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m值兑换话费作家笔下的丰镇月饼(连载)-丰镇市声远文化有限公司

时间:2018年09月23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474次

作家笔下的丰镇月饼(连载)-丰镇市声远文化有限公司

丰镇月饼
作者:丁少辉
丰镇月饼是丰镇的名牌产品,它远比丰镇名气大,名扬区内外,甚至还漂洋过海。新春佳节,吃手工水饺;中秋佳节,品丰镇月饼,已习惯成自然。
丰镇历史悠久,北魏时曾为京畿地,辽金时为陪都,地处长城脚下,位于晋、冀、蒙交汇处,晋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内蒙古的南大门,走西口的桥头堡。上个世纪初,丰镇一度称为旱码头,1915年平绥铁路通车至丰镇,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料价陡涨,路款未充”而工程暂停,丰镇站成为平绥铁路临时终点站。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商人巨贾纷至沓来,丰镇盛极一时,四年后铁路才恢复施工。
历史久远,经济繁荣,必然促进饮食文化的发展。丰镇山清水秀,深井矿泉水偏硅酸、锶的含量都非常高,无污染的特级小麦,压榨的胡麻油。胡麻油又名亚麻籽油,能降低血脂,北方人吃鱼少,鱼的很多营养元素胡麻油都有,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的专家大力推荐食用胡麻油。水、面、油三大原料,再配上绵白糖、冰糖、蜂蜜这些不加任何添加剂的优质辅料是保证丰镇月饼的内在条件。加之采用200多年历史传统烘焙工艺的外部条件,出品的丰镇月饼色泽鲜艳,香酥可口,回味悠长。丰镇月饼和炸糕、莜面等地方名吃一样,还有抗饥耐饿的特点,吃上两个月饼,干大半天活儿也不觉得饿。我小的时候,有个邻居献了血,有关方面奖励他月饼、鸡蛋、红糖,月饼的营养价值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奶制品是成吉思汗军粮的话,那么月饼则是劳动人民的上好干粮。每年中秋节,家乡的亲友都给我送月饼,我记得有“马大哈”、“康美”等品牌。“马大哈”有一种用景德镇定制的仿古将军罐作高档包装,罐里放一瓶“酒星”酒。仿古将军罐还可以作居室的摆设,高雅大方,古色古香。丰镇月饼已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旅游协会和中国旅游饭店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2016年)中国金牌旅游小吃颁奖典礼于2016年11月18日在北京饭店举行梦见吃饺子。200道中国旅游小吃摘得金牌,其中5道是内蒙古的浩然剑,5道中“丰镇康寿圆月饼”占据一席,为丰镇月饼更上一层楼获得殊荣。
过去在中秋节前夕,丰镇家家忙着加工月饼,有的家自己烙,大部分家花钱雇饼匠打,饼匠用自己垒的有上下火的烘炉。月饼分两种规格:十斤白面,三斤油,三斤糖是满油糖的。十斤白面,一斤半油,一斤半糖是半油糖的。加工好的月饼冷却晾干后放在瓷坛里,再放一、两个槟果于坛中,能保存很长时间沼泽山雀,甚至能存放到年关,吃时依然潮润可口,果味醇香。加工好的月饼还要馈赠亲友,相互品尝。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下乡劳动正赶上过中秋节,晚上吃了一顿香喷喷的水饺,房东大娘又送一个月饼,我舍不得吃装在衣服口袋里,衣服口袋印了一个大油印子,一直洗不掉。有个传说,说的是内蒙古的莜面拿到南方,由于水土的原因不能和面做饭,必须拿内蒙古的一把土放在当地的水里,沉淀后才能和面做饭。我没有考证这个传说的真伪,但却品尝到了正宗丰镇月饼和仿制品的天壤差别。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流行吃月饼和各类瓜果及赏月的习俗。是夜秋高气爽,皓月当空,家家要摆供桌,摆放着切好的西瓜,洗净的水果和各种月饼,必有一个大月光(即3斤至5斤面粉特制的大月饼)。全家团圆,饮酒赏月,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若八月十五云遮月,那么和正月十五雪打灯一样,都是好兆头,预示着来年的大丰收。
我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首儿歌:八月十五西瓜月饼美嘴,吃到肚里乌云忽雷有鬼,左右手开门哎呀不好两腿,到厕所不成堆稀水,拾大粪的过来骂个灰鬼。说的是当年物资匮乏,人民生活贫困,平时吃的差,过节偶尔吃一顿好饭,孩子们容易吃伤身体。和现在的年轻人聊起此类话题,觉得匪夷所思。
月饼是圆的,西瓜是圆的,十五的月亮更是圆的。古人借景抒情,以物言志;今人祈祷和平,盼望平安。中秋佳节,花好月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丁少辉
丰镇月饼,嫦娥动心
作者:尚全旺混糖月饼朔源
北山盛开秋海棠,土塘飘出月饼香
混糖月饼合道妙,一水调和面油糖。
圆如明月庆中秋,九孔莲蓬喻吉祥。
上下烘烤色金黄,茬口层层进嘴香…
巍巍的北山下,清清的东河湾边,一座古老的城边村,原名海棠村(后改为土塘)是丰镇城的卫星村。旧社会,更是各种手艺人集居的地方。因此,也是丰镇月饼源头的一大支流。
为什么只有北方才有混糖月饼?而且,又数丰镇最为盛行呢?
因为它浑然天成的妙法炮制,更符合北方人豪爽的性格。另外,混糖月饼由于是高温滚油和面,因此,储存时期长,八月十五打的,能够至细地吃到过年,是待客送礼的上等美食。尤其是晾冷后存放在瓷坛当中更是潮沓沓地好吃。储存方法是~先在坛底放一盅丰镇白酒,用碗把酒盅扣住,再往坛里立着码月饼,码好后,顶上再放几个用酒擦过的槟果(八月十五的红果子),然后盖上坛盖即可,放上几天后,开盖扑鼻芳~吃着潮润香。
另外,混糖月饼便于携带,适合劳动时作为干梁食用——是积生活需要与自然条件一体的最佳制作妙法——应该叫作“浑糖月饼”更为贴切。
追朔起源:首先,与正北方特产的胡麻油分不开,湖麻油最适合滚油熟食其味更香。还有,就是与北方人浑然大气的性格有着蜜不可分的关系。油糖面混合,是一种看似形式简单,其实内奥无穷的制作妙法,就像咱们的大烩菜,都是北方智慧的大融合。混糖月饼各种材料的配比,最佳的滚油温度,使碱量和使碱时机,和面手法,揉剂功夫、揉剂次数,收剂手发等等……成品看似简单,工艺制作复杂,是妙法无痕,浑然天成的大手艺。
再就是民间野史的有关传说:“七月十五送面人儿,八月十五sdz”——相传在元朝时汉唐乐府,北方被蒙古民族所统治,每院派住一位“达达”以监督大汉子民。聪明的汉族居民,便于农历的七月十五,在捏成的面人儿里藏有造反的信息相互赠送,约定下八月十五月圆时统一造反——成功后 ,人们有油的拿出了油,有糖的出糖,有面的出面,大家一高兴,混合着都倒在了一起,和成了象征着解放与和平的混油糖面,捏圆烙熟,就诞生了最初的混糖月饼。 因为时置秋收,后来每年的八月十五,就逐渐演变成了庆祝丰收的中秋节了——这样,就更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与大团结了。
丰镇月饼传承
为什么丰镇的混糖月饼最著名呢?关键是丰镇的水好。水是混糖月饼四大要素之一,只有四水相合,才能够升华混糖月饼之不凡。
还有,丰镇有众多的晋商老字号。他们的掌柜的和高级店员,都很讲究吃喝衣冠望族,尤其是过年过节更为重视。每年的中秋节,大的买卖字号都要烙一个车轮大的月宫圆足有几十斤重,供完月亮后,给每一位员工一人分得一细牙儿就有二斤多。
我的父亲就为他们制作过满出烧炉一个的超大月宫圆——那是很精美和讲究的。月宫圆正面中央绘有“犀牛望月”、“嫦娥奔月”或者是楷书中空大写的“月”字。两边用香菜或者芹菜叶贴成桂花树,再用煮红的杏仁儿装饰牛眼睛和桂花瓣。大月宫圆的边缘,还要走满白芝麻。这样,烤熟后就是一枚又大又圆表面白亮,图案精美的月宫了。
这样的超大月宫圆,一年一盘炉只能在最后一天收摊儿前烘烤一个。因为,得用老火慢烤,然后晾凉翻起炉底才能够出炉月宫圆的。由于月宫圆内包有八宝沙糖馅料,必须等内部陷料晾凉了,才不会变形并能够保持其完美的。 出炉前,得做好一块大小适合的木板拖儿,将木板盖在炉底口,再与搬出来的炉底用绳子交叉帮牢,才能够翻扣炉底,将彻底晾凉定型的月宫圆翻出炉来,而后,解开绑绳,搬开扣着的炉底,便会呈现出一轮地上的明月来——正面,镶嵌有红宝石般的红杏仁、白芝麻、绿树、更有那食用色彩绘画的美丽神话图案、祥云、星星等……这样,现真真一幅天上月宫的美好景象,就呈现在了凡人们的面前了。真的是天上一个月亮,地上也有个更美的月亮……
到了中秋节的傍晚,搬出供桌,将月宫圆立在印有祥云的月宫圆码子上,供奉在十五的月亮下。桌子上还供有各种水果和剜好的西瓜,而后,敬上香高恺蔚,焚上黄表(叠成对开四折的黄纸),放炮叩头,进行祭月仪式。不论店铺还是居家,都要由主要成员主祭,全体跟跪祭典,合家团圆,共庆中秋佳节
丰镇人月饼情
中秋佳节月最圆,千里亲人共婵娟。 混糖月饼供明月,广寒宫里也欢颜。 嫦娥闻香舒广袖 ,吴刚拿酒抵饼钱。 谁不夸我家乡美,丰镇月饼比蜜甜…
每逢农历七月过半,丰镇的饼儿匠们就开始忙乎了。辛劳了大半年的劳动者们,在这丰收之季,也都翘首以待地期盼着吃上一口香甜油酥,顶饥顶饿的混糖月饼,一是靠劳自己,二是庆祝丰收。
半个世纪前,一出大东门,刚进土塘村,第一座迎街的院子里远远地便飘来了现烤月饼的油香——
这是尚家饼儿匠开炉了。从家里到院中,直到街外,排满了前来等待打月饼的人们。每家三斤五斤,最多十来八斤面的,大都是散户,油多油少,面干面湿,家家都不一样,严苛地考验着和面师傅的功力~必须都和出软硬适中的混油糖月饼面来,而且,要求一次性便下准水量当我死去时。有的人,为了少花两个加工费,(那时打一斤面收二分火钱);也有的人是背着老婆多加二斤面,是给父母亲偷打几个月饼的;不论是那一种,都不能够捅破胡伟林,也就不可能过秤了,只能够说多少,算多少就是。但,实际操作时,就必须得心中有数才行。好的面案师傅一伸手,就知道面干面湿,面粗面细,份量多少;一抬眼就知道油糖是几斤几两,足还是不足。因为,这些都决定着你的一次性下水量,是保证和好混油糖面的前题。
和面时,先把面倒入和面的大铁锅内,转锅边刨出一个中间圆坑,成待和状。
然后,将糖倒入另外一口稍小一点的铁锅内,添水加温化开(这时的用水量就得严格按照面量、干湿、粗细程度以及油的多少,糖的干潮等因素来灵活地掌握了)。过去,大多是三油糖月饼——十斤面三斤油,三斤糖;(也有二油糖或更少的)正常情况下,是十斤面下两碗半水,另外用半碗水来化碱水(后改用苏打)。油越少、面越干,用水量也就得相应地增加。等糖彻底融化后,才可以倒入胡麻油继续加热到油锅开。然后端起油锅,稍晾几分钟,九程热时倒入面坑中。 这时,和面师傅便十指紧闭,双手相对,手贴锅帮兜底对攉,以保证手上老有面裹着,不至于被热油烫伤 。攉给几下后,就将碱水洒入。赶紧再彻底迅速,三八两下地把一大锅混油糖月饼面完全和好。只有这样和出的混糖月饼面,才会既抓得起(入炉后能烤得鼓起来)又酥香可口的。和好的混糖月饼面,看上去像素糕一样。然后,将一锅面团捧出在案板上,大体分揉成若干块面团,码在大黑瓷盆中醒上个把小时……
之后,才可以抓出每一块面团来撅剂子。那时的捏月饼,是很讲究的——要做到“一撑,二揪,三揉,四收”,即先把面团揉抓带拉地撑长徐辉祖,再揪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双手开工,三几下就柔成圆馒头壮;再把底部的揉茬口三四下之内就收好,而后,再一行行地摆放在面案子上踏着。案板上就出现了横竖整齐,个个浑圆揉好了的月饼圆胚子,下炉前才擀平镊花牙,以保形状完美,不至于拖醒得变形走样。
但是,现在这些工序都丢失了,才出现了和现代伪劣产品一样的粗制乱造,歪瓜劣枣变形走样的月饼来… 过去的工艺为什么要那么繁琐与严格呢?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只有通过几柔几收,才能使烤出来的月饼掰开后会有层层茬口竖立,到嘴酥脆即化的口感来。如果柔得时间过长,是会把混油糖面揉死的,但柔不到,也没有茬口。因此,捏饼子的,就得有很好的经验和手艺才行。

丰镇月饼,嫦娥动心(续)
作者:尚全旺
丰镇月饼之魂
一隆旺火穿泥腰,头上戴一平顶帽。 四条铁链均匀兜,一根压杆来回撬桔梗谣。 顶头吊在房梁上,打开合住随手到。 下灶见热不见火,上下烘烤月饼好…
那时,使用的是传统而智慧的上下火古式吊炉,烤出来的月饼才能够既释放出乏气,又保持油糖潮湿,得到酥脆甜香的口感来。
现代,过度的机械设备和急于赚钱的心态,是永远达不到那种境界的了。这也是现在的月饼没有过去香的原因之一,关键是把微妙的手工工艺与注入人气的灵魂给丟失了……
让我具体地解释一下那古老而智慧的传统吊炉与精湛手艺,就会更加清楚了——
月饼吊炉由上下火两部分组成: 上火是一面铸铁四耳的大天盘,各耳挂有吊起的环环铁链。 先将精选劈方的大块炭,转圈码于天盘的边缘作为基础。而后,在天盘的中央执一小捆软硬引柴,再依柴将炭磊成塔形,成一座天盘上的小型炭旺火。点燃后先冒过大烟,就用麦糠泥给“旺火”摸一圈环形围腰;此时,火焰上冒,就得在顶部摸个平顶帽,但与腰圈间要留出上面转圈的出烟缝。这样,就能与下面基础的大块炭间隙,构成流通的空气循环,既可以确保持续燃烧,又能够控制火势的大小与燃烧的时间。这样,一座奇妙的穿“马甲”戴“平顶帽”的吊炉上火,就像一座小金字塔似地稳坐在了天盘上了。 再从房梁上栓一条粗铁链,与一根杆秤形式郑宜涵,椽粗的压杆上部前端,稍后几寸处的铁环上吊起。天盘的四跟铁链,也与压杆下部最前端的活纽环相连——这样,一座利用杠杆原理省力撬动起降,随意游动控制,内部可控燃烧,外面泥圈保温的吊炉上火,像杆儿秤吊物似的,就能在炉底与炉台之间任意撬动闭合了,烘烤月饼了。一般垒一次上火,能使用一天一夜,等到泥包里的炭陆续彻底燃乔清秀尽,便再重新换火。
炉底是一口平底锅,类试于以前的饼铛子,但要大的多。尚家的月饼炉当时在丰镇算最大的,称出烧炉,口径有二尺把半,一次能烤二十二个月饼。炉底是座落在上灶子底火上的,底火烧撂炭,既要确保燃烧,又要不冒火焰,这样就得随时用火铲拍实悶好炉火才行。一但冒出一缕火焰,也是会烤糊月饼的,因此,把没拍实撂炭冒出的蓝色火苗叫作奸火,要立即拍灭。因为,下火是由下往上直接烤在炉底上的,符合热气上升的规律,也就省火。只有蒙好底火超时空救兵2,不息不奸均匀燃烧,才能够使放在炉底内的月饼受热均匀不欠不焦的。 而上火则正好相反,是把热气被蒙着的泥外套捂住往下,逼到天盘上,再通过铸铁天盘向下辐射给炉内月饼上的。一打开炉,就会看到烤得月饼上直冒油泡泡……
烤到月饼刚抓起来,表皮还不硬的时候,正是扎孔放乏气的时刻。用三只筷子,手指错开握成等腰三点式,手臂倾斜70度角左右,迅速甩腕,在每个月饼顶部中间,连扎三下~就能刺出九孔莲蓬似的月饼气孔来。再配合底火面用月饼镊子挾出的花纹,上下火同烤,就呈现出下平面道道花纹,上鼓面九孔莲蓬,色泽鲜亮金黄,形状酷似满月,闻香看美的月饼来。还有在底部印有桂花食用红点儿和沾芝麻的,那就更加看好吃香了……
在烤制过程中,还少不了一道调炉的工序:一压压杆 ,吊起上火,顺势一推游上炉台,打开后露出了底炉内半熟的月饼。为了受热均匀,就得及时迅速地翻调炉内的月饼。因为 靠近炉帮处有阴影面,必须先临时铲出两个火最重的月饼,再把靠边一圈的迅速调到中间火大处,然后把铲出外面的,再放回到火小处摆置均匀;就便洒上一次浮油,再一压压杆盖住炉——这一系列动作越快速越不容易散失炉内的热量。因此,一看掌炉师傅调炉的娴熟程度,就知道其手艺如何了。因为,这是烤出来月饼皮儿酥脆,内部潮软,口感极佳的关键!故而,一家好的饼儿匠铺,离不开一位好手艺的看炉师傅。
作者七岁跟父亲学看炉打月饼,直到四十七岁举家外迁,每年八月十五开炉打月饼,整整干了四年…… 现如今,已是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人了,写下这篇比较详细记述丰镇混糖月饼传统工艺与来历的文章,也是为今人与后代更加了解和记住,丰镇混糖月饼能够走到今天的不凡前身与月饼之灵魂的内在奥妙。
满油糖回味长……
如今,排在大东门外打月饼的人们,好多都升天去看月亮了。可能还有吃过那时土塘尚家打的月饼的人,多少还有一些模糊的映像,想哪月饼的香甜 ,一定还留在记忆当中的…… 我已经离开故乡几十年了,但,每到中秋节,还是格外地思念家乡的混糖月饼:
丰收八月庆中秋m值兑换话费, 丰镇月饼解乡愁。 独在他乡思故里, 五十春秋一梦游。 最思丰镇月饼香, 浑厚油香甜到喉。 掰开可见好茬口我欲扬明, 入口及化回味久… 油糖开锅乐花流, 乘热和面混糖油。 只有北方大手艺咲夜由爱, 混糖月饼独风流… 逢佳节,怎不念乡愁?
今天,丰镇月饼的著名程度,已经远远大于它的产地,是北方的一大美食特产了。每逢中秋满大街都是月饼坊。月饼在丰镇,已经成为标志性的产物——由美食上升为文化了……
随着生活的富裕,混糖月饼已经由二油糖发展为四油糖,与生活一样地翻翻了—— 满油糖,碰鼻儿香的丰镇月饼,名扬千里,货走全国,是庆祝中秋,馈赠亲友的首选佳品——
越是在丰镇月饼的顶盛时期,越要未雨绸缪~深化发展,挖掘传统,发扬光大。但愿,发展不丟传统,著名必守灵魂,才是丰镇月饼民族工艺最为远大的前途……
清风渐缓,浮云散淡,一轮明月挂在天边……家家供月,户户祭天,满大街飘着的丰镇月饼香,引得嫦娥动心,下凡人间,混迹在丰镇的美女当中来偷尝你家的月饼 ——哪才是真正的天人同庆,月圆人更圆呢!
戏说丰镇干货
作者:刘智远
丰镇解放前把糕点与各种焙子统称干货。
洋沟沿谦义和干货铺当时在丰镇算是最大的干货铺。前面是门市部,后边是作坊。当时顧佣的伙计最多。丰镇城内如有婚、丧、嫁、娶、庆寿、生日、圆锁,大部份都会去谦义和订祭和寿礼旺旺心语。谦义和掌柜由于能挖掘蕴藏在民间的饼匠艺人,用高薪聘用,传承多年制作工艺,使用原料上乘,作坊卫生,讲诚信,重信誉,卖买公道,不欺行霸市。所以当时的干货在丰镇地区是首屈一指,名声已逐渐扩展到大同、集宁、呼市。
首先从品种上讲,种类繁多。其中有:月饼、软面月饼、麻花、锅魁、半个瘩、蜜酥、四个头糖麻叶、外面滚了糖稀像蛤蟆嘴的蜜麻叶、干炉儿、斜尖子、饼干、各种包馅提江、翻毛、尚红,如碰到年节,还要炸江米条和馓子。每年中秋节还要加工大小不等的月光爷月饼。大的月光爷月饼有七烧锅大,二寸厚,十几斤重。里面馅料上乘,外面图案月宫、玉兔、玉树、嫦娥都栩栩如生。
干炉儿有甜咸二种。解放初文化馆大门东面的临街窗就卖现做干货。我在那里目睹了饼匠师傅现做干炉儿的全过程。因为时间久远,恐怕记忆不全,我也只能狂胆讲给大家,如有不实之处,请原谅一个耄耋之人。
捣干炉儿首先得有专用工具:叫走锤。走锤外形如捣烧麦皮的烧麦锤。不同之处是:烧麦锤是椭圆形,走锤像小碗口粗擀面杖,30公分长,中间同轴心有一窟窿,内放一根40公分长小木棍,木棍的粗细跟烧麦锤中间的棍一样。咸干炉儿,是用盐跟面,和成素剂子。胡麻油跟面,和成油酥剂子。用走锤先把素剂子擀薄,再把油酥剂子摞在上面捣在一起,最后捣成象小茶碗大小形态。把相同的两个底对底摞在一起,合成一个,最后用手捏成象小玻璃杯一样的外形,放在吊炉里用温火慢慢烘烤,煨干。桔黄色的外皮很诱人肠胃。从一米高的地方掉在地上碎不烂,但用嘴阻嚼非常酥脆。小时候妈经常给我买,我也喜欢吃,所以记忆深刻,七十多年了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的味道。从一九六二年三年自然灾害以后,丰镇的糕点厂和私人小摊贩就没有卖过干炉儿,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见过这样美味的舌尖食品。在丰镇地区已经断流多年,没有人去传承。
斜尖子也是我儿时最爱吃的食品。它是甜的,形如三角形,比月饼薄,冷雨萱但要比家中烙的饼子厚些。金黄灿烂,酥而赏口,甜而不腻,价钱便宜富士山下简谱。我经常吃都没有吃夠,现在回想起来还馋涎欲滴。尤其是一九四九年四月初八,丰镇城内的干货都会云集在老爷庙内,甚至隆庄的干货都会摆摊叫卖。几十家都要在这一天争抢生意,叫卖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妈领我去老爷庙圆锁后,把和尚帽一戴,蒸的带红点的馍馍与笤帚留给奶奶庙,买一竹蓝干货,其中有我喜欢吃的斜尖子和干炉儿。回家后,熬一锅红豆粥,吃干货。
虽然我风烛残年,但每年清明节祭祖爹妈时,把上坟事项交待给去非(子女小名)和文杰。他们车走后,我的思绪就隨车也走了。一方面思念已经去逝多年的二老,他们得点点滴滴魂归梦绕在我脑际里翱翔。但每次都会怀念儿时,妈领我参加庙会的情景。回忆给我买干货时的温馨与甜蜜。
翻毛月饼与尚红月饼也是当时十分时髦的送礼佳品。翻毛月饼是用白色牛油与面和成酥皮,里面馅是:糖、碎干货、青绿红丝、玫瑰、桂花、桃仁、花生仁、葡萄干、瓜子仁,切碎后加入小量丰镇白酒,馅料拌好后,放在盆内捂一天,待到酒的醇香已渗透到馅料中才开始包饼。每套翻毛有五个饼组成,底下的最大,逐渐递减,第五个像仙桃一样小巧玲珑。五个饼摞在一起,形如宝塔。外用印好的图案纸包扎慈心渡鬼,顶部再盖一张红色梭形油光纸,纸绳记住后,既牢固又漂亮。尚红跟翻毛一样,不同之处,外皮是胡麻油跟面和成的酥皮,出炉后是红色的。这样一白,一红两种色,春节后姑娘走娘家,看望亲朋好友,拜见长辈尊师,都是当年馈赠的主要食品,大方而又能出手。
大姐一九四八年出娉时,姐夫家在换帖时候(现在叫定婚)就从谦义和订了一桌茶饼,一桌面鱼面兔。在媒人的陪伴下,送到咱家。双方在很漂亮的金红色帖子上,填写上各自的生辰八字,并要商定出娉时间,和索要的嫁妆。我看了面鱼面兔,做工很精致,用各种彩色描绘的活灵活现。
丰镇的麻花分油麻花和糖麻花两种。一般都用硬面来做。油麻花里面不放糖,因为面内底油放得量多,炸出后酥而脆。糖麻花是和面时既放糖又放油,所以炸出后酥而脆,酥而甜。当时麻花又粗又大,是老爷姨舅送外甥过百岁岁,生日长腿的最佳选择。拎上鸡蛋,挂面,再提一竹篮麻花,显得既心疼姑娘,又不失身份。
丰镇是塞外古镇,民俗民风比较浓厚。蕴藏在民间的各种礼节,在婚丧嫁娶时都会体现出来。比如:侄男外女在出殡接纸那天,有得会用走祭来悼念逝去的亲人。有得会买猪头落雁沙,在上面用弹簧插上辫成蝴蝶的人民币,再订做二桌炉饼与糖饼。前面鼓匠吹打引路,孝子跟在后面,去大街绕巷子一圈,亲朋好友看到后,也可为死者哀悼安息。孝子的举动既加深了亲戚的友谊,又可炫耀对死者的孝道之心。
丰镇的干货在解放初期确实堪称一绝。我零零碎碎揪烂蓆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讲得零乱。但干货在丰镇人的生活当中确实有过显赫表现,有得以传承发扬。如月饼就比解放前的品种质量都上乘。每年金秋中秋节月饼展,风靡内蒙古,誉满全国,甚至有得已走向世界各国。如果再把断流的干货挖掘出来,继承发扬。那么,丰川古镇一定会重振旗鼓,如虎添翼,像孔雀开屏那样,无可媲美。把干货更上一层楼。

文章来源于《北京丰镇同乡会》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