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q点查询作为“佛系”的章太炎先生——新年写给学生的第一封信-民国大师

时间:2015年02月15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374次

作为“佛系”的章太炎先生——新年写给学生的第一封信-民国大师
读书犹如撞钟,小撞之,则以小鸣,大撞之,则以大鸣。诸君,新年快乐!
作为“佛系”的章太炎先生
——新年写给学生的第一封信
诸君:
匆匆一年逝去,又到新年。今年据说是90后最后一个十八岁桃矢雪兔,也意味着00后的正式“登场”。一代代少年崭露头角,真令人欣喜不已。
在今年的第一封信里,我想和诸君聊一聊作为“佛系”的太炎先生。中国社会的媒体热点总是令人错愕,不知为何,“佛系”这个词儿最近颇为流行。在网络上随意浏览,所谓的佛系,大抵是一种看淡一切、不悲不喜的生活态度。“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过了是缘,挂科是命”,“还有十来天,能考上就读吧,考不上就算了。q点查询看得进书就看,看不进睡会儿再说”……

这种态度,隐约表达出大时代齿轮中个体生命的无力感——因无力而飘荡,改造不了现实,只好任运流散。谓之“佛系”,亦反映出社会对佛法的普遍误解,似乎它就意味着一种消极的、无所谓的态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核,佛法能够给人带来什么?它是否指向着懈怠随意的人生观?是否仅仅意味着消极无为?在这一点上,太炎先生的佛学实践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发,这也是我想聊一聊作为“佛系”的太炎的原因所在。
太炎与佛法渊源甚深,他是中国近代重要的佛学家之一。太炎与佛法结缘,是在人生的艰厄之中,1903年,苏报案发,他与邹容同时入狱。监牢之中,他们遭受了恶劣的生活条件与暴虐的人身摧残,太炎曾回忆狱中的艰险:
同系五百人,一岁死者百六十人,盖三分而瘐毙其一矣。……印度人尤暴横,每举足不择腰膂腹背,既仆地,则数狱卒围而击之,或持椎捣其胸间,至闷绝,乃牵入铁槛中澧县天气预报。……而狱卒复造私刑为钳制计,其法以帆布为梏,反接两手缚之,加以木楔,名曰软梏。梏一小时许,则血管麻木,两臂如针刺状,虽巨盗弗能胜,号呼宛转,声彻全狱,其虐较拶指为甚。(《邹容传》)
饥饿、苦役、私刑、软梏,英租界监狱的残暴程度,并不亚于清廷。在这种境遇下,他们不禁开始思考“生死”的问题,亦曾经用绝食表达自己的抗争。太炎深入佛法,系统研读《瑜伽师地论》等唯识、华严的典籍,正在此时。要知道,太炎学佛,寻求的是大难之际、生死之间的究竟解脱,而非寻常岁月里的心灵点缀——儒学也好、老庄也好,佛法也好,同样的思想资源,是凝练为深刻的人生哲理,还是熬制成甜腻的心灵鸡汤,完全取决于用怎样的诚意、气魄与高度来契入其中。通过佛法的空性智慧,太炎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与超越,邹容不幸瘐毙狱中,太炎却能万幸独存,他回顾这段岁月,亦以为与佛法的启迪密不可分。

值得注意的是,太炎的解脱绝非逆来顺受、放弃抗争。他的佛学思想的基本逻辑是,通过思维法我两空之理,彻悟诸法空相。既然四大皆空,就可从根本上遣除一切畏惧、退缩、庸俗、逐利、纠结、动摇、牵绊的心理,勇猛无畏地投入到革命抗争中去。这种逻辑,在日后的《建立宗教论》中,表达得更为充分——“非说无生,则不能去畏死心;非破我所,则不能去拜金心;非谈平等,则不能去奴隶心;非示众生皆佛,则不能去退屈心;非举三轮清净,则不能去德色心”。
在狱中,太炎不顾生死地奋起抗争,“自是狱卒陵藉,余亦以拳拟之,或夺其椎。固自知力不逮,亦太史公所谓知死必勇者,以是遭狱卒踶趹二次”。狱卒再来凌辱,或者奋拳相抗,或者夺其凶器,这种“知死必勇”的气概,正是他“佛系人生”的气概所在狂野少女漫画。

在太炎那里,佛法既是绝望中的超脱智慧,又是勇猛无畏地改造现实的动力。将佛法与革命道德紧密结合,通过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的精神,鼓舞起打破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热肠,始终是太炎的致思所在。出狱之后,他东渡日本,在著名的对东京留学生的讲演中,他提出了“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的思想。对于各种宗教传统,太炎并非盲信,他对孔教、基督教、佛教都进行了冷峻的批评:
孔教最大的污点,在使人不脱富贵利禄的思想。我们今日想要实行革命,提倡民权,若夹杂一点富贵利禄的心,就像微虫细菌,可以残害全身,所以孔教是断不可用的。……中国人信仰基督,并不是崇拜上帝,实是崇拜西帝。最上一流,是借此学些英文、法文,可以自命不凡;其次就是饥寒无告,要借此混日子的;最下是凭仗教会的势力吉大燕子,去鱼肉乡愚。……今日通行的佛教,所求的只是现在的康乐、子孙的福泽,又将那最混账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鸷文》,烧纸、拜忏、化笔、扶乩,种种可笑可丑的事,内典所没有说的,都一概附会进去。所以信佛教的,只有那卑鄙恶劣的神情,并没有勇猛无畏的气概。(《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讲》)
太炎严肃的反思,在今天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放眼当今宗教迷信的种种丑陋,与太炎所讥讽者亦无本质差别。这样的宗教,诚如马克思所谓的“麻醉人民的鸦片”,自当涤荡反省。那么,怎样的佛法才能树立起“勇猛无畏的气概”呢?太炎格外推崇大乘佛法中法相、华严二宗:
这华严宗所说,要在普度众生,头目脑髓,都可施舍与人,在道德上最为有益。这法相宗所说,就是万法唯心,一切有形的色相,无形的法尘,总是幻见幻想,并非实在真有。……要有这种信仰,才得勇猛无畏,众志成城,方可干得事来。佛教里面,虽有许多他力护持的话,但就华严、法相讲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所靠的佛祖仍是靠的自心万村联网,比那基督教人依傍上帝、扶墙摸壁、靠山靠水的气象绝世医书,岂不强得多吗?(《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讲》)
诸君请看,太炎提倡佛法重在两端:首先,人人皆有佛性,生命本具的阿赖耶识能生万有,这也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含义所在。因此,一切价值、信仰、道德都建立在生命的本性之上,这就彻底摆脱了精神依傍王芹秀,实现了本质意义上的独立自主。其次,正因为一切有形、无形都是幻想非真,才能彻底摆脱执着,勇猛无畏地投身革命、奉献自我。在太炎那里,佛法是独立不倚的大丈夫气概,亦是普遍奉献的菩萨行持。昔日达摩祖师东来,说“吾观此土有大乘气象”,太炎先生对佛法大义的提撕,充分体现出大乘佛法的气象与精神!

在太炎的佛法思考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家的无畏气概。与此同时,他在佛法中亦确认了自己最根本的社会理想——平等!在数千年等级森严的中国,还有什么比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以及由此而来的压迫、虚伪、骄横、卑琐,更令人愤慨呢?在列强纷争的世界,还有什么比打着文明的旗号、秉着“改造落后”的借口,来行殖民侵略之实更为无耻的呢?不平等,就有压迫爆血深秋,压迫累积,就会人与人相食——“远覩万世之后,必有人与人相食者,而今适其会也。”
太炎的平等思想,基于清政府的暴政统治,基于中国社会等级压迫的历史现实,基于帝国主义肆意侵略的历史环境。学佛者,其有忧患乎?他研读佛法,最为注重“一往平等”的精神。在《齐物论释》中,他说“齐物者,一往平等之谈,详其实义,非独等视有情,无所优劣,盖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乃合《齐物》之义”。用平等之义统率起庄子与唯识的思想。他论证黄金有识,将唯识更进一步,从理论上证实了“有情无情,同圆种智”的根本道理。在深邃的哲理思考中,蕴含着他反对压迫、追求平等的热切理想,这是太炎革命思想的内在理据——“佛教最重平等,所以妨碍平等的东西,必要除去。满洲政府待我汉人种种不平,岂不应该攘除上岳村?照佛教说,逐满复汉,正是分内的事。又且佛教最恨君权,大乘戒律都说:‘国王暴虐,菩萨有权,应当废黜。’”这样的佛法,又是何等豪迈。
诸君请看,这就是太炎先生的“佛系”,也许迂阔,但毕竟深沉——在佛法中,他寻求着苦难中的超脱,获得了勇猛无畏的革命气概,明确了一往平等的社会理想。这种气概与深刻,断非今日的“佛系”所能比拟。太炎用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告诉我们,佛法,不是品香戏珠的附庸风雅,不是消极空虚的游戏人生,不是庸俗无为的平凡度日,也不是混淆视听的冥顽虚无;佛法,可以是超脱苦难的生命开解,是奉献大众的积极践行,是勇猛无畏的豪杰气概,是追寻平等的终极理想。孔子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句话同样适合今天的“佛系者”们。

还是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某种意义上,文化与经典的意义并不源自其本身,而源自经典解读者的精神高度。读书犹如撞钟,小撞之,则以小鸣,大撞之,则以大鸣。用狭隘的心、虚无的心、自利的心、游戏的心、寻章摘句的心来面对古典,又怎么能得其魂魄呢?在庄子中,轮扁讥讽六经为圣人之糟粕,其实,六经是否会成为糟粕,还是在于我们乌龟也会飞。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大乘起信论》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当我们面对经典,面对人类核心的文化遗产之际,要用怎样的心灵契入其中,这是值得每一个读书人反思的问题。而太炎先生的佛学与实践,不正是我们契入经典世界的榜样吗?
文章作者:孟琢
孟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从事训诂学、《说文》学研究,章黄国学主编。
这才是真正的章太炎
嘉宾:章念驰章太炎之孙
今年是我的祖父章太炎去世整整80周年,一般人对他的记忆很模糊,大多数人觉得他就是一个疯子,一个非常邋遢的迂腐老人,一个出门不认识回家路、不认识货币的书呆子,社会上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这类故事。这些故事概括了章太炎,让我很不安。
西方学者对他的研究大体也是如此,美国有位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就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天生的怪人章太炎”。日本历史学家河田悌一研究章太炎一辈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章太炎是一个反对一切、否定一切的思想家。到底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我不配说我比大家了解更多,只是把我自己知道的留下来给大家参考。
学问从这里开始,《说文解字》读了72遍
一般人知道的章太炎,是一个国学大师,但是大家又觉得这些国学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另外,他作为一个革命家,更多人仅仅知道他是反对满清的斗士。这样的认识让我感到非常不安。我觉得祖父作为一个国学大师,确实是无愧的。但是国学大师到底传播了什么?国学。而国学思想又是什么?现在的认识其实很模糊。祖父的学术涵盖了八个领域,甚至不止。但是他的核心到底是什么?灵魂是什么?贡献是什么?
祖父的学术,涉及小学(指文字学,下同)、音韵文字、经学、朱子学、佛学、哲学、史学、文学、医学、书法。我觉得祖父涉及这么多领域,最大的贡献不在于写了多少著作,而在于他研究的核心是创新——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创新、继承和发扬。祖父学术的最大特点是敢于疑古,大胆怀疑,不断提出新的观念和看法。在八个领域当中,如果有人问:章先生,你在哪一个领域成就最高?他会毫不思索地说,是医学。这真的是他的内心话。医学是他生命中最喜爱的,成就最高的却是小学。祖父在小学方面成就最高,着力最深,但是在所有的他涉及的只有音韵文字学形成了学派,这就是著名的章黄学派。
祖父曾经说过,他研究《说文解字》,他的学问也就从这里开始。祖父读《说文解字》读了72遍,相关著作都梳理了一通。9000多个汉字音形义了然在心,然后再涉及其他领域。祖父在别的地方取得更高成就,都有赖于小学功底。所以祖父一生讲学,每次首先讲的就是小学。祖父在东京流亡,给人做过好多次讲课。每一次讲课,不管在成大,还是帝国教育会,或者民报社,都是先从说文解字讲起。祖父晚年系统讲了整个传统文化,也是从《说文解字》开始,把9000个汉字一个个从音、义、形做了讲解。鲁迅先生晚年说祖父讲解的《说文解字》一个都不记得了,只记得老师的音容笑貌。我觉得,鲁迅先生说记不得是谦虚。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文字的到位,与当年接受《说文解字》的基本训练是分不开的。
祖父早年,非常着力对《春秋》、《左传》的研究。斯蒂斯他系统完成了《春秋》、《左传》的深入研究,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古籍整理。而且祖父一直觉得不够,一生不断加以完善。祖父晚年用力最深的是古文《尚书》。祖父认为古文《尚书》到了清代的多种努力,大概能读懂十分之六七,于是不断努力剑神龙逍遥,企图解开《尚书》不能通晓的困难。所以晚年着力最深最多的就是对经学《尚书》的考证与梳理,形成了三本著作。完成后他长长叹了一口气,说终于到今天为止,可以读通古文《尚书》的十之八九了。我们中国有这样一种传统,就是对中国古代的古籍不断加以完善丰富创新研究,不让后人觉得如读天书,这是在解开文化之谜。
学术思想中最精华的是“平等说”
朱子学也是祖父的研究重点之一。近代尊孔的很多,尊孔导致对朱子学的漠视。祖父呼吁恢复朱子学的地位。他说,朱子学说、张子学说,比孔子学说高明得多。这其实不仅是学术见解,更是政治需要。祖父那个时代,革命的表达形式就是学术之争,革命的内涵也是学术之争。学术包含对近代革命的理解,所以祖父的学说绝对不是简单的注经释经,而是一种明确的政治表达。因此,他在哲学上和佛学上的成就,特别值得发掘。
在中国近代利用佛学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祖父不是第一人,很多思想家、学问家都曾对中国佛学做了深入研究。而祖父则将佛教合理内涵用于革命,思想中有现代化寄托:比如最终是佛学中的平等思想,类比于鼓吹近代革命思想中的平等概念,这就是祖父学术思想中最精华的“平等说”。祖父认为“平等”来自于庄子的《齐物论》,与西方基本价值相似,即人类基本价值平等价值。祖父就此写了《齐物论说》,倡导人与人平等、国家与国家平等、文化与文化平等,思想的多元、文化的多元谁懂女儿心,反对归一说。
此外,祖父尤其重视革命道德。中国道德约束向来没有宗教的约束,也没有建立起宗教治国理念。祖父认为革命者首先要有道德,无道德者不能成为革命者。
最后,祖父哲学的重要命题是进化论。祖父提出善恶进化同样进行,文明与反文明因素同时出现。他对中国诸多重大问题做了深入探索,留下了很多很多思考的概念。这是我们真正了解太炎先生的一个焦点。
祖父在其他领域当中也有很多建树,比如文学,他的文学思想、文学魅力很值得研究。
祖父的文章最不讲究形式,反对文学的形式主义,反对各种八股、各种文体的限制,因此祖父在文学上留下了很多精辟的思想。他这些思想传给了他的后人,这些人几乎都成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先驱。我不能把我的祖父说成是太伟大,一切都是他创作的,这绝对不是。但是他确确实实影响了五四的一批先进人物。哪怕不属于他的子弟,在思想、行为上都留下了他的底子,更不要说其他的文化战士。
他爱书法,也爱医学
讲两个他很小的学术上的事情:书法和医学。
祖父虽然不是书法家,但是在书法上做出的贡献,确实被书法界高度重视。
在他的晚年,1933年洪俊扬,那个时候东北已经沦陷。看到我们国家受到的威胁,他深深不安,做了很多事。其中一件就是写了一部《千字文》,留给我们家人后代识字、读字,用标准小篆撰写。他为什么在忙碌之中写千字文?这是因为一代书法家的责任在于,不是书法写得多么有魅力,而是必须去承担一个时代厘清文字的使命。他觉得一个国家有可能沦亡,但只要文化被保存,总有复兴的希望。这部《千字文》,在祖父去世五十周年之际影印出版,我送给了很多朋友们收藏。其中有一本我送给了复旦大学的教授周国成,也是我祖父的再传弟子。
周国成先生90多岁了,一度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女王纪。文人从政,很忙很忙。他的夫人告诉我:念驰啊,你给了我先生什么东西?他连着三个晚上不断起床,不知道在做什么,查什么。后来国老找我去说,念驰,你送我这本书,实际上给了我一个功课。我发现太炎先生的篆书《千字文》和今人有19处不同,到底是谁写错了?结果让我大为吃惊。我花了三天时间查,结论是老先生写的都是对的。这时,我深刻意识到祖父留给我们的都是什么。
作为他的学说,我还想讲一讲他的医学。
我们家是一个世代医学之家,在家庭的熏陶下祖父从小对医学就有深刻兴趣。祖父对医学不仅是兴趣,而且花苦功。他留下来一部医学手稿,上面精心抄录了很多案例和药方。我把这部手稿整理出来收录在今天的医学论文中。现在很多学医的都说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方剂,不知道章太炎先生哪里找来这么多案例。
实际上,祖父收藏明代的医学典籍有70多部。他一直和家里说:我的书你们不要轻易处置掉,我的医学典籍你要给我保存好,尤其是这70多部明版书官路十八弯。所以祖父对医学是从内心热爱的,如果不是对国家的热爱,可能他就去做了医生。所以到了晚年,祖父发觉政治上他已经难以作为,就又回到医学。我在台湾出的《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医学就安排在第一个章节。北京有个出版社把我编的我祖父论伤寒的部分拿出来加以梳理,编成《章太炎论伤寒》。我大吃一惊,因为我充其量只是整理出来,只是史学工作,没有读懂医学,想不到他对医学有这么多思考。北京有个中医界公认的权威看到我的医学论文集,就此写了一篇5万多字的论文,他看懂了,我没有看懂。他们真正读懂了里面许多未开发的内涵,所以他不只是人们认识中的傻乎乎的国学大师、出门不识路的人,他的思想是那么的丰富。
我忍不住写下来,他不是一个疯子,他始终有一个使命。医学界另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也与他有关。中国近代医学大家大部分是他的学生。他的另外一个学生,余云岫先生,是中国西医界最有名的反中医的代表。其实废除中医学的一场斗争,就是在他学生之间的一场风暴。
他受的苦一般革命者没有经历
到今天为止,多数人认为章太炎是一个反清斗士。这是曲解了他。
章太炎作为一个推翻满清政权的历史人物不假,他第一个参加戊戌变法,参加变革运动,最后遭到通缉,被迫不断流亡。从把希望寄托在维新,寄托在光绪身上,到与保王派决裂,走向革命,甚至第一个把象征着清政府顺民的标志——辫子剪掉,表达与清政府决裂。在著名的“书报案”中,甚至以个人身份与清政府在洋人法庭上斗争。今人看来这种革命没什么意义,因为革命已经让人疲劳,革命带来了很多伤害,革命不如革新、改良。我觉得这一段历史必须加以正名。革命者、保王者、改良者根本区别现在人已经忘却。革命者的特点在于,他们敢于拿命去搏新社会,敢于去死,敢于拿自己的头颅去撞冰冷的旧城墙。而改良者无论如何没有这样的勇气。
所以,章太炎不仅仅是反清的斗士。反袁世凯、反对南北军阀、反对孙中山的北伐……几乎一直在反对,为什么?因为旧社会太黑暗,太不公平了,不能不反对。祖父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他们这一辈人没有看到过现在的正义和公平。他受的这些苦不是一般革命者经历过的。
当年祖父被袁世凯囚禁在北京,被袁世凯囚禁在三个地方,最后在钱粮胡同。章太炎始终带着两个女儿流亡,当时他有三个孩子。在跟我祖母结婚之前,有一个夫人,这个夫人给他生了三个女孩,其中一个女孩送给了大哥,他自己拖着两个女孩到处流浪,从无安定的生活。他的大女儿跟着父亲流浪,父亲被袁世凯囚禁在北京,比判刑还可怕。因为是没有岁月的、无休止地囚禁。他这个女儿看到父亲经历了那么多的痛苦,而且前景仍然没有看到,非常悲哀,最后选择自杀。当时我祖父自己也有自杀念头,写了墓碑,说死了就挂在墙上。这也影响了他的女儿,最后觉得要代父亲去死,先去死,从而唤醒世人对章太炎的保护。早上,章太炎醒来看到女儿身亡,法警到现场拍下了照片。这张照片始终留在家中,不敢给别人看妖精传说,一个刚刚气绝的女儿躺在地上,一个悲愤的革命者在身边。
他把自己定为民党的一员
但是祖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他最终的追求、最高的追求,是共和、自由。他们的最高追求绝对不是简单推翻一个封建王朝。辛亥革命后章太炎参加国内政治活动。辛亥革命成功有五种力量,革命党人的力量其实都不及五分之一,当时参与革命的还有很多立宪党人。祖父认为,革命政府起来了,应该团结各种力量。辛亥革命以后,章太炎没有加入革命党一天。有人认为他是革命党创始人,根本不是,他把自己定为民党——人民的一员。他反复向孙中山强调,一个政权就像一座大厦,需要人监督管理,否则会瘫痪。所以我愿意站在人民立场监督、提升政府黄沙武士。
有人说章太炎的最大问题是反孙,但是孙中山本人不这么看。辛亥革命胜利后腹针疗法,孙中山从美国回来组织临时政府,由9个人组成,提名章太炎担任教育部长,当时叫教育总长。但是孙中山的同事们不同意,说经常唱反调,他们拒绝,他们请了蔡元培。孙中山无可奈何,只好请我祖父担任总统府最高顾问。我祖父革命受了那么多苦,仅仅为了当部长?当顾问?祖父就任一天就走了,他说我还是回到民间去,站在民间角度不断给你提醒就行了。
不久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他们再度流亡,祖父却说不流亡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不跑了。他到北京,敢于面对面和袁世凯做斗争,被关起来。袁世凯早去世,章太炎重获自由。孙中山1917年组织军政府,在武汉成立。第一个就邀请章太炎陪他去南京军政府,最困难的时候担任军政府秘书长。1921年广州成立大总统府,再次邀请章太炎当秘书长。孙中山三次推荐章太炎任国史馆馆长,认为只有章太炎有资格,但是袁世凯他们无人敢请章太炎,因为谁知道他这支笔怎么写我们?鲁迅说常看到报纸上登了章太炎的疯话。但是因为章太炎名气太大了,所有人都想利用章太炎的“疯”。比如张三、李四是敌对力量,那么章太炎今天骂张三,李四高兴便说章太炎不疯。
章太炎这一代的民主共和、中华民国到底是什么?今人没有好好研究,这是今天历史政治必须继承的部分,没有昨天哪有今天。有个著名的新闻界元老张元济,在我祖父去世后写过一条挽联,我觉得写得精确极了,只有这样的新闻界元老才能写出这样的挽联:
无意求官,问天下英雄,能不入彀者有几辈?
以身试法,为我国言论,力争自由之第一人。
这才是真正的章太炎,不是简单骂骂皇帝叫小丑的。所以祖父去世是1936年,80年前,有比他长辈的人,叫马相伯,是复旦大学创始人,他也给我祖父写了条挽联:
为党国说正经话,
为人民说公道话。
一个人做到这些,不易啊。我们今天纪念他,并不为其他意思,就是要传承他们身上中国人可贵的基因,加以传承发扬光大。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