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不文女学堂在线观看作家看昭阳-夏吟:文脉望海,昭通有楼-微昭阳

时间:2017年10月17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536次

作家看昭阳|夏吟:文脉望海,昭通有楼-微昭阳

登上望海楼,不文女学堂在线观看升官发财不用愁
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初夏春莺啭,两位浙江年轻文人被朝廷选拔到昭通任官,一位为仁和县监生郑廷建,任昭通府知府(相当于今天的昭通市长),一位为归安县监生沈生遴,任恩安县知县(相当于今天的昭阳区长),两人怀着一腔抱负,结伴喜悦地踏上难行的上任之路,来到昭通后,二人才万分吃惊地发现,入目兼是一片荒凉凄惨景象,虽然发生在这里的血腥残酷的改土归流战乱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是昭通依然人口凋敝,经济极度萧条,头年冬天,昭通南门外一户人家遭遇火灾,因城中无水救火,连累一千多间民房被烧毁,许多民众没有居住地,城里的景象是工商停滞。城外的景象是大片的土地荒芜,许多过去能使用的水利设施被破坏后无人修复,农桑不兴。加上连遇干旱,恩安县物价飞高,米价已涨至五六两白银一石,玉米等杂粮也涨至三四两白银一石,盐更是成为了难见的奢侈品,民生非常艰难。城中出现聚众抢米事件,郊区出现易子而食现象,一些民众铤而走险,结伴到各关口做强盗,全府全县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许多民众决定去逃荒。

面对举目哀鸿遍野,从繁华兴旺的浙江前来的两位书生心情沉重,二人彻夜长谈后决定:马上下令停止一切租税的征收,开官仓平抑粮价,二人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派人从四川买来粮食,设免费粥点,提供给饥民果腹。几天后,郑廷建和沈生遴两位大人亲自带领房屋被烧毁的居民,伐木烧砖,建盖房屋。因为采取了这些紧急措施,人心总算暂时安定下来。
但是恩安县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非常困难,有了水,城乡才有血液和动力,恩安这颗璀璨的明珠急待水的滋养,那个时候,山高皇帝远,二人来不及上报,估计上要经费也来不及,两位大人开始上山下乡踏嫘坝子实地,他们访问农户,请教本地的水利土专家,走遍了昭通坝子,二人日行夜思,积极寻求改善农业灌溉的方法,最后确定了水利设施兴修的方案,并在春节挨家挨户做好了兴修水利的动员,人民积极响应。

第二年一开春,由郑知府做镇衙门指挥调度,沈知县就满身泥水,亲自带领全县男女老幼先修广储闸蓄龙洞水,再修象鼻岭闸将水引到广大的昭通坝子,为纪念郑廷建知府,象鼻岭闸后来被昭通人民亲切地称为郑公闸,再在横贯昭通坝子的利济河上修了一共十六道坝,合理分配水源,调节水的丰欠,提高灌溉效益,完善了昭通坝子的灌溉渠系。这些闸中主要的有:城北的惠济闸,用以储蓄龙洞水,以备五马海、跌马寨等田亩的栽插;新衙门的普济闸,用以灌溉小柏坡、鸦姑海等田亩;官坝的三济闸,用以总束龙洞以下各闸之水;从官沟引水入从前另外一位清官修的三多塘(清官亭)、上下堰塘,以备全城汲饮,并分灌西南菜圃及城郊田亩;石头塘的通济闸,用以分蓄利济河水g7016,供高墙堰、望城坡等地田亩之栽插……,其中凤凰山下的留余闸渠道网络十多里,埂长一百四十丈,是众流所归处,有一郡之关锁的作用,能“障蔽南方火星,且作蓄水溉田之用”。
留余闸因为位置重要,郑知府为百姓订立了用水条规,沈知县设专人培修堤埂,植树保护,两位大人一为方便看闸人员,二来也参考了勘舆风水家的说法,在闸埂上建了一座江南风格的不高的三层楼,供看护者在此守望,一则看护闸,二则守望周边动向,及时收集报告四边火情水情兵情匪情等,楼是两位大人亲自设计的,不高大也不华丽亚古丁,但是楼的四周有山有水,楼的立足处是长堤柳烟,前为万亩田畴,当时黄金角蛙,楼的后面还是一大片波光潋滟的沼泽湿地,估计黑颈鹤那时都在这里歇息的,登楼后视野很开阔卢蒽洁,楼和背景相映生辉,两位见过海也思念海的大人,欣然将这座楼命名为“望海楼”,是不是有思乡的情结在里面呢义犬报火警?有可能,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江浙的确有许多古楼也命名为“望海楼”,当然,我想二人看到水渠滋润着良田,更多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水土的喜悦之情,昭通坝子本来就土地丰肥,水渠建成后,水流所到之处李瑞超,庄稼获得水的滋润,长势非常好,人民很快也迎来了丰收喜悦。就此,昭通坝子的水利体系经过几个朝代的建设初具规模。

四年以后坝子的全部工程建好,使用效果非常好封魔冤家,而且经历了旱涝考验。1759年,沈生遴知县,又在现金鼎大酒店的位置,修建了月芽池,用于为郊区蓄水,月芽池水平时可用于取饮水和灌溉水,如果城中有火情,可以用于取水救火,月芽池一直使用到我少年时,这一湾清澈的水依然是我们爱去游玩的地方。同时,沈生遴知县着力兴学,想方设法筹集教育经费,重建了他到之前就被火灾烧毁的昭通府学牌坊,因为当时财政紧张,无论是望海楼还是昭通学牌坊都不能建得高大,用沈生遴知县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崇宏壮丽虽不及前人,而形势之全,经营之苦或似过之。
1760年,也是两位大人结伴同时去职离昭,这时,他们精心治理的昭通府和恩安县已经开始迎来繁荣,恩安县人口已由1000多户发展到了7000多户;农田由三点四万余亩增加到七点八万余亩,城中工商户已达1000多户,过去那些从昭通逃荒出去,在全国各地四处奔波的昭通人,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园,由于粮食出产丰足丁龙音,外地的许多工商业者手艺人也开始从五湖四海向这里聚集,来昭通创业,即将创造昭通居云南第二大城的再一度繁荣。
郑知府、沈知县不仅在民间有口碑,而且朝廷也可能是认可了郑知府、沈知县二人的政绩,二人离开昭通后都得到了升任,正因为二人都得到了升级任用,昭通有民谚曰:登上望海楼,升官发财不用愁。民国时期一位歹官,为了独自一人升官发财,便抽走了望海楼的楼梯,不让其他人上去,其实望海楼多年是关闭的,没有对民众开放,一般人很难上去。哈哈,这是刚才一位网友给我提供的信息,我询问了一下老人家,都说确实有歹官撤楼梯的事情,还告诉了我是谁,不扬他的名了,我想了想,我去过望海楼很多次,被特别关注也进去看过,可我也没有上过望海楼的楼上去。

后来,云南总督爱星阿来昭通,去视察了留余闸和望海楼等水利设施,看到昭通百姓安居乐业,农工商兴旺,非常高兴,但是这位总督想的是要让百姓感受皇恩浩荡,于是将“望海楼”更名为“恩波楼”,意思是:圣皇天子,恩泽四海。并亲自题写匾额用以代替郑知府和沈知县题写的匾额,希望昭通人民感恩皇帝,可从来就山高皇帝远的昭通人民心中是没有感受到皇帝的什么恩波的,百姓和他们种植的庄稼得饮甘露,他们感恩和怀念的还是带领他们引水修鷸的两位好官员,两百多年来曾凡一,它本身和书上记录的名字为恩波楼,“恩波”二字还被刻写在每一块修建它的砖头上,但是,老百姓还是喊它望海楼,我们昭通老百姓的口碑可以说是非常顽强的。
咸丰年间,望海楼毁于回汉之乱兵变,据采访,烧毁原因是与回族有争端的汉族躲在望海楼,与之争端的回族将望海楼焚烧,只烧了一点,汉族跑了出来,但房屋的木结构被破坏。1903年昭通著名绅士杨履乾出于对历史风物的热爱,倡议重修望海楼,昭通知府张赓颺、商界巨子李耀庭、翰林谢履庄纷纷响应,一时间昭通官商民齐齐响应,积极投资投工,很快依旧样在原址原基将其重建,重修时用了专门制造的恩波字样的砖,同时,还加修了外围设施,楼前增设了屋宇,添置回廊,环以围墙,在东西两桥上修盖凉亭,四周培植花木。重建望海楼时,内置有沈生遴撰写的《恩安添建蓄水闸坝碑记》等,记述恩安县建置后兴修水利和垦殖情况,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可惜有半截断失。知府张赓写有《重修恩波楼碑记》,谢履庄写有《恩波楼续记》,希望“斯楼之兴,永永无替”,憧憬着昭通大地走上“文物蕃盛、气象光昌”的坦途,追怀历史r高地,记述修建经过,并鷸述了“以风物寓教化、保存历史文物并光大其昌”的观点。
腐朽的清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昭通的一大景观,昭通近代名人龙云、卢汉、罗炳辉、刘平楷、李国柱、姜亮夫、张守玉等人的足迹都到达过这里,他们留下的文字中也常常有望海楼的记录,解放前中共昭通地下党也在此活动,当时地下党人多次以郊游为名,在望海楼进行工作联系,1929年初省工委的《加强农村工作的指示》就在望海楼内传达的。三十年代龙云兄妹出钱出力,建设龙公阴河系统王泉仁,将原来望海楼后面的大片沼泽湿地的水排了出来,并让游民自由改造这些地亩为水稻田,造福了一方百姓,深受赞誉,这波光潋滟的沼泽湿地成为了万亩高产优质水田大冶天气预报,水稻田万亩的背景,登临望海楼让人更是充满了丰收喜悦,在抗战中昭鲁坝子出产的粮食积极地支援了滇西抗战,我需要说明的是一直到我回昭通工作,云南全省甚至全国最好吃的米也出在这里。文革中望海楼也遭受过破四旧等破坏,导致一些碑帖的损失。2000年昭通建市后,望海楼为第一批市级文保单位,进行了修缮后,至今保护得非常完整,可望升级为省保单位。孙艺兴
昭鲁坝子众生今天仍能享受两位浙江籍文官治水的余荫,民国史书赞叹昭鲁坝子 “前人建闸设堰,棋布星罗,法制尽善,故旱潦无虞”。望海楼还留下了昭通旧时知名文人的谢文翅、魏定一等人的诗词,同时,围绕望海楼,昭通作家群留下大量诗歌、对联和散文。昭通人民非常喜爱望海楼,昭通民间有谚语道:昭通有座望海楼,半截插在天(田)里头。楼的四周水汪汪,叠浪滔天蜃影留。反映了昭通人特殊的一种幽默,在外的昭通人喜欢给人家款我们的望海楼,虽然有点狂,但是反映了昭通人民热爱家园的感情。昭通老百姓还围绕它编妙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从望海楼经过的这条路,被昭通人民欣然地命名为海楼路,相比起许多没有本地历史文化内涵的街名,望海路至今都是昭通人民最为满意的街名,在望海路上还有望海佳园楼盘。改革开放后,和望海楼相望的昭通烟厂还曾经用望海楼作为形象设计,生产过广受烟民喜爱的望海楼牌香烟,而那个时期也是昭通烟厂最为红火的时期,可惜……
望海楼不仅仅是昭通一段时间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和昭阳区其他著名景点成为系统,不仅仅自身就见证了昭通这块土地上三百多年的历史变迁,直接反映了昭通三百多年的政治经济史,而且和昭阳的其他景点联系起来考察后,共同成为昭通古老的千顷池文化朱提文化的证据,和大龙洞、清官亭、省耕塘、郑公闸等成为一个体系,这些景点单独看,可能有不起眼的地方,但是联系起来,可能就会产生特殊的魅力,昭通的农耕文明从杜宇梁丽率领部落人在此围堤筑垸修沟理渠开垦出肥沃的田地开始,创造了千顷池文明,到后来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和输出,西汉文齐“穿龙池灌溉稻田,为民兴利”,最终将朱提文明推向高潮,再到历朝历任外来官员整修完善水利设施,移民垦荒,到龙云兄妹修建龙公阴河,迎来昭通的几度繁荣。
昭通建设水利设施,可以说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每一次的兴修水利都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大繁荣,这些水利设施从整体来看,让人震撼,今天也有许多现实意义二段横踢,就昭阳区来说,大龙洞、清官亭、望海楼、北部新区的省耕塘、郑公闸和穿城的利济河等几条河道等等农田水利设施遗迹,还有尚待发掘考证的诸葛亮在昭通留下的水利设施遗迹等等,如果串联起来考察,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旅游价值,它们是昭通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因为来组织修建这些水利设施的官员多来自国家的南北各地,我们的这些水利设施可以说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昭通融合滇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江南文化等诸多文化因素有力的不可多得的物证。
望海楼是昭通农耕文明的最后阶段的遗址,是昭通革命史的教育基地,同时望海楼也反映了昭通人民朴直的民风民情,也是今天倡导的廉政文化的一个部分,这里也是昭通的文脉所在,这些地方会成为人民喜爱的休闲去处。

夏吟,高校文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首届全国十佳教师作家,鲁迅文学院学员,已有文学作品上百万字刊于《十月》、《当代》、《诗刊》等,已出版文学作品集6部,发表学术论文98篇,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2项。
作家简介
审核|邓龙启田率华
编辑|曾巍 马云鹤
投稿邮箱:1718119134@qq.com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