文章的主旨立意也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其实,这样的一种对人的思考,在我们的教材中是有很多优秀范例的,如果作一些回顾,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本中都有着“遇见另一个自己”的素材。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先前的那个暗笑父亲迂的自己,写作此文时那个含着泪光、想着父亲背影的自己,就是两个自我的交织、冲突而最终后者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是一种对人生认识的提升。林海音女士的《窃读记》中的自我的心灵解读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的脉络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我与另一个自我的相遇,既是一种内在的必然,又是由于外在的诱因,最终将作者的情感体验、思维过程充分地展现于读者面前。牛汉先生创作的《滹沱河和我》更为巧妙地将自我的双重性和一致性表达了出来,借助滹沱河表现了自我的一种认识的提升,也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颖的“遇见另一个自己”的思考路径。
以上几例名家之作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范本,如果我们细作思量,可为我们提供更多创作思路的课文是非常多的,而且并不仅仅局限于白话文作品。
由此可见,阅读积累对于写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于生活、生命的思考。
要特别注意“遇见”,这是个关键词,是题眼。遇,是相遇,是无意中碰在一起;见,是在相遇基础上的一种用大脑和灵魂透过现象对本质的发现、对真相的洞察。“遇见”是感性和理想的碰撞,即要求通过“遇”写出“见”,表达出人生的感悟或理性的思考王茜华老公。

优秀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遇见另一个自己(王艺佳)
妈妈常说我爱撒娇异世血神,从小就这样,到现在也改不了。
小时候的记忆早已模糊了,只是妈妈常常带笑地数落我,“你呀,总爱缩在妈妈的怀抱里,胖乎乎的小手抓着我不放,所以连走路都比别的孩子晚!”话是这样说,可看着妈妈的表情,我就知道,她定是喜欢我撒娇的,想必这是小孩子惯用的招数,也是大人宠溺的享受吧,我就这样依恋着妈妈的怀抱。
很快地,小小的我长大了,要上学了。
崭新的大门上还留有些许油漆的味道,我背着书包好奇地望着那一幢幢看起来深不可测的大楼,迟疑地把脚步前前后后地挪移着,转头寻找妈妈。妈妈就在我身后不远处,不断地朝我挥手,示意我随着其他孩子一起进去。我想像平时一般向她撒撒娇,希望她可以笑着走过来拉起我的手,陪着我一起进入校园,可是她没有。空气中缥缈的油漆味依然荡漾着,我踟躇着不肯往前走,等待着妈妈的妥协。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身旁不断有和我同龄的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校门,只是始终没有妈妈的脚步声靠近我。我知道,这一次的撒娇不会再换来妈妈宠溺的爱抚了。
第一次,我和妈妈失去了对撒娇的共识。
校园生活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这里充满了竞争。争强好胜的性格让我急不可耐地想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学霸”。写字台上笔筒里插满了五彩斑斓的笔,抽屉里的练习本多得都塞不进去了,整理箱早已盖不住各类学习用品,我沉浸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成为老师口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伙伴,不断地收藏着各色各样的“好”、“优”、“棒”等等评价,将它们粘贴在我的珍藏本上,然后向妈妈炫耀一番。妈妈总是像以前一样,亲昵地搂着我,我又回到了儿时撒娇的模样。
日子快速地流过,我就读的班级教室已坐落在了小学校园的河对岸,门口已然挂上了六年级的门牌,我开始了崭新的初中生活。
刚入小学那天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面对陌生的中学校园,我又一次想向妈妈撒娇,寻找那熟悉的怀抱的庇护。然而,我清楚地知道,这一次妈妈依然不会出现在我的身旁。突然,一张报名表发到了我的手中,是竞选大队委员的报名表,一股难言的兴奋猛地涌上心头,心中又有了久违的悸动。看着周围的同学,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校园和家庭,但是我们都有着一样的跃跃欲试。是啊,因为我们本就有着相同的青春年华!我毅然在报名表上洋洋洒洒地签下自己的大名,带着一丝激动交给了老师。
妈妈知道了我要竞选大队委员,高兴地搂着我的肩膀,告诉我,参与竞选,自己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有参与竞选的同学一定都是非常优秀的,也正因如此,才更值得去拼搏一把。
很快就到了竞选那天。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拿着有些皱褶的稿子,坐在大厅的最前排。一颗颗细密的汗珠缓缓流下,我边擦拭着汗水,边反复默背着稿子,心跳愈加明显。随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结束,我愈发感受到同学们的优秀,越来越觉得自己是那么微不足道,那么渺小,那么没有自信。我再一次想到妈妈的怀抱,想象着向妈妈撒娇的温暖。但是,这样的撒娇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妈妈的怀抱早已不是供我撒娇的温床,相反的,她鼓励着我勇敢前行,用自己的努力追求成功,认识到比成功更为重要的是自信和拼搏!
在妈妈的怀抱中,我早已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主持人清脆的嗓音报到了我的名字,我一步步走上台阶,走上舞台。是的,选择了就没有退路,就只有勇敢地走下去。“你可以的!”一个声音在心中呐喊,这是我的声音,也是妈妈的话语。滚瓜烂熟的台词铸就了上台的流利发挥,高亢激昂的小提琴声竟是从未有过的好听……
每一个人都有另一个自己,当我们遇见他时,请紧紧地拥抱住他。
【精彩点评】
本文所写的事件并没有特别吸引读者之处,“入学”、“竞选”是中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内容,很多学生会在作文选材时将这一类材料定义为“老套”。
其实,一篇习作的优秀与否并不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新颖程度,而是取决于我们对所叙述内容的取舍、安排和思考。
本文的作者将我与妈妈之间的情感、妈妈的鼓励、我的精神成长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文题“遇见另一个自己”不仅有了一个扎实的落脚点,而且有了较为丰富的内涵。文章自然流畅地写了自己从儿时的撒娇、妈妈的宠溺,到上小学后的努力、妈妈的爱抚,直至进入初中后的困惑、妈妈的鼓励,将作者自己的成长历程真实地呈现了出来。在这样的叙写过程中,妈妈的怀抱始终贯穿其中,而孩子对撒娇、对妈妈的认识也在逐步地发生着变化。直至文末,作者对于自我的认识有了实质上的提升,也就是那两句文字,“在妈妈的怀抱中,我早已遇见了另一个自己”和“每一个人都有另一个自己,当我们遇见他时,请紧紧地拥抱住他”。
写作往往是因为情感和思想表达的需要,一篇优秀的习作当表现出作者对于生活的深入思考。本文虽然没有非常绮丽的语言,但是在平实中绽露了作者的思维火花。也许这样的思考尚显稚嫩,但已非常可贵。

获奖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遇见另一个自己(廖嘉扬)
懂得珍惜,才不会失去。
——题记
安静的夜晚,小城像一个睡熟的孩子,乖巧得不像话。14岁的她坐在床边,任由月光推开窗,倾泻下来,洒下一片银白。
那场对话依稀回荡在耳边……
“扬扬,吃饭了。”她的妈妈叫她,眼中带着笑意。
“嗯。”回应几乎是从她嗓子里逼出来的,声若蚊蝇,但手中的书页仍在不断翻动。
“咚,咚……”轻柔的几声敲门,她的妈妈进来了,“先吃了饭再看吧,休息一会儿。”声音依然温润。
“知道了,我饿了会去吃的。你先出去,好吵。”她提高了声音,最后的两个字尤为刺耳。
妈妈轻轻退了出去,什么也没说,只是脸上掩不住的失落。
唉,在家时父母啰唆,在学校老师唠叨,有时候同学还开一些过分的玩笑……真没劲。她说。迷迷糊糊间,她感觉自己似乎被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和这里一模一样的地方。
第二天,她和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吃早餐,上学,开始一天的生活。她觉得有点不对劲,而后感到一阵寒颤。好像,少了什么。早上叫醒她的是嚣张的闹铃,而不是妈妈“要迟到了,早餐凉了”的催促;吃早餐时没有爸爸“小心,别烫着”的提醒;出门时也没有他们“过马路小心点儿”“放学先回家”的叮嘱。到了学校,同学们还是互相打招呼,却不会再和变戏法一样把她丢失的文具“变”出来;老师也没有再在课前强调纪律,重复“不要在走廊乱跑”。
这些不是她以前最不喜欢的吗?怎么现在没了,自己反而更烦躁了呢?她想不通,心中有些惶恐。
总算等到放学,她急忙回家。
“我回来了。”一进家门,她就开始喊,然而,除了一个冷冷的单音节词“嗯”,她没有听到平日里父母会说的“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上课听懂了吗?”这些话。
一阵前所未有的恐慌从她心底蔓延开来,她有一种坠入了恐怖的冰窟,自己被困其中,暗无天日的感觉。炽热的阳光照在她身上,却无比冰冷。
下午,她坐在教室里,越想越觉害怕,眼泪终是控制不住,涌了出来。她伏在桌子上,同桌问:“怎么了?”
“我……没……没事……”她抽噎着,更加激动,甚至声音都开始发抖。可同桌听到她的回答后,不再说什么,只静静地坐在一旁。没有和以前一样刨根问底,逼着她把事情都倾倒出来,又摆出鬼脸逗她笑。那时,她有一种心事被窥见的羞愤,却没注意到,自己的烦闷就这样被挖走了大半。
她曾以为父母总把自己当成还不能自理的三岁小孩;认为老师太麻烦,总是不停地重复说着同一件事情;认为同学太闲,总有做不完的无用功。可现在想想,父母只是时刻挂念着自己的孩子,总觉得为孩子做得不够多,才会一遍又一遍地唠叨;老师担心我们的安全,所以不停重复着,强调着注意事项;同学只有把你当成真正的朋友时,才会花时间和自己相处,把自己最随意、柔软的一面展现给对方。
他们一直在关心自己,只是在于你会不会发现,什么时候发现罢了。
这一天似乎很漫长,长到她想明白了那么多,读懂了那么多……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帘子,她睁开眼,看到了妈妈的脸。
“起床了!赶紧去洗漱,早餐要凉了。”语气很是亲切。
“嗯……”她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恍然回过神,那些……都是梦?那个“我”,一定很痛苦。她想。
“路上小心!”出门前,她的父亲喊。
“嗯,知道了。我出门了,再见!”她第一次这样回应父母的叮嘱。
一出家门,一双手蒙住她的眼睛。“早上好!”是同桌的声音。
“要迟到啦!”她笑着拿下同桌的手。两人闹着,欢笑着。
一阵风轻轻拂过,树枝亲密地低语。天高云淡,阳光灿烂。

获奖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遇见另一个自己(袁静怡)
我这在山中已经很久了。作为一口潭,本应连着一条四季欢唱的小溪,有浣衣的姑娘朝来暮往,到了春天,还有五彩缤纷的花瓣浮在水面上……啊,多么令我神往!
然而,这只是我的梦想。小溪是有的,可是它太文静,终年难以扑腾起欢愉的浪花;至于花和姑娘,纯属妄想。我的全部家当,是百十条蝌蚪大小的鱼在一眼见底的浅水中游动;潭周小竹林偶尔掉落的朽叶,浮着便沉入水底;粗莽的樵夫们有时会在竹林中小憩,为我送来人间的消息。
我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了解这个世界,乱世或盛世。最近几百年是李家天下,听得最多的是高祖次子弑兄夺权,武家女儿登上王位,备受宠爱的杨姓妃子被害于乱世云云。这些和我都没什么关系,我只要静静地在这山中存在着就好。
前些日子,我听说柳河东被贬永州。他们说,这是位名动京师的才俊,惜与朝廷政见不合。但是,于我而言,这位新的永州司马与历任又有何区别呢?我随即意识到,这也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我在这幽闭的小小空间内,享受着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润泽,溪水流进,潭水流出,鱼儿在我怀里游弋,潭底巨石永恒不动,给予我安宁。我喜欢这种生活。
那一天,我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我听到竹子被砍断,随即倒下的窸窣声。初,我以为是某位新进山的樵夫在开路;可是这阵小心翼翼、不疾不徐的脚步,不是一个樵夫该有的。樵夫的脚步总是风风火火,因为他们必须在被满筐的木柴压垮之前赶到雇主处。此时的脚步声,似乎来自几位身着长袍的书生,唯恐袍角被带刺的灌木勾住。樵夫们是不会有这种顾虑的,为了劳作方便,他们总是上身束紧,穿着由麻布制成的裤子,裤脚肥大,踝部扎紧。
脚步声越来越近了。一阵野风从潭面上路过,我乘机氤氲出一片水雾,在半空中观察着来人。那是六个男子,其中一身形高大者,举止文雅,被同行者唤作“子厚”——原来他就是永州司马。
水雾升到了岸上。我想,这个“柳河东”或是“柳子厚”一定会对一片围绕着他的水汽感到奇怪。他的面容和我见过的任何一个樵夫都不同,他的朋友们也是。他的额头很高,很宽阔,鼻梁挺拔,嘴唇有些薄,像是樵夫口中描述的胡人的样子。过去他一定是位俊朗的男子。如今,也许是被贬后的抑郁生活使他消沉了一些时日,他的眼眶深深地陷下去。
他在岸边石岩上端坐下来,五位同伴默契地走远。他就这样坐着,一动不动,痴痴望着我,望着我怀里的游鱼,像是羡慕,又像是惋惜,像是欣喜,又像是悲戚……他的心思,从他的心底,经由眼睛,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想得太多依然是文人的通病,他的眼神,深得像一座潭,终于露出了怜悯……
怜悯什么呢?是因为我不能自由奔泻,只能被囚禁于这方石洼中吗?我几乎不能动弹,这并不假,可这并不能证明我就不是自由身了。能跑,能跳,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你看那风风火火的樵夫,他们就是自由人了么?
他坐在潭边看我,我也在看他。这位永州司马,何尝不是人间的一座小石潭呢?
他紧锁的眉头下,是否连着他斗折蛇行的生命源头?
他宽阔的胸膛里,是否游弋着他心中的鱼鸟虫虾?
他坚硬的骨骼中,是否盛放着他同样清澈的骨髓?
……
——这时,我突然看见了另一个自己:一个被抛弃在促狭圈子里的美好生命,清冽无比,无人问津。只是,与他眼中的那个自己相遇,我终究是不快乐了,我叹出一口气,化作一阵清风,拂在了他的脸上。
他大概是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于是起身,裹紧衣衫,率众离去。
从此以后,来探访我的游人越来越多。溪水边有了唱着歌儿漂洗衣裳的姑娘。到了春天,五彩缤纷的花瓣浮在潭面上。细听,还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的谁的吟咏……
这些曾令我神往的景象,如今只道是寻常。
【老师观点】
两篇获奖作文,应该说各有千秋。第一篇从现实中的“我”入笔,通过对话,展现了一位在家烦躁不安的少女形象。然后,描绘梦境中向往的生活和感受,却陷入恐慌,更加的烦躁。一梦醒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白了原因,想清了道理,心情和行为都发生了可喜的改变,表达主旨。第二篇对小石潭拟人化,形象地再现柳宗元发现小石潭、触景生情的经过,以潭观人、思人,从柳宗元眼中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两篇文章,都构思巧妙。
发现并遇见另一个自己,本身就蕴含着不寻常的意味,只有善于反思的人,才能如此。而反思,正是创新一个重要的元素。
“另一个”,是指不同于通常情况下的自己。“遇见”,是偶然中的必然。如何设置偶然,十分关键,要匠心独运。如此,才能更好地展现由“遇”而“见”。

原题回放
我的创意天地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中规中矩的作文题,形式上是个偏正短语。
“创意”是“创”与“意”的完美融合市来光弘,这一关键词是值得深入咀嚼的。创,意谓创造、创新。这是新生事物的出现,这是对既有状态的改变,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建立在不断的创造与创新之上的。意,是人类的意识、观念、思维和智慧的统一。不甘于平庸才会努力创造风格,不满足于传统才会不断创造新奇,点燃思维的火花才能创造精彩,运用智慧的力量才能创造美好。我们可以认为,所有显性的“创”都是与隐性的“意”巧妙融为一体的。而且,往往的,“意”被他人发现的过程也正是“创”为人认可的过程。
这样看来,“创意”首先需要你对生活充满热情,并且把你的热情和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你会发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够发挥出你的“创意”,也就有了属于你自己的创意“天地”。“天地”首先是一个领域,它天然地为你提供了开展活动、发展自我的空间。在这一片“天地”里,你又应该有着自己的能动性,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才华实现你的“创意”为它带来属于你的个性的色彩。
生活是无限广阔的,“我的创意天地”自然也是无限广阔的。从衣食住行,到文化艺术;从日常生活,到科技创新,都可以是写作本文时选材的对象。当然,选材范围的广阔正为本文的个性化风采搭建了舞台,同学们正可以借此尽情泼洒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构思和创作的过程中,还有两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引起关注。
第一、“我”的角色定位。生活无限,个性无限,个人的“自我”身份也是在无限变化着的。面对父母,“我”是子女;面对老师,我是“学生”;面对书籍,“我”是读者;面对画板,“我”是小画家;面对编程软件,“我”是程序开发员……面对着不同的对象,面对着不同的世界,“我”的身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因而,“我”的情感体验,我的心理活动等也在不断地转化。即使是面对同样的对象同样的世界,随着时间的变化,“我”的身份与相伴相随的情感等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关注个性化的“自我”,重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有助于你更好地发现“我”是如何进行“创意”的过程,更好地展现这一片“我的创意天地”。将思维拓展一下,以“我”的口吻讲述他人的“创意天地”,以拟人化的物来倾诉“创意天地”,也很有意思。
第二、“我”的倾诉对象。纵观人类的各种语言表达,无论是显性的书面语写作或口语交流,还是内隐的心理活动,甚至是无声的身体语言,绝大多数或明或暗有着倾诉的对象。这对象可能是具体的我们身边的一个人(包括自己)或一群人,也可能是素不相识远在天边的某人或某人群;可能是具体的人物,也可能是抽象的人物;可能是某个特定的个体,也可能是广泛意义上的人群;这对象可能生活在现在,也可能存在于历史或未来,抑或存在于虚拟的世界中。甚至,我们倾诉的对象不局限于人类,还可以是其他的一切生命或者非生命的存在。从“我”出发,寻找属于自己的倾诉对象,或许,会让自己的作文变得更加情真意切,与众不同龅牙珍。
要注意的是,写作“我的创意天地”,本身就是一种创意。作文,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优秀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我的创意天地(沈芯怡)
生活是一样的,有了改变生活的创意,顿时精彩。
机会是一样的,有了把握机会的创意,顿时新颖。
创意在我的绘画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的创意天地,既不华贵,又不高科技,但我知道只要有了创意的思维,无论何时何地,生活都会变得丰富多彩。
我的创意天地仅是几支笔、一块画布与几管颜料。但我可以用它们绘出一幅幅画作。创意,带给了我出色的绘画效果。这一幅幅画作,正是我创意绘画生活的体现。
创意,点意外为亮色。
一次作画,画面是乌云密布的海滩景色。完稿后,我发现整体色调呈灰色,十分压抑。单调的海浪似乎凝固着,画面显得空荡荡的。整幅画仿佛少了些什么。我正努力思索着该如何修改,可是却想不出对策。
突然,一只皮球从我脚边滚过,我家的猫飞奔着冲向皮球,竟把我的画架打翻了!架在画架上的画倒在了地上,一块红色的颜料被蹭到了海浪间。我绝望地以为画被毁了。还差几步修改,这幅画就可以完成了啊!这下岂不是前功尽弃了么?可是,无巧不成书,我发现,这一块红色的颜料竟使原本灰色调的画面变得生动了,海浪也逼真了。这是由于暖色系的颜料与冷色系颜料搭配的结果。我灵机一动,将这块红色颜料改为了一个浮标。结果老师对这幅画大加赞赏,说这浮标是点睛之笔,可以让整幅画充实、生动起来,是创意之妙作。
面对意料之外的情况,我们常退缩甚至放弃。可谁曾想到,一个小小的创意举动竟会逆转现状,使这幅画大受好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糟糕或一帆风顺,但即使处于逆境,只要勇于突破不放弃,大胆创想求突破,就可以“点败笔为亮色”。
创意,化复杂为简单。
对于画池塘,为了表现出水波荡漾,我常常调和许多颜色画出很多笔,还得用小笔一笔笔勾勒。那天,我想先打个底稿直接不调颜料画上去,然后再细化。于是就直接不调和颜色用粗厚的颜料涂在画布上。结果发现,这种画法使颜料近看毛糙不均,可远看时,水面似乎真的荡漾起来了。原来,只需如此简单,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后来,我才知道,印象派画家莫奈,也曾用色块的方式画过《池塘》。
所以,面对问题,走常规路是一种方式,可也难免复杂。这时,一个小创意无意间便可带来出乎意料的简单。换个思路,发挥创意,就可以“化复杂为简单”。
我的创意天地,虽平凡,却创造不凡。
我的创意绘画生活,虽简易,却与众不同。
工具与素材是一样的,有了开拓思路的创意,顿时给生活抹上了一道别样的色彩!
【精彩点评】
很明显,这是一位喜欢画画,喜欢用创意涂抹美术天空的孩子。生活的体验,让小作者具备了写作本文的基础,使得本文颇有亮色,也颇为独特,当然,也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
从本文所选择的材料来看,与题目中的“创意”非常贴切。用自己的创意将意外产生的败笔转化为了点睛妙笔,甚至弥补了原本的不足,可称为“创意”。打破常规,勇敢实验,真的实现了突破,可称为“创意”。生活实践为本文提供了写作的源泉。可惜的是,忽视了对“天地”二字的把握,读者只能看到两次“创意”的过程和随之引发的小作者的思考,却看不到小作者用创意营造出的那片“天地”。
从全文的思路结构来看,起笔两句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接下来片断组合式的结构中规中矩,层次分明。可惜也有较为明显的缺陷。“创意,点意外为亮色”和“创意,化复杂为简单”,与首尾的议论缺乏严谨的逻辑联系,难免给读者以“穿靴戴帽”之感。两则材料的呈现前者较详而后者单薄,在结构上颇有厚此薄彼的嫌疑。语言运用较为流畅,不过也有个别需要斟酌之处。
立足“自我”的身份认知,梳理对“我的创意天地”的全面认识,作者可以弥补写作内容上的不足,进而对全文的思路结构重新进行运筹。寻找恰当的倾诉对象,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可以让本文更具个性化的青春风采。(选自新知文化)

获奖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我的创意天地(李银莹)
创意的笔尖轻轻转动,以此,装扮我最美的写作天地。
——题记
呷一口清茶,赏一株梅花,看一场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梦一次紫竹小筑悲欢离合。远离城市喧嚣后的片刻宁静,隐藏在人海潮流后的林荫小径。一曲琴音悠扬,一舞惊鸿摇曳,一泓秋水如镜,一缕炊烟婷袅,一座青石拱桥……
世间的一切,无须雕琢,都是最好的写作天地。
因为喜欢写作,所以从未放弃,愿以一支在众人面前渺小至极的笔来装点世界未来的美丽。不必要一成不变的古板抽象,不可要循规蹈矩的精彩文章,不愿要看别人眼光的苟且偷生。只想要,随本心而走,只需要,具有突破的勇气,创新的毅力。
立意·智
有智慧的立意,便为三点:深、新、趣。有了这三点,文章绝对出采。
立意之深是文章被青睐的要点之一。要将文章写得深刻,必先认真审题,要用心挖掘出题目背后隐藏的深意,深入挖掘人物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有力诠释文章主题。做完这些之后便可立意了。但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一定要深刻,发人深省,立足高远。
立意之新不是指翻新后的句子和词汇,也不能举别人用得老掉牙的事例。而是用独特的思想来思考如何立意,如何构思,要从不同角度探查。要一举超越平凡人的境界,直接做到“人人心中皆无出,唯我笔下任纵横”的地步。要做到这些的话,那就需要用心去写自己本心想写的东西,而不是刻意把文章往约定俗成的框中引,要决心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羡慕他人。
立意之趣不是指一味写引人发笑的句子,它指的是一种意境。若绘景可得景之趣,写人可得人之趣,状物可得物之趣,如此,便足够了。
布局·精
刚提立意,又谈布局。三段式的文章一直以来都是“古今经典”,可惜用得太多太杂却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意境——起,渡,尾。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高手如云各路争霸的现代作文社会中脱颖而出,如果没有完美的布局,文章便已经降了一个档次。
所以,不一样的我,新时代的我们,无须把自己逼到走不通的死胡同里,只有放手大胆去做,抛开一切杂念去想,才知道最后的结果。
那么,布局又该怎么布呢?
要讲究各类句子的搭配,比如骈散结合,这可以让句子显得充满韵味,有一种舒卷自如,长短自由,灵活诗意的感觉。如若能做到整中有散,便可语气舒缓;如若能做到散中有整,便可诗意灵动。如此一来,还怕文章不够出彩吗?
若你有足够的文学底蕴,便可用优美的词句,灵动的语言,读来使人如风行水上,给文章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布局之精,不是一味追求句子华美而艳丽的光鲜外衣而却失去了原来的写作方向,所有的布局都要以文而定,因为最好的布局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绘景·纯
谈了布局,再说说绘景吧。一样的桃花,一样的嫣红,一样的灿烂,一样的绚彩夺目。但放于普通文章之中,大抵都是写桃花红艳艳开满了一片。然而我却更喜欢如此描写——春风拂过两岸桃花,纷扬着粉红翅膀的蝶儿忽地停在了地上。扑朔着灵动的翅,“双翼”的纹路好似天边绚丽的朝霞,映进我的眼帘,映在我的心中。微风卷起地上平添的几朵绯红,拥入湖中,荡起层层涟漪。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下,那一簇粉红蓦地耀眼,露出等待多日的笑颜。
绘景之纯,不是说只限于规定的事物,而是将它当成一个点一个中心,要用可用的一切事物衬托它的光华。围着这个中心而不偏离,纯粹的绘景一定要随兴而作,据兴而写。而不可刻意去朝着想达到的境界去赶,那便无了些感觉了。做到这些的文章,方才称得上佳作,才可完美收工。
立意之智,布局之精,绘景之纯,掌握这三步,便可纵横文章风云,叱咤写作天地。
我的创意天地,不同于其它,只因,它是最独到的写作天地。
【老师观点】
一提到“创意”,很多同学容易想到科技创新,这样思考并没有错,只要真正体现创意,也能写出好文章。其实,生活中无处不体现创意,只要是使生活常态稍微的改变,能让人眼前一亮,就是一种创意。
这篇文章本身就很有创意,避开了常规的思维,聚焦写作,从立意、布局及绘景三个方面,道自己的写作体验,谈自己的写作感悟。
要特别关注题目中“天地”一词,在这里具有比喻意义,比喻活动的空间、范围的广大。显然,通过一件事的创意,很难体现“天地”的意思。可以围绕自己的某种喜好写几个片段,也可以将具体叙写与概括叙写相结合,还可以由点及面。

原题回放
“最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创造活动的基础上!”——罗素
请以“最好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
写作此题的准备首先是读懂有关材料。题目中引用了罗素的一句话,就有必要了解罗素是怎样的人、他的生平事迹、思想倾向、学术地位以及对人类和历史的影响等。这对于写涉及罗素言论和思想的文章有好处,当然未必都要抄录到自己要写的文章中去。
罗素(l872-1970),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195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192O年曾到过中国讲学……罗素4岁时父母亡故,由祖母抚养。他的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视习俗,曾将“不可随众行恶”题赠给罗素,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少年时就博览群书,对数学、历史、文学都感兴趣,一生中做了大量创造性的工作,所撰写的数学、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多种学科的巨作影响世界,具有里程碑的价值……作为和平主义者因奔波于反战、创立核裁军、从事非暴力反抗活动两次入狱。他临死前两天还发表了著名的《在越南的战争罪行》。
罗素的名言:“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经是独特的看法。” “幻觉不是你错,在幻觉中做决定,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知识是自然势力和破坏性激情的王国的解放者,没有知识,我们希望的世界不能建立起来。”
其次是思考题目对文章内容的要求、对文体的提示。最好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呢?人的生活并不是吃喝玩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似地混日子,也不是削尖脑袋,拼命追名逐利,而是充满激情、信心十足地为社会作出或大或小的贡献,让自己和他人快乐。努力排除障碍,克服困难,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得更完美,那才是最好的生活。罗素“最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创造活动的基础上”的格言就是他一生生活和奋斗的真实写照。罗素近百岁的光辉一生已经圆满回答了这两个问题:谋求最好生活为什么要建立在“创造”基础上?怎样才能“创造”?但文章不能只是把罗素的言行编排一番,而是必须以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为主,融入罗素的观念去显现自己,阐述自己,宜夹叙夹议。
比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找到落后的根源,首先改变自己,终于改变某些学科的学习状况;可写自己在别人帮助下的进步,也可以写自己在帮助别人中两人的互相促进;或者叙述参加科技活动有了一些小的发明创造,尝到了创新的甜头;自己是独生子女,自幼都是得到父母祖父母和其他亲人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但今天改变了环境陈启杰,转换了角色,作为关心老年人的志愿者,努力去读懂爷爷奶奶的心思,同他们沟通,尝试为他们作心贴心的服务,而不仅仅老一套,给老人的住所做些扫地、抹桌子、擦玻璃之类的清洁卫生工作,正是有所改变的做法使自己对于社会生活、人际关系、老人的心态和我们的担当有了前所未有的感悟,都可以写一写……这些尝试和改变中可能包含着创意,这样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享受和体验到“最好的生活”。
选择这样的事来写,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把其中的新意突现出来,并揭示“最好”的理由。

优秀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最好的生活(符偲予)
倾盆大雨,路口恰逢邻居母子。听说我作文获奖,她便急忙上前询问:“你说说,这作文到底该怎么写啊?我儿子最头疼作文了,写也写不出啊!”“写作文就是把自己身边发生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出来呀。”我回答。
“别提了,一个小孩子哪来什么生活经历呀!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能有什么事情写?”
对话没了下文,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
因工作缘故,父亲偶然结识了一位北极科考队队员。正值冬季,又赶上了科考队的假期,他便邀请我们去北极探访。天寒地冻的冰雪世界令人兴奋,旅途疲累,来到休息站。门一开,一个小男孩探出头来。“我儿子。”队员叔叔道。男孩见自己的父亲来了,便高兴起来,一双机灵的眼睛里写满了笑意。
饭桌上,队员叔叔说起他的工作生涯,说到孩子时,他的笑容中竟饱含歉意。“我和妻子从事科考工作,因工作关系,这孩子啊,从小就跟着我跑这跑那,从家到北极,从北极到家,就这样两头往返。别人的孩子羡慕他能去北极这么多次,其实他的童年啊,远不如别家孩子丰富。”
饭后,我陪小男孩玩耍。他突然想起了什么,拉着我来到一个小房间,拿起桌上的画递给我。纸上一只企鹅在冰雪中行走,留下歪歪扭扭的脚印。“这是我画的,北极的企鹅!”语气中满是骄傲。我一愣。
“企鹅是在南极的,北极可没有企鹅哦。”
“有的!”男孩朝我神秘一笑。“在哪?”“这里。”他指指画作。
我无言以对。
“除了北极的企鹅,还有北极的小花,北极的大楼!”可这些都没有。“就是因为没有,我才要画呀,我大多数时间都在北极,每天就看着冰,看着水,偶尔有几只北极熊,除此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我很少去其他地方,所以我总是在想,要是能创造出北极没有的东西,那该有多好呀!”
他和我说了很多,绘声绘色地讲述“北极的一切”。对他来说,虽然长期生活在北极,可他心里却装着整个世界。罗素说:“最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创造活动的基础上。”我想有了创造,便不会有枯燥单调的生活。即便长年生活在北极,若插上了创造的翅膀,也如同环游世界。
北极有企鹅,这是小男孩教会我的,最好的生活。
又一个雨天,在路口遇见了邻居男孩。他郁闷地向我抱怨:“我在一篇作文里写我跑步比赛获得成功的故事,可老师给我打了很低的分数,他说一定要写我第一次比赛失败了,经过努力终于获得成功,这样才能拿高分。”回忆起那天对他们母子说的话,我想我错了。写作并不仅仅是把自己身边发生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出来,而是要创造。最好的生活建立在创造的基础上。
北极的小男孩再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记得他的父亲曾说,担心孩子的上学时间不够,怕是影响了以后的生活。我想,不必担心,他会过上最好的生活——
心里有一只北极的企鹅,就够了。
【精彩点评】
粗看这篇《最好的生活》,似乎构思很巧妙,文中运用蒙太奇手段,在邻里和北极两点不断切换镜头,通过他与邻居母子交流如何写好作文的对话,同北极小朋友作画,向往在北极应该有更多的东西,使生活得更美好交融在一起,既告诉读者有向往才是最好的生活,呼应罗素的话,又回答了邻居小朋友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的询问。想要一箭双雕。
但真能一箭双雕吗?长期生活在终年冰封的北极,小朋友不甘单调寂寞,心里产生种植小花,盖起大楼,养育除北极熊之外的其它动物的美好愿景。年幼时他这样想,这样画,也许会促进他长大后真的去从事有关的科学研究,去打造冰雪之中的新天地……尽管白茫茫一片的冰天雪地里生活枯燥无味,连父母也觉得对不起儿子,怕长期呆在北极会影响孩子的前途,但孩子却很快乐。因为有梦想,今天画画,日后还会去为追梦作种种努力,伴随着自己的创意和创造性活动,他的生活该是最好的,最丰富多彩的。把这层意思完整地写出来,再增添更多的细节描写,使生活情景更加具体形象,可以成为一篇切中题意又生动活泼的好文章。
原文的另一部分是邻居男孩讨教“我”怎样写好作文,解除他作文老是得低分的困惑。从原文中看到作者给邻居的对策是两条:1、写自己身边发生或亲身经历过的事;2、这些事“要创造”,“最好的生活建立在创造的基础上。”(实在说得不很清楚,但原文如此)严格地说是一条,第2条是前者的补充和深化大奔头,联系全文看,作者认为那爱作画的北极孩子就有着最好的生活。这一部分文字是写作指导,虽然两部分都有“最好的生活”五个字,但完全是两个命题,两个主旨,怎么可以生硬地放在一起呢?要知道:不是任何两种食材放在一个碗里都可以成为美味佳肴的。(选自新知文化)

获奖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最好的生活(华嘉琪)
——鲁迅《伤逝》姐妹篇《哀子君》
我参加子君的葬礼,站在子君的父亲和叔叔身旁,沉默不语。那个叫做涓生的人没有出现,他不会来了。子君的父亲突然瘫软下去,被红了眼眶的叔叔及时扶住。子君已深深地睡在那堆纸人纸马的后面,我明白,我再也听不到她呼唤我的声音:“子臣,子臣!”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所有的遗恨和悲哀,为子君,也为我们共同的母亲。
在一个阳光柔和的下午,我依旧坐在伊斯坦布尔的一个旅馆内,一切都似平常。旅馆服务台有个声音突然扰乱了这份宁静——“Please help me to find Wangzichen.” 我过去拿起话筒,听出了电话那头是谁,“子臣,子臣是你吗?母亲去世了,你回来吧。”我一怔,那一刻,我悲哀而镇定。
母亲性格叛逆,一生过得动荡,她在这个世界上留给我的最大遗产,就是给了我一个长我两岁的异父姐姐子君。
当我回故乡时,子君已经站在了它的路口。我便与她一同去了殡仪馆。她还是以前的样子,穿着布的有条纹的衫子,玄色的裙,苍白的瘦的臂膊,苍白的圆脸,只是面色略显憔悴。母亲的突然离去,让我感到我俩成了被彻底抛弃两个孤儿。当我们走进那个熟悉的家时,已经失去了母亲缝制衣服的踏板声,那台缝纫机静静蹲伏在墙角,睹物思人,我不禁泪流满面。我不知子君是如何想的,她平静的脸颊是否已经淌过了太多的泪水?夜晚吞噬着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我与子君还似小时睡在那张老旧的木床上。悲伤侵蚀着心脏,我蜷缩在木床一角,难以入眠,我听到子君的一句晚安:“子臣,我困了,我先睡了。”早上醒来,已不见子君的身影。我叹了一口气,看来,她从小到大固执而不拘礼节的个性难以改变。我只好独自一人料理母亲的后事。
两个月后,子君的父亲跟我说:“子君没了,你……能来看一下吗?”
世界变得有些荒唐了,我已无法再流出悲伤的眼泪。子君,我明白你为何寻死,但我没有想到,你会走得这么匆忙。
当我还在十四岁时,你考上北方大学的消息让整个小城都沸腾了,为了挣脱束缚了女子千年的世俗,你拼命读书,终于如愿以偿。你会离开,纵有万千不舍,我也绝不挽留。“什么女子无才就是德,子臣,别理他们”,你稚气的眼睛里闪动的,全是雀鸟脱笼的振奋和蠢蠢欲动的飞翔愿望……后来,新的传说风靡整个小城,你已经成为一个坏女人了,不知为了何方男子,你堕入了万劫不复的魔道,竟光天化日之下与其牵手,傲然走过无数惶恐的、善良的眼神。有一天,你欢喜又悲凉地独自一个人跑来,见了母亲和我一面,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别想干涉我的权利。这辈子,我只想跟他在一起。”
母亲不反对你读书;但是,当她亲耳听见你的慷慨陈词,便知牵手传闻已成铁案,顿时像遭遇报应一样,瞪直了眼睛,久久说不出话来……在离别那天,你拒绝收下母亲为你做的酒酿团子,此举再次成为一把刺向母亲心脏的剑。你在车上拉着我的手,大声地说:“子臣,你一定要离开这里,虽然外面的世界不一定有多好,可你一定要走进它。”子君,这列火车已经携你走得太快太远了。你没看见我手提着酒酿团子在月台大口大口吞咽的样子,那时我的眼泪异常汹涌。
你终于与那个叫做涓生的男子同住。你不给家里通信,也不予我与母亲讯息。在一个很寻常的下午,你圆胖的脸上带着笑涡,面色红活,闯入我刚刚嫁入的夫家。家人惊讶的眼神让我无地自容,那时我是有多嫌恶你。你给了我一个薄薄的信封:“拿给妈,好好过。”便转身离去了。回去给母亲时,母亲没有急着拆开,只是淡淡地问我:“还是不回家吗?”顷刻我的眼泪不受控制,只能别过头去,任泪水如瀑奔流。
子君,你是不是鄙视母亲曾以姣好容颜攀上富贵人家,所以长久来不愿与母亲说话?可是,你认识那个男子才一年,却发誓要为他烧尽一辈子的生命火焰。你倾尽所有,以为只要和他在一起就能够过上最好的生活。结果呢,你们的易博生和雪莱,旋即被油盐柴米的尘俗生活打败。他未能给你一个长久陪伴,而幸与不幸,在漫无天日的黑暗里,你还是相信感情和爱(可恨的是,当他得知你的死讯时,他波澜不惊)。
“女子以家为世界,男子以世界为家。clocksync”家在这里,你没有回。在这黑暗中,身体上的淤青和精神上的创伤都没能击倒你,在众人的冷眼和躲避间,你到底在坚持什么。“回来吧,子君。”子君奇妙糖果屋,母亲苍老的呼唤,你为什么总是听不见。
人间充满憔悴和痛楚,我们的罪孽,佛主你可知道。要活下去,主说。因为人间就是天堂,人间就是地狱,人间就是人间。人间就是有无数的人活着。“山间日清明朗,田野空旷,天遥地远,四下都是寂静。”正好拟作你的葬歌。
光在何处?
子君,我正站在你的葬礼上。在一片低低的哭吟声中,我想起你与我说的最后一番话:“子臣,我要开始羡慕你了,你的性情是那样恬静、淡泊,穿着母亲给你做的红绸嫁衣,嫁了一位关心你温饱的夫君,与他平和相守,一生都不用颠沛流离,大起大落,而我呢……”子君,是你自己太坚定,还是母亲和我太柔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飞蛾扑火而无力拯救? 子君,原谅我不知如何将你安慰,只能与你默默相拥,静静哭泣。
子君,安息吧。这是我们最后一面了。尔后,我会随夫再往土耳其,继续我那平淡如水的生活。我会在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中,双手合十,为你和母亲祈愿,愿真主安拉呵护你们的魂灵。
【老师观点】
鲁迅的著名小说《伤逝》,小说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这篇文章虚构故事,以“哀子君”为主线展开,以子君之妹子臣的口吻,描述了子君用生命对当时世道的反抗,对子君“最好的生活”含蓄得表达自己的看法。将“我”与“子君”对比,“我”的逆来顺受、安于平淡,与子君的叛逆、追求独立,形成鲜明的反差,突出主旨。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丰裕的物质是浅层次的,精神的自由、满足、愉悦、诗意,才是终极的理想。而这,离不开生活的创新,更离不开对社会无私的奉献。
要注意“最”字,“最好的生活”是生活的理想化。我们尽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最好的生活”进行设计。
“最好的生活”外延及其宽泛。追求“最好的生活”,是人类的理想。那么,动物呢?植物呢?拓展一下,思路就打开了。
请从以上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文章作者:曾传华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投稿邮箱:372195118@qq.com
编者微信:hjy13597756630
作者简介:曾传华
曾传华,男,汉族,笔名基因清除、常常地想自己,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远去的村庄》、《幸福或许是这样的》,有散文小说散见于报刊杂志。现就职于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实验中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等着您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